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因其忠義無雙,用兵如神,為後人崇拜。他輔佐劉備坐擁荊州,攻克益州,成就帝王大業,這也讓他成為當時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劉備死後,諸葛亮矢志不渝的進行了六次北伐,最終也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劉禪為感激諸葛亮的貢獻,為其在沔陽立廟,就連伐蜀的鐘會、鄧艾對諸葛亮也是十分敬重,派人保護其墓地不受騷擾。

經過歷史的變遷,人們對於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有贈無減,他又被後人譽為忠誠的代表,人臣的楷模。歷代統治者都以諸葛亮為典型,尋找治世能臣,在民間諸葛亮廟更是香火不斷,往來之人絡繹不絕,可以說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流芳百世。諸葛亮之所以流芳百世,與他的這六個常人所不具備的特點密切相關,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首先諸葛亮能審時度勢、用兵如神。

劉備三顧茅廬,費盡心思請得諸葛亮出山,這說明諸葛亮卻有過人之處,畢竟世人也曾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諸葛亮才智過人,從隆中對就嶄露頭角。劉備集團戰呂布敗逃,戰曹操又被追著打,敗當陽走下口,倉皇逃跑,碌碌無為,竟無一處立身之地。

待到三顧茅廬之時,劉備已經捶手頓足,黔驢技窮。而劉備尋找諸葛亮的根本原因是想尋求治國之策,確實諸葛亮讓其如願以償,隆中對已成千古絕唱,《三國演義》曾這樣記載: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略洛,將軍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漿以迎將軍乎?

諸葛亮高臥隆中,抱膝讀書,本不應知天下大事。然而他卻能將漢室衰微,亂臣禍國的事情瞭如指掌。不僅如此,諸葛亮知道荊州劉表無能,荊州早晚洛於他人之手;益州劉璋昏弱,不能識人擅任,益州又沃野千里,可作為成帝王之業的根基。曹操在北方佔盡天時地利,兵強馬壯,不可強攻。而江東孫權已經歷三十苦心經營,只可連為外援,不可圖之。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所以劉備只能占人和,這也與劉備一向倡導的仁義治天下不謀而合。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大事,並分析利弊,懂得取捨,讓劉備攻取荊襄,佔領益州,以成天下三分的局面。這樣的雄才大略,天下少有,也是曠古絕今了,就連毛宗崗大師也說:未下棋時,先將一盤局勢算的亭亭噹噹,豈非天下第一手?從此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成為千古絕唱。晉武帝司馬炎也也曾說: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除了審時度勢,諸葛亮尤其善於用兵。輔助劉備後,無論是博望坡還是新野,諸葛亮都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燒敵人,讓對手不及防。正所謂鵬飛萬里,燕雀不知其志,初出茅廬,諸葛亮飽受猜疑,人們懷疑孔明的才能是否與其名聲相符。然而孔明並未讓世人失望。

劉備將不過關張,兵不過千人,新野彈丸小城,除人煙稀少更是糧食鮮薄,然而諸葛亮卻能博望屯燒,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這樣的上將,心驚肉跳,肝膽俱裂,十幾萬曹軍也被殺的片甲不回,想來即使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而已。正是初出茅廬便顯神通,以少勝多,讓諸葛亮一時間天下聞名。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用兵更是神鬼莫測。無論是蠻夷之兵,還是巨獸,他都能應對自如,五次用計,蠻王七次遭擒,終於心悅誠服。諸葛亮成功解決了南方的後顧之憂,很好的處理了民族關係,值得後人借鑑。縱觀諸葛亮的北伐,這又是神來之筆。

司馬懿苟且猥瑣不戰,只能堅守,雖然司馬懿也曾主動出擊了幾次,但上方谷差點被燒死,張郃也也木門道被斬殺。由此足見諸葛亮北伐佔盡了兵法謀略的優勢。像諸葛亮這樣的軍事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又怎麼能不受後人崇拜呢?流芳百世也屬於正常。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其次諸葛亮忠義無雙,鞠躬盡瘁。

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其忠義之心更是曠古絕今。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局面,除了十常侍禍國,更有董卓等奸臣當道。而劉備作為最為弱小的一路諸侯,將不過關張,兵不過千,諸葛亮為何要選擇劉備?

這取決於劉備為漢室末胄,立志匡扶漢室拯救天下,劉備的忠義之心,是其他諸侯所不具備的。也許是惺惺相惜,諸葛亮的忠義之心,一點也不比劉備差,和劉備一樣,諸葛亮不但忠於劉備,更是一心想著匡扶漢室,重振大漢河山。

跟隨劉備南征北戰,諸葛亮從未退縮過。劉備病逝白帝城,曾建議諸葛亮取代阿斗,自立門戶,成就霸業,諸葛亮卻說:臣安敢不竭肱骨之力,效忠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死後諸葛亮幾乎獨攬大權,劉禪對其也是言聽計從,軍政大事全憑諸葛亮一人裁決,諸葛亮完全有能力取代劉禪。然而自始至終,諸葛亮都沒有自立的想法。無論是在三國,還是歷朝歷代,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

董卓為誅殺十常侍而獨霸朝政,廢掉少帝劉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更成為擺設,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僭越稱帝。司馬懿透過發動高平陵政變竊取曹魏大權,不久之後,其子司馬昭弒殺魏主曹髦,獨霸朝政,而最終晉武帝司馬炎取代曹奐稱帝……

縱觀三國,有能力的權臣都想著成就霸業,自立稱帝,唯獨諸葛亮成為千萬洪流中的一股清泉。忠心輔佐劉禪,六出祁山,匡扶漢室,這樣志慮忠純的臣子,怎麼不受後人崇拜呢?乾隆帝也曾這樣評價諸葛亮:

