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寫在前面:

《本草綱目》這部偉大的醫學著作,凝聚了李時珍一生的心血,但它的出版卻費勁了周折,成書兩年,沒有書商願意刻書出版。

幸好,文壇領袖王世貞及時伸出了援手,他認真閱讀書稿,並熱情為之寫下精彩的序言,最終使得此書順利出版發行。

彼時的王世貞和李攀龍主盟文壇,名重天下,出生於官宦世家的他家學淵博,少有才名,9歲作《詠鳳凰》,10歲習《易經》,15歲作《寶刀歌》,19歲進士及第。

他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在文學、戲曲、書法、史學等領域都有極深的造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其:“

才學富贍,規模終大。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王世貞超脫豁達文思敏捷,有李白的氣質和胸襟,所以才能寫出如李白一般大氣磅礴的懷古詩:《登太白樓》。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明 王世貞《登太白樓》

簡譯:

我聽說,從前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漫遊到這裡時,曾經獨自登上這座小樓吟詠長嘯。

濟寧城南的這座小樓本來名不見經傳,可是因為李白的到來,此處就和他的大名一起百代流傳了。

白雲悠悠,旭日東昇,海面上霞光映照,秋高氣爽,皎潔的明月從東山之巔緩緩升起,景色宜人。

想要找一個如太白一般的文人高士登臨此樓,已經尋覓不到了,太白樓外,只有濟水緩緩而流。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賞析:

樓以人名,古往今來,來此憑弔李白的人多有題詠,而太白樓上的詩作也是數不勝數,要想做出一首獨具匠心的佳作並非易事。

但是,王世貞不愁做不出好詩,因為他是明代的文壇領袖,就如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評價的那樣:“

神明意氣,皆足以絕世。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月。

”,登樓遠眺,詩人腦海裡首先想到的,不是李白那些神思飄逸的詩句,而是他這個灑脫不羈的人。

惜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所以,在詩的首聯,詩人的筆觸橫空直入,絕不拐彎抹角,直接將那個蔑視權貴的李太白推到讀者的眼前。

“李供奉”

是李白翰林待召的官銜,之所以寫李供奉,就是為了點出李白登此樓的時間和歷史背景,因為時間久遠,詩人不可能親睹李白登樓,只能借“

惜聞

”二字加以虛化,使詩意更具感染力。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如果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樣,那就聽從內心的聲音,縱情詩酒,放浪山水,也未嘗不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李白就是這樣的瀟灑豪放,你看他雖然被賜金放還,人生失意,可他卻毫不在乎,照樣有著魏晉時阮籍、嵇康一般的名士風度,既能“

長嘯

”,也能“

獨登樓

”。

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形神兼備,可謂先聲奪人,這一聯寫出了李白的瀟灑和超逸,令人見之忘俗。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頷聯抒發自己對先賢的仰慕和緬懷之情,同時以也託了詩人的抱負和理想,“

垂顧

”是光顧、屈尊光臨之意。

濟寧南城這座小酒樓原本籍籍無名,只因為詩仙李白在此宴飲題詠過,此地就和李白這個大詩人一樣流芳千古了。

昔日李白一垂顧,就令酒樓名傳千古,如今自己這個赫赫有名的文壇領袖也登上此樓,後世的人會記住麼?

“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頸聯寫景,極寫太白樓視野之闊,早晨,日出東方,海上霞光萬道,夜晚,月上中天,秋高氣爽,景色宜人,“

”是黎明色,“

天門

”指天空。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物是人非,如今自己能夠登樓攬勝懷念先賢,該是多麼的幸運,只是,昔日的先賢卻再也回不來了,這真是令人感傷的事。

王世貞這句“

白雲海色曙

”,似是從杜審言“

雲霞出海曙

”幻化而來,但瑕不掩玉,足以說明他如李白般海闊天空的思維和敏捷的文思。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尾聯議論抒情,抒發斯人遠去流水悠悠的感慨之情,有孔子“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之慨嘆。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臨風悵惘,不盡的憂傷,斯人已逝,想要他再來登高吟詠已不可能,唯有看著樓前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流淌,“

潺湲

”形容水流的樣子。

李白在《夜泊牛渚懷古》中說:“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被放還後雖然對前途不再抱有希望,但是,在他的心中還是渴望有人欣賞和懂得,同樣,這也是作者內心的感慨。

王世貞這首懷古詩,獨具匠心,極富才情和個性,海闊天空,大氣磅礴,頗得李白詩歌之韻,可以說非常之李白。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寫在後面: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經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引薦,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賞識,被召供奉翰林,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

但是,放蕩不羈的李白很快厭倦了這種生活,加之又有羨慕嫉妒他的小人從中作梗,於是,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被放還的李白雖然獲得了自由,但這又何嘗不是失意,於是,他開始了漫遊之旅,其間曾客居山東任城。

彼時,濟寧州南城有一座名為賀蘭氏的酒樓,李白常和朋友宴飲於此,鹹通二年,因沈光作《李白酒樓記》,此樓遂被稱之為太白樓。

李白故去八百多年後,也就是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時任刑部員外郎的王世貞途經此處,登樓攬勝,懷念先賢,寫下這首頗有李白詩歌之韻的五律,讀來令人心動。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劉玲子candy

明代文壇領袖的一首懷古詩,極富才情和個性,頗得李白詩歌之韻

王世貞畫像

注:本文系劉玲子candy原創,謝絕搬運和抄襲,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聯絡立即刪除,謝謝您的關注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