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帝三年(556年),十月,病死於雲陽宮(陝西淳化西北),時年五十二歲。此時,其長子宇文毓二十一歲,並非嫡出,二子宇文覺十五歲,雖是嫡出,年幼難當重任。宇文泰囿於傳統,主張立嫡,把大權交給其兄子宇文護,命宇文護輔佐宇文覺治理國政。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西魏的權勢集團中,和宇文泰輩行及威望大體相差無幾的人相當多,尤其是直接掌握兵權的六個柱國大將軍。宇文泰一死頓成群龍無首的狀況,都想乘機擴大權勢。這是權勢再分配的一場大角逐,一時間紛紛揚揚,大權落入誰手成了未知之天。以宇文護的資歷和聲望,想要駕臨群臣,保全宇文覺,相當艱難

。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在那些勢貴顯要們還未集結起來,推出新的為首人物前,利用宇文泰的餘威,從速改朝換代。名分一定,他便可以宗室重臣的資格威臨群臣之上了。時機轉瞬即逝,宇文護當機立斷,草草了結宇文泰的喪事,在十二月便通迫恭帝禪代。次年(557年)正月,字文覺被立為周天王,史稱孝閔帝,宇文護受封大冢宰(丞相),追尊宇文泰為文帝。北周王朝建立了。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宇文覺登上皇位不到兩個月,就發生了趙貴為首,聯合獨孤信的政變,趙貴是八柱國之一,地位名望和宇文泰相差無幾,自以為是佐命元勳,理應執掌大權,現在反而位於宇文護之後,心中極為不滿想取宇文護而代之。獨孤信亦是八柱國之一,又是宇文毓的岳丈,宇文泰召叢集臣商量冊立世子的時候,他希望立嗣以長,這樣便可貴居外戚,因而對宇文泰冊立宇文覺始終不表態。宇文泰當著大臣的面擠他表態:我想立嫡,只怕大司馬(獨孤信官位)有疑慮。

他依然沉默不言。事情已相當明顯,李遠站出來講了一通立嫡的大道理,拔出刀來通住獨孤信,他才不得已而同意,這當然是趙貴可以利用的好物件。可是當趙貴端出殺死宇文護的計劃時,獨孤信猶豫了。不料,他們的密謀為開府宇文盛揭發,趙貴論死,獨孤信被罷免。事情到此並非了結,事隔數月,又爆發了司會李植和軍司馬孫恆的政變密謀。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李植是柱國大將軍李遠的兒子,為宇文泰所寵信,官至相府司錄,總掌相府機密,此時執掌財權。孫恆也是宇文泰的親信,久掌機要,事密權重。他們主要是害怕宇文護權勢過大會危及自身的利益,便聯合統領宮內禁衛軍的宮伯張光洛等多人,利用孝閔帝剛愎自用、權勢欲旺盛,急於親政的心理,唆使孝閔帝早日翦除宇文護。

孝閔帝年少氣盛,召集一批武士在後園中演習擒拿格鬥,矛頭所向,已是相當明顯。宇文護一怕此事涉及李遠,若李遠與孝閔帝掛上了鉤,事情就相當難辦;二怕新朝建立伊始就大搞廢立,會給自己招來惡名,所以他開始時也較為剋制,採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出李植為梁州刺史,孫恆為潼州刺史,孤立孝閔帝,並對孝閔帝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但孝閔帝卻不願罷休,計劃召叢集臣宴會,席中發難,執殺宇文護。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殊料張光洛認為一心一意投靠孝閔帝沒有多大前途,把密謀和盤託給了宇文護。宇文護立刻命令總領禁兵的尉遲綱勒兵入宮,廢這個年僅十六,做天王不到一年的宇文覺為略陽公,擁宇文毓為天王。宇文護藉機誅殺政敵,李遠被迫自殺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改稱皇帝,是為周明帝。這一年,宇文護名義上歸政明帝,實際上牢牢地控制著軍權。