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平生,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除了忠義無雙,諸葛亮更是恪盡職守,鞠躬盡瘁。劉備去世之後,六次北伐,諸葛亮都精心準備,凡事盡心盡責。兵力的排程、道路的選擇,戰局的掌控,無不讓他心力交瘁。每次征戰,諸葛亮還要親自勘察地形,選擇最好的伏擊地點。據說就連杖責二十以上的事務,諸葛亮都要過問,可以說諸葛亮為了蜀漢操碎了心。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懿顧謂諸將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諸葛亮凡事恪盡職守,連年征戰致使其一病不起,最終病逝在五丈原。他坐上四輪車,緩緩的最後一遍巡視軍營,將士們的目光充滿期盼,自知再也無法效力於漢室的他,揮手示意,最終他死在了北伐的戰場上。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忠義之心,曠世之舉,無不感動著後人。毛宗崗大師也說:知其不可而強為之,亦欲自盡其事耳,若竟諉之而天而不為之謀,豈昭烈託孤之意哉?為人謀而必忠,言而必信,這樣的忠臣世人又如何不愛戴呢?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再次諸葛亮六出祁山,矢志不移的維護漢室,對現了自己的承諾。諸葛亮的偉大,在於他的堅持和毅力,他用鋼鐵般的意志告訴世人,許下的承諾一定會兌現。自建興六年(228年)春,至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先後六出祁山,五次北伐。

縱觀這五次北伐,無不歷盡艱辛,無論千難萬險,諸葛亮都毫無懼色。因為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兌現給劉備的承諾——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兌現對輔佐劉禪重振漢室的承諾,這怎不讓後人為之感嘆。讓我們一起回顧這六次艱難的北伐。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趙雲鄧芝率軍入斜谷為疑兵,自己親率大軍進攻祁山,因馬謖失街亭而不得不撤回漢中。

建興六年冬,東吳與諸葛亮兩路並進,北伐曹魏,諸葛亮兵出散關,包圍陳倉。只因魏將郝昭死戰不降,二十天蜀軍未能攻克。由於糧盡,諸葛亮不得不再次撤回漢中。

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令大將陳式攻取武都、陰平。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圍祁山,但由於李嚴運糧不濟,蜀軍不得不再次撤退,張郃率軍追擊,被斬殺在木門道。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五丈原,隔著渭水,與司馬懿相持百餘日。而諸葛亮忠因積勞成疾,於當年秋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諸葛亮的北伐是空前絕後的,史上再無第二個諸葛亮。正是他知道自己的承諾,牢記使命,六出祁山,才寫下這可歌可泣的北伐詩篇。諸葛亮的成功,在於他的忠誠,更在幹於他的堅持,這值得後人借鑑。

想想現在的我們,很多時候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夢想易得,卻很難堅持下去。而諸葛亮告訴我們,不但要有夢想,而且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這樣的一位先輩,他的毅力,他的忠心,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精神,無不讓我們折服。這樣的英雄能夠流芳千古,也是天意使然。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最後諸葛亮清正廉潔,克己奉公。

他不但是一位謀略家、兵法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大公無私的蜀漢丞相。歷史上大公無私的官員總是受人們擁戴,受皇帝賞識,比如唐朝的狄仁傑、北宋的寇準、包拯以及明朝的海瑞,它們都因克己奉公而流芳百世。

諸葛亮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蜀漢丞相,蜀漢大小事務都要由他處理,軍事民生,無不牽動著他的心。而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的清正廉明,這表現在在兩個方面,一者諸葛亮不貪圖蜀漢的一分一毫,錢糧全部用在刀刃上,二者諸葛亮從不任人唯親,不為子孫謀劃未來,唯才是用。演義中曾這樣記載:

臣家有桑八百餘株,田五十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隨身所需,悉仰於官,不別治生產。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餘財,以負陛下也。

諸葛亮將死之際,不忘記回報自己的財產情況,家中有薄田五十頃,桑樹八百主,自己的子孫都能自給自足,而他自己所用之物,都是由俸祿供給。病逝之後,他自願將自己的餘財上交,供給北伐開支,生怕有餘財,辜負了先帝和劉禪的一片苦心。這樣的清正廉明,古來少有,在三國時期更是絕跡。毛宗崗大師曾批註:

而武侯之才與品,有非管樂之所能及者。其用兵則年少之子牙也;其輔主,則異性之公旦也,至其出出大綱,又與伊尹最相彷彿。

在毛看來,即使管仲樂毅的才品,都無法與諸葛亮相提並論,只有輔佐商湯滅夏的伊尹和輔佐文王滅商的姜子牙,可比肩諸葛亮。故而諸葛亮能流芳百世,也在情理之中。

諸葛亮能流芳百世,只因他有四個常人不具備的品質

諸葛亮還有另外一個高尚的節操,那就是從來不為子孫謀劃未來,在當時更是無人可比。畢竟曹操為圖謀天下,為曹氏子孫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司馬懿為司馬氏和子孫未來,而竊取曹魏大權。諸葛亮一直秉承忠義之心,匡扶漢室之志,縱然能輕而易舉架空劉禪,甚至可以取代劉禪,但他卻沒有那樣做。

反觀諸葛亮的後代諸葛瞻,即沒有位極人臣,也沒有獨霸朝政,反而沒有受到重用。更值得後人尊重的是,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諸葛兩一家三代人都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與曹操和司馬懿形成鮮明的對比。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其志向之高遠,對蜀漢之忠誠,為官之清廉,足以讓他流芳百世。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