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長壽、馬超聯羌、不失荊州,論蜀國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從大勢來看,三國時期,華夏大地的經濟以及政治文化重心都在黃河流域,北方有著更好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底蘊,由北方統一天下是歷史的必然。這從三國後期,吳、蜀都國貧民乏,缺乏頂級帥才,已然說明了這一點。

但歷史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有時候,偶然性的機率即使只有百分之一,但是隻要一出現,就極可能改變大盤,影響歷史的走向。

陳壽寫三國志,可謂是惜墨如金,絕大多數人名都是一閃而過,他只給8個人單獨列傳,分別是曹操、曹丕、曹睿、劉備、劉禪、孫權、諸葛亮、陸遜,其中六個人是皇帝,尤其是諸葛亮字數近2萬(加上裴松之的注,字數第五多),這一定程度上說明諸葛亮在當時地位的重要性,有能力改天換地。

諸葛亮曾經五次北伐,也是為了圖謀霸業,興復漢室,尋找那微乎其微的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諸葛長壽、馬超聯羌、不失荊州,論蜀國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唐國強演的諸葛亮

對於諸葛亮北伐是否應該?至今有很多觀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種觀點認為北伐耗費國力,導致蜀國更加積貧積弱;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透過北伐,可以讓曹魏不能安心發展,方得蜀國安全,免得最終溫水青蛙,被曹魏一波推倒。到底哪種觀點正確,在此不做爭論,但客觀來看,諸葛亮的北伐對曹魏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威懾和財政壓力。

曹魏的隴西軍事防禦體系,不能單獨對抗蜀國,很多次應對諸葛亮北伐,都要調動中央部隊甚至是荊州援兵,每一次運輸補給線的距離和規模,都給曹魏帶來了極大的軍事壓力。此外,歷次北伐,曹魏持續損失了大量人口、城池、將領,這些經濟壓力也不比軍事壓力小。

很多人說,曹魏家大業大,很可能帶給蜀漢的壓力更大,最先撐不住。其實,如果說換成後面的費禕、姜維,確實可能撐不住,但諸葛亮卻可以,他有兩個別人不能及的優點:

諸葛長壽、馬超聯羌、不失荊州,論蜀國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王洛勇老師演的諸葛亮

一是強大的內政能力,

諸葛亮庶事精練,有理民之幹,

有足夠的能力讓封建官僚機構高效運轉,他治理下的蜀漢,雖然五次北伐,國力軍力卻長期保持穩中求進的狀態,他選拔的人才多被評價為一時英傑,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很多人都成了蜀漢軍政要員,可以說,諸葛亮在蜀國是極具威信和號召力。後續的姜維在蜀軍並無絕對的威信,出現了“眾庶由是怨讟”的局面,這在諸葛亮在世時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諸葛亮所主導的北伐,絕對是人和事興的局面,是可持續的。

二是捕捉機會的能力,雖然陳壽評價他奇謀為短,將略略遜。但要知道,陳壽後面還有一句,

“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未能有克。”

後一句,才是陳壽那麼評價的客觀原因。

諸葛亮北伐所面對的都是人傑名將,且敵眾我寡,他還是主動攻擊,所以未有所克。但實質上很多次北伐,諸葛亮都是有所獲的,公元228年,諸葛亮敏銳地抓住曹丕去世魏國不穩的時機,率大軍攻祁山,也邀請孫吳藉此機會發動了石城之戰,兩線夾擊,大獲全勝。當時,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諸葛亮,按諸葛亮的規劃,一旦守住街亭,那麼諸葛亮的北伐就成功的希望很大,拿下長安問鼎中原只有一步之遙。可惜的是,一出失街亭的悲劇,最終功敗垂成。但不能說這種機會後續不會再出現,公元254年,姜維先後贏了徐質、王經這兩個無名之輩(在正史連傳都沒有,一筆帶過他們兩人的名字),透過洮西大捷,贏得了對隴右的控制權,不過可惜的是這個控制權很快就失去了。如果是諸葛亮在世,這個控制權恐怕是可以持久了。

諸葛長壽、馬超聯羌、不失荊州,論蜀國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陸毅演的諸葛亮

因此,如果諸葛亮可以延壽,極有可能取得關中隴右控制權,要知道單純靠漢中是很難奪取天下,楚漢爭霸,劉邦依靠關中,才一統天下。這個時候,馬超聯羌、不失荊州就非常關鍵了。

我推測一統天下的必要條件:

條件一:諸葛亮依靠關中隴右,進兵長安;

條件二:派出馬超聯羌,動員西涼的力量,配合諸葛亮分散長安兵力;

條件三:關羽荊州勢力發兵襄陽;

條件四:慫恿吳國攻淮南之地,可以後續平分天下,甚至暫時割讓壽春給吳國也未嘗不可。

條件五:挑撥東北以及遼東的公孫氏、匈奴、鮮卑、羌氐等異族部落。

以上五個條件,是完全可能實現的,不知道五路並舉,魏國能否扛得下?但我判斷,蜀國只要蹄疾步穩,就有可能積小勝為大勝,將最小的可能性實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