明帝聰明好學,博覽群書,頗有文才,但疏於機謀,未登位前,做過宜州及岐州刺史,有一定的政績,登位以後,注意籠絡宗室,召集文學之士博採群書,刊校經史,編纂《世譜》五百卷,自己也寫了不少文章,直到隋初,還有《後周明帝集》九卷行世。明帝聲望日高,顯然對宇文護不利,武成二年,宇文護終於下手了,明帝被毒殺,明帝臨死前,考慮到只有三弟宇文邕才智過人,能斷大事,乃遺詔字文邕繼位。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精明幹練,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的周武帝。不過,武帝前期,實權依然在宇文護的手中,軍事行動,只有宇文護簽發後才可進行,大小政事,也必需先經字文護審閱同意後,才能奏請武帝點頭。所以北齊君臣都認為宇文護才是北周的真正主宰。儘管如此,到這時為止,北周的政局終於穩定下來了。應該承認,在這方面,宇文護是立有大功的。

宇文護非但精於權術,能不失時機地抓住各個契機,為自己掌權鋪平道路,他還很有政治頭腦,掌權期間,沿襲宇文泰的各項方針大計,相應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因此中央雖然政變迭起,短短的五年中,三易其主,殺戮了許多權貴,並沒有波及地方。宇文護對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也相當關注,他針對柱國大將軍權勢過大兵將間過於密切,會造成將領專兵的潛在威脅,提拔了大批有功將領為柱國大將軍。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這是一箭雙鵰的措施,既籠絡了大批軍將,又因柱國大將軍及大將軍員額的驟然增多,他們的領兵權也就逐漸被分割了。隨著這一態勢的出現,擁有上述頭銜的將領只有在奉命出征或擔任地方最高軍事長官(總管)時才有實際的領兵權,兵將分離的原則逐步確立起來。開府地位穩定,在軍事領域中越顯重要,但其位階較低,便於中央控制。這種變化表面上看是宇文護權勢的頂峰,客觀上卻是北周政局的日趨穩定,中央權力的悄悄加強,為日後周武帝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在外交上,宇文護聯合突厥,威脅北齊。他自知短於軍事才幹因此很少主動出擊,基本上採取守勢。此舉對培根固源,積儲國力也是有利的,保定四年(564年),突厥約北周進攻北齊,宇文護本心不願意,又怕失信於突厥,失去威脅北齊的外援,招來邊患,乃興兵二十萬東出潼關,包圍洛陽。結果損兵折將,宇文護威信蒙受巨大的損害,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開始了。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周武帝精明強悍,決非傀儡之主,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體的信條和原則。一些老於世故的官僚曾再勸宇文護歸政,但宇文護貪戀權勢,藉口推託,雙方矛盾的激化勢在難免。不過周武帝城府極深,絲毫不露聲色,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

他放手字文護執權,不加過間,表面上對宇文護極端尊晉敬,在宇文護及其母親面前,總是執家人禮,一點皇帝的架子都沒有。逢年過節,還一定統領文武大臣和宗室親貴到宇文護的府鄙,把慶賀宇文護母親健康長壽。在太后面前,字文護總是坐而論事,武帝則站在太后背後與宇文護商量,對宇文護的措置從不追根究底,宇文護當然就不加任何防備了。

丞相宇文護獨攬大權,毒殺皇帝,最後是如何被處決的?

宇文護本人並無多大劣行,但他的幾個兒子都不成器,到處弄四權,貪汙勒索,引進小人,籃政害民,結果民不聊生,戶口日減,道路以目,宇文護在大臣中被孤立了。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護朝見太后,周武帝藉口太后好酒,有礙御體,自己進諫無效,請字文護在太后面前宣講酒誥,進朝步勸諫。

宇文護信以為真,就在他萬萬意想不到的時候,周武帝突然在其背後操起重物猛擊其頭部,預先埋伏下的幫手一哄而上,斬殺了宇文護,隨即宣示群臣,誅殺其黨羽。周武帝終於在而立之年(三十歲)奪回了全部大權。鑑於這是瓜熟蒂落,因此朝野均安泰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