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皇室的範圍也比較廣,如果把皇室只定義為皇帝的家人,那麼皇室就包括:

皇帝、皇后、太后、嬪妃、公主、阿哥

等等。

當然如果皇室只是指的皇室家族和宗親,那麼皇室裡的人就有

王爺、郡王、貝勒、等愛新覺羅的孫子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所以要問清朝皇室都是屬於八旗中的哪一旗,只能說哪一旗都有,皇帝不屬於任何一旗。

清朝是生活在東北地區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的,最早的時候東北女真分為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三大部分。

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有一個叫努爾哈赤的年輕人,因為父親和祖父被明軍誤殺,於是他開始用先父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成為明朝在東北的主要對手。

努爾哈赤之所以在很短時間內統一女真各部,得益於他的

八旗制度

,其實所謂八旗制度就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目的就是把女真人編制在一起,平時打獵生活,發生戰爭隨時轉為兵。

由於女真人平時經常打獵,騎射本領很強,所以這樣編制起來的女真人戰鬥力很強。

努爾哈赤規定女真300人為一牛錄,5牛錄為一甲喇,5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在滿語中就是指的“旗幟”,所以努爾哈赤建立的軍事制度稱為八旗。

最初努爾哈赤只有一旗兵力,後來又陸續建立了其他各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又完善了八旗制度,建立了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從那以後,八旗制度正式形成,而滿人每個都是有旗籍的。

順治帝入關後,八旗進入內地,開始了圈地活動,八旗子弟也成為了貴族,由於八旗子弟的人口爆炸式增長,八旗子弟的生計問題一直困擾到清朝滅亡。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上三旗都是地位高的皇室,而下五旗都是一般的貴族,而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八旗從努爾哈赤到順治帝,經歷了數次的改色和混編。

順治帝親政後,為了防止八旗旗主左右皇權,直接把八旗中最強的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全部抓在自己手裡,皇帝成為上三旗的旗主,並且順治帝規定上三旗只有皇帝一個王。

這樣一來,其他的皇室只能到下五旗,所以上三旗的皇室宗親並不多,只有下五旗的才是真正的皇室宗親。

順治帝規定上三旗由皇帝掌握,剩下的五旗則是由開國時的八旗旗主後人掌握,就像

正紅旗都是禮親王代善的後人掌握,鑲白旗則是由肅親王豪格的後代掌握,鑲紅旗則是克勤郡王嶽託掌握,正藍旗則是由豫親王多鐸掌握,鑲藍旗則是由鄭親王濟爾哈朗掌握。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當然上面的這些只是指的旗主,至於皇室的人,則是哪個旗的都有,皇室家族其實不在上三旗,不代表著不尊貴。

因為上三旗和下五旗對於旗人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只是對於包衣佐領有區別,上三旗的包衣佐領下人都是為皇帝服務的,下五旗的包衣佐領都是為王公服務的,所以就是當誰的奴才問題,對於旗人沒有這個煩惱。

下面一個個說一下清朝皇室都是在哪個旗。

皇帝

清朝初期,皇帝一般是掌握兩旗兵力的,就像努爾哈赤,他掌握兩黃旗,所以不能確定這時的努爾哈赤是哪個旗,並且滿人沒有入關時,旗籍還沒有固定下來,八旗旗主之間經常變換,旗色也經常改變。

皇太極沒繼位時,他還是正白旗的旗主,結果他登基後,自己的正白旗變成了正黃旗,所以清朝入關前旗色經常變。

可能旗下的旗民今天還是正黃旗,明天就變成了正白旗,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皇帝是掌握兩黃旗的,

因此皇帝不屬於哪一旗,他是特殊的,因為他掌握兩旗人馬。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掌握大權,八旗又進行了改色和混編,旗主也在一直變化,但是順治帝親政後,八旗旗主算是定了下來。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順治帝因為幼年被多爾袞欺負,他深知八旗旗主的厲害,因此為了掌握大權,順治帝親自掌握了多爾袞的正白旗,加上自己的兩黃旗,順治帝掌握了三旗兵力。

即使這樣順治帝仍然不放心,他把兩黃旗和正白旗定為了上三旗,表示上三旗的一直由皇帝統領,上三旗沒有其他王,皇帝是三旗總旗主。

所以順治帝以後的皇帝都是上三旗的旗主,皇帝也就沒有了旗籍,因為他不屬於哪一旗,他掌握三旗,至高無上。

至於有人說鑲黃旗是頭旗,皇帝的旗籍在“

頭旗頭參領頭佐領

”裡,所以皇帝一家在旗籍上是“

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

”的人。但是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皇帝不可能在哪個佐領下,更不可能服從哪個佐領的管理,所以皇帝是沒有固定旗籍的。

