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趙國和秦國本是同宗同源,都出自贏氏。這兩個國家是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秦國透過商鞅變法變得強大起來,趙國也同樣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讓趙國走向了強大之路。戰國後期,唯一存在統一天下機會的國家就只有秦國和趙國了,趙國又為何敗給秦國呢?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戰國後期,秦國打遍天下無敵手。秦國派戰神白起削弱韓魏,打殘楚國,降服燕齊,山東六國中除趙國外,再也沒有誰是秦國的對手。趙國是戰國後期崛起的一個強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軍事變得異常強大起來,特別是趙國的鐵騎,是天下無敵的存在。趙國攻滅了境內的中山國,拓地幾百餘里,這時的趙國國力達到鼎盛。

秦國在昭襄王時採用了遠交近攻的政策,逐步侵韓魏楚三國領土。趙國與秦國隔著一個韓國,長平之戰前也沒有真正暴發過決定國運的大戰。只有在公元前270年,秦國和趙國發生過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十萬秦軍全軍覆沒。在長平之戰前夕,山東六國中趙國最強。秦國雖強,但一直也沒有取得對趙國的決定性優勢。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公元前262年,秦國花了三年時間攻佔了韓國的野王,韓國野王的丟失,導致

上黨郡

與本土的聯絡完全截斷

。於是韓國遣使議和,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但韓國上黨郡太守

馮亭拒絕把上黨郡十七座城池交割給秦國,而是把上黨十七城獻給了趙國。馮亭覺得趙國國力強盛,韓國夾在秦國和趙國之間,兩個強國對韓國都有威脅,不如將上黨獻給趙國,禍水東引,引發兩個國家之間的大戰對韓國更有利。

昏庸的趙孝成王和平原君趙勝商量後,覺得趙國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獲得韓國的十七座城池,這是天大的好事。於是就欣然接受了韓國太守馮亭獻上的上黨郡,並且還派了平原君帶領人馬去接收上黨郡,戰火從這裡引發。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雖然趙國貪圖韓國已經割讓給秦了國的上黨郡,但也明白這樣做會引來秦國的報復,趙國只想到好處,但對秦國缺乏一個準確的認知。趙國認為只要有名將廉頗在,還有胡服騎射後留下的幾十萬精兵強將,是有實力和秦國一決高下的。但這場戰爭是決定未來格局的一次國運之戰,趙國若勝,秦國東出之路被堵死,其他國家也會聯合起來反攻秦國,不久之後秦國就會滅亡,趙國將一統天下。秦國若勝,山東六國再無秦國對手,秦國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這次戰爭是由趙國貪圖小便宜引起的,趙國也有些過於樂觀,認為趙國有天下第一防守大將廉頗駐守,秦國對趙國造不成實質性的傷害。趙國對戰爭的重視程度,沒有秦國那麼重視。然而對於秦國來說,這是賭國運之戰,開戰即決戰,是秦國生死之戰,也是秦國能不能統一天下的關鍵之戰 。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軍隊在趙國邊界對峙,趙將廉頗修築堡壘防守秦軍,秦將王紇帶兵進攻趙軍堡壘,雙方呈現膠著狀態。但大軍作戰需要大量糧草,時間久了會耗盡國力,百姓苦不堪言,這場戰爭的背後,其實就是兩國綜合國力的較量。趙國在秦國取得巴蜀之地後,實力確實是趕不上秦國的,實在是耗不過秦國了,因此想改變防守策略,想改守為攻,主動出擊秦軍。

秦國探得趙國意圖後,就在趙國散播:“廉頗通敵,秦國不怕廉頗只怕馬服君之子趙括為將”的訊息。趙孝成王聽到後信以為真,於是罷免了廉頗,改換趙括為主將。同時秦國也秘密改換戰神白起為主將,趙括到任後,主動率兵出擊秦軍,白起指揮秦軍佯敗誘敵衝出堡壘,然後繞到後方斷了趙軍歸路,切斷趙軍糧道,圍困趙軍在長平。主將趙括帶兵突圍戰死,四十六日後全部趙軍向秦軍投降,四十五萬趙軍全部被秦軍坑殺。此戰趙國絕大部分精銳命喪長平,從此以後趙國再也無力與秦國相爭。這一戰是問鼎天下之戰,也決定著秦趙的走向,要不是秦昭襄王聽信讒言命令武安君白起撤軍,趙國滅亡就在眼前。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趙國本是一個強國,是秦國唯一的對手,但由於趙王昏庸貪圖小便宜,搶了秦國幾座城池而導致秦趙長平大戰。大戰中又中了秦國反間計,用了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帶兵和秦國決戰而招致慘敗。長平一戰 ,趙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能力問鼎天下。秦國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也為後來秦始皇的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趙國是唯一有實力和秦國競爭的國家,但卻貪小利導致長平慘敗?

戰爭的勝敗除了國力強弱以外,還看朝堂,君主是否英明,臣子是否盡心用力。趙國的失敗怪不得秦國,本是趙王貪圖小便宜引起的,又因朝堂主庸臣昏,用人失誤導致失敗,葬送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的所有成果。實在讓人覺得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