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眾所周知,石窟本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當佛教從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石窟藝術亦在中國發揚光大。

雲岡石窟是當時統治北中國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國技藝和人力、物力所雕鑿,也是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規模宏大,氣勢雄渾,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據文獻記載,北魏和平年間由著名僧人曇曜主持,在大同西郊武周塞開鑿石窟五所,現存雲岡第16窟至20窟,亦即雲岡石窟的第一期工程“曇曜五窟”,其它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從石窟所儲存的紀年銘刻和藝術風格上看,這處宏偉的藝術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遺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那麼問題來了,雲岡石窟為什麼會開鑿在武周山上呢?

這不單單是風水的問題,更因為武周山處於內外長城之間,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當時人馬商隊來往頻繁,還駐紮了重要的軍隊,皇帝經常在這裡議論國家大事,自然就成了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在這裡遙拜北方,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社稷。故而,在“神山”上開鑿石窟,建立寺院,完全在情理之中。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在《水經注》中寫道:“武州川水又東南流,水側有石祗洹舍並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東轉,逕靈巖南,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素來被譽為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造像時間略早於龍門石窟,加上造像材質屬於砂岩,故而呈現出雄渾粗獷,大氣磅礴的鮮明風格。

總而言之,不管是雲岡石窟的粗獷、威嚴、雄健、還是龍門石窟的活潑、清秀、溫和,都集中反映了北魏時期的社會審美,都在史冊上留下了濃重墨彩的一筆。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步入武周山南麓,儼然進入佛的國,石的世界,藝術的天堂。所有雕刻在石壁上的造像,巧奪天工,久經風雨考驗,是時光不朽的印記,是宗教與石窟的完美融合,是工匠精神的優雅綻放。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根據邊際遞減效應,再次遭遇同樣的事物,無論這件事物有多麼驚奇,心裡的感受都要打一個折扣,但是在藝術的國度裡,那份發自心底的驚歎卻是阻擋不了的:在當時的條件下,究竟有多少工匠,懷著怎樣的虔誠,花了多少的心血,才能完成這鬼斧神工般的傑作?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

忽然間,我想起了現代作家冰心在遊覽雲岡石窟後寫下的一段話:“萬億化身,羅列滿山,鬼斧神工,駭人心目。一如來,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葉,各具精嚴,寫不勝寫,畫不勝畫。”

“文壇祖母”尚且如此,何況是我輩乎?

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石窟為何要開鑿在“神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