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族曾經有三個分支,最後卻被滅族

狄族曾經有三個分支,最後卻被滅族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亦稱翟。一說,狄即殷代鬼方及周代玁狁。春秋戰國時稱翟,亦作狄。因其分佈地區主要在成周雒邑以北,又稱北翟、北狄。秦漢以後,狄、北狄成為中原人對北方各族的一種泛稱。春秋時,狄族分為三個支派:長狄、赤狄和白狄。

狄族曾經有三個分支,最後卻被滅族

義渠王,影視角色

長狄,又名長翟。分佈於齊、魯、宋、衛之間;一說流動於西起山西臨汾、長治,東至山東邊境一帶。經常侵擾周王室和魯、衛、宋、齊、晉、鄭諸國。也曾與諸國合作,參加平定齊國的內亂。公元前607年為齊、衛所滅。

赤狄,又名赤翟。主要分佈於今山西長治地區,是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據說是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與晉人雜居。主要由東山皋落氏、潞氏、甲氏、留籲、鐸辰等6個氏族組成。公元前7世紀60年代,赤狄因受晉國壓迫,東下太行“伐邢”、“滅衛”;齊桓公率領鄭、宋等華夏國抵禦狄人,“救邢安衛”。此後,赤狄還攻打過鄭、東周、齊等國。前594年晉滅潞氏,接著又滅其餘諸部。公元前六世紀末,其中一部分併入晉國。

狄族曾經有三個分支,最後卻被滅族

最後滅了狄國

白狄,也叫白翟。春秋前期主要分佈於古雍州北部(今陝北一帶),即今陝西延安、山西介休境一帶,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前6世紀中葉,因受秦國的壓迫和晉國和戎政策的誘惑,東遷至今河北省石家莊一帶。東遷後的白狄主要由鮮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為晉所滅。前507年鮮虞建立中山國,是為早期鮮虞中山國,前406年為魏文侯所滅。前381年左右,“中山復國”,是為後期鮮虞中山國,都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境內),領有土地方五百里,前296年為趙國所滅。

戰國時期,狄族完全融合於華夏族,其活動不再見於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