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董邦達,字孚存,又字非聞,號東山,浙江富陽人,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正月初一出生。雍正十一年(1733)登進士,曾參與編修《石渠寶笈》《明史綱目》《盤山新志》及《秘殿珠林》等書。後任內閣學士,繼而又任禮部、刑部侍郎等職,最後升任工部尚書及禮部尚書。71歲時皇帝欽賜“紫禁城騎馬”,可謂官高位重,聲名顯耀。

北京銀座十週年:董邦達 《溪山春潮》

富春江萬古青山,阡表常留,慈訓能成賢宰相;聽雨堂九載絳帳,食單親檢,舊恩最感老門生。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董邦達雖布衣出生,但好古力學,詩文書畫皆精。《桐蔭論畫》稱其“好古,力學篆隸,亦深得古法”。行書習“二王”,楷書習魏晉至唐楷,法度嚴謹,深得大家之遺韻。

較之書法,董邦達的山水畫更為世人所注意。要論究其繪畫之家學淵源,其實並無文獻記載,亦無從可知師從何人,但縱觀其臨仿物件,多以“南宗”畫家為主,這也與其所處的時代環境和生活經歷脫離不了關係。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董邦達(1696-1769) 溪山春潮

水墨紙本 立軸

款識:幾家茅屋水邊村,花落春潮夕到門。溪上數峰青似染,居人說是武陵原。仿張貞居筆意為書庸觀察年兄清賞。東山董邦達。

鈐印:臣邦達印、東山、直取性情真

鑑藏印:可園清供、第三品、子孫保此、張蜀生珍藏印、泉唐姚少英珍藏書畫、遇九珍藏、幼秋、馬氏從吾所好齋珍賞章

出版:1。《中國山水畫通鑑——皇輿攬勝》第108-109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2。《榮寶齋》2007年6月特刊,第47頁、封面縮圖。

說明:1。張可園,張之洞之子,工書畫,精鑑賞。

2。顧蕙(清),女,江蘇吳縣(蘇州)人。字畹芳、紉秋,號墨氏。顧純熙之女,善寫生,大收藏家毛慶善之繼室,富收藏。

69×36cm

董邦達所處的清乾隆時期,山水畫家多以“南宗正脈”自居,復古之風盛行。其畫風遠師“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近學“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因此其山水畫作水墨疏淡,設色淡雅,用筆輕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極濃。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款識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鈐印

此作《溪山春潮》,仿張貞居筆意,圖繪山水交溶,樹林掩映,溪流繞村而過,山腳茅屋幾家,房舍粼次櫛比,勾勒出一方隱逸者的好居處。在用筆上,董邦達多采用牛毛皴和解索皴勾畫山石,多勾線而少水墨,將大山分解成石塊。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區域性1

為了營造出山間水林茂密的氛圍,他皴點並用,還在山體結構轉折處畫上密林。枯筆淡墨橫拖掃,韻味含蓄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山中溪流匯聚成河,涓涓細流潺潺過,好似鏡面波瀾不興。畫面中大片的留白,巧妙舒緩了密筆山水的壓迫感。虛實疏密的表現手法,亦是捕捉了自然美感。

董邦達 溪山春潮|北京銀座十週年

區域性2

董邦達既是官場人又是書畫人,位高權重且深得乾隆皇帝賞識,乾隆皇帝為之題詩甚多。其一生創作了大量繪畫作品,尤以山水居多,雖常常服務於皇家,但畫作呈現的卻是文人自由的意趣,繼承傳統南宗的筆墨而且更為野逸疏放。可以說,是董邦達將文人逸氣帶入了宮廷,豐富了宮廷中的繪畫風貌,成為了當時宮廷雅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