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成績差,掌握這3個方法,讓孩子重拾自信與學習樂趣

我們每天都在教孩子學習各種知識,在教孩子的過程中,我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發現: 在教孩子某個詞時,我們反覆說反覆說,孩子好像並沒有聽進去,也不肯說。等我們把這件事早已忘記時,孩子突然冷不丁地清晰地講出這個詞,讓我們著實一驚。

原來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我們的想的並不一樣,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

1.學習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重要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他把學習分為圖式,同化,順化,平衡4個過程。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知圖式是透過同化和順化而不斷髮展的,以學習新知識和適應新的環境。

其實簡單的講,就是孩子從接觸一個新知識,提取知識的架構,然後透過不斷的有意義的重複重複,把知識內化吸收並能夠推理出類似的知識要點的過程。

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要有大量有理解的練習,而不是簡單的量的積累。

就拿孩子學習英語這件事來講,我們以為孩子去上個英語輔導班就能把英語學好了,其實作為語言尤其是一門需要環境的課程,很重要的是除了課堂在家裡也能讓孩子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即使沒有條件也可以利用現代網路的發達而創造條件。

同時對於某一句式的學習,不是學會某句話就好了,而是提煉出這句話的句型,然後學習將它用於多個場景,也就是皮亞傑理論中的順化,最後才能得心應手的掌握這一類知識點,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這些同樣適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

孩子學習成績差,掌握這3個方法,讓孩子重拾自信與學習樂趣

2。

學習中注重孩子的感受和體驗。

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全,其邏輯運算能力在幼年時還不是很好。他們真正學習知識很多來自於他們的感受體驗,所以我們在教孩子時要多結合孩子的感受,儘可能的調動他們的能動性。

如在學習數學運算時,我們就可以多結合生活中的食物或是孩子喜歡的玩偶進行模擬,這樣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更直觀的體驗。

再比如教孩子學習“蘋果”這一詞語時,比較一下哪種方法孩子學習得更快。圖畫上的蘋果,現實中的蘋果,蘋果園去摘蘋果,肯定是最後面這個過程孩子學習的最快,因為它幾乎調動了孩子全身的機能,想不學會都難。

可孩子們學習一個新鮮事物,我們不可能都給他提供一個蘋果園,但我們可以嘗試著創造更多的機會,如角色扮演,現場模擬等各種方法來調動孩子的感官和更多的可能性,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學得更積極投入,更為自己所用。

孩子學習成績差,掌握這3個方法,讓孩子重拾自信與學習樂趣

3

.接納孩子的不同。

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後,就會特別擔心孩子成績差,心裡總會有不平,為什麼別的孩子能拿高分,我的孩子總是考的不理想?是不是孩子太笨了?結果我們越來越焦慮,孩子也越來越沒有信心,便形成了惡性迴圈。

很大原因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心目中的標配型孩子,學什麼一學就會,考試一考就考滿分。可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和特質,他學習吸收知識的途徑和內容也不同,自然在考題同樣的情況下考分也不同。只有認清和接受我們孩子與其他孩子不同,才能在面對結果時做出更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孩子學習成績差,掌握這3個方法,讓孩子重拾自信與學習樂趣

很重要的就是要有積極的反饋,不管孩子考得好與差,我們都要給孩子做積極的反饋。就是說好在哪裡,如何繼續保持,差在哪裡,下次如何改進與突破,哪怕一點點也是進步,這樣孩子才能沿著自己的成長軌跡,不斷地透過有效的學習,一點點的去積累,成就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