皇后

清朝的皇后一般都出身比較高貴,很多皇后都是滿洲正黃旗或者滿洲鑲黃旗的,清朝入關前旗籍比較混亂,皇帝為了安撫蒙古,有很多蒙古族的皇后,所以不屬於哪一旗。

但是順治帝以後,從康熙皇帝開始,國家已經大一統,清朝皇帝再也不需要娶蒙古女子了,這樣皇后的出身都比較高。

例如,康熙皇帝一共有四個皇后,其中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是滿洲正黃旗人、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是滿洲鑲黃旗、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滿洲鑲黃旗、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一開始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後來抬入了滿洲正黃旗)

透過康熙皇帝的皇后就說明,一般皇后出身都是正兒八經的兩黃旗人,即使有個別不是兩黃旗人,也會透過抬旗進入兩黃旗人。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後來乾隆皇帝的皇后也有過抬旗的情況,比如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本來是鑲藍旗人,後來被乾隆抬進了正黃旗。乾隆的第三任皇后魏佳氏,也就是嘉慶帝的生母,也是從正黃旗包衣抬到了鑲黃旗。

當然,除了兩黃旗,還有正白旗的皇后也出現過,比如道光帝的母親就是正白旗的。

所以,清朝的皇后不管是後來抬得也好,還是原來就是也好,最後都是上三旗人。

太后

清朝的太后其實可以參考皇后,因為皇帝的皇后如果可以活到皇帝駕崩,都會成為太后,因此太后的旗籍應該也和皇后一樣,都是上三旗的人。

當然清朝前期的不算,畢竟孝莊這樣的是蒙古人,不是屬於哪個旗的。

皇帝的嬪妃

這個就不好確定了,前面說了皇后如果不是兩黃旗的人,都會被皇帝抬旗,抬到兩黃旗,但是嬪妃就不會這樣好運了。

皇帝的嬪妃,除了皇帝比較喜歡的,會恩寵抬旗,而一般的嬪妃之前是什麼旗就一直是什麼旗。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有人問,難道嫁給皇帝不自動進入上三旗嗎?

這個還真不會,原因很簡單,皇后有的都需要抬旗,更何況嬪妃。

以乾隆皇帝的嬪妃為例,他的5位皇貴妃基本上都抬旗了,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就從鑲黃旗包衣抬到了鑲黃旗人、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從內務府包衣抬到了滿洲正黃旗、純惠皇貴妃蘇氏入了正白旗、慶恭皇貴妃陸氏入了鑲黃旗。

但是乾隆其他嬪妃,有的就沒有這個機會了,例如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她沒有被抬進兩黃旗。

所以清朝皇帝的嬪妃,真是哪個旗都有,漢軍旗和蒙古旗的也有。

皇子

清朝的皇子在清朝前期,分到哪個旗的都有,比如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孫:

鑲紅旗:褚英子孫、代善第二子嶽託子孫、阿濟格子孫;

正紅旗:代善子孫(除嶽託一支外);

正藍旗:阿拜子孫、阿巴泰子孫、賴慕布子孫、多爾袞子孫、多鐸子孫;

正白旗:湯古代子孫、塔拜子孫;

正黃旗:巴布泰子孫;

這就說明努爾哈赤的子孫在哪個旗的都有,當然皇太極作為皇帝,還是不屬於固定的哪個旗。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皇太極的兒子也一樣,哪個旗都有。

鑲白旗:豪格子孫;

正黃旗:葉布舒子孫;

鑲紅旗:碩塞子孫;

正黃旗:高塞子孫;

鑲黃旗:常舒子孫、韜塞子孫;

這也可以看出清朝入關前,皇帝的兒子隨便分旗,有的直接在正黃旗,屬於皇帝的旗人。

例如正黃旗滿洲第二參領下第十佐領與第十一佐領,即是清太祖之子巴布泰的後裔管理的佐領。巴布泰,系清太祖小福晉所生庶子。正黃旗滿洲第三參領第十七佐領,為清太宗第四子葉布舒後裔管理的佐領。

但是順治帝規定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以後,上三旗不能有王公,這樣一來皇帝的兒子再也不會分到上三旗了,而是皇子們成年後都被分到下五旗,當然皇子到下五旗都是當小旗主,用來分化旗主的權力。

其中

雍正皇帝

當皇子時就分到了

鑲白旗

擔任小旗主,其他的皇子也都分封在了下五旗。比如十三爺允祥被封到了正藍旗,就連太子允礽都分到了鑲藍旗。這也說明了,皇帝的皇子成年後必須要分到下五旗,不管是什麼身份,這樣可以保證上三旗沒有王爺。

當然雍正皇帝是皇子的時候分到了鑲白旗,但是後來人家是皇帝了,自然不再屬於鑲白旗了,不過其他阿哥的後人旗籍是不會變了,十三爺的後人都是正藍旗,這些都是可以查證的。

因此,清朝入關前,皇帝的兒子在哪個旗的都有,而清朝入關後,皇帝的兒子到了成年後,是要進行分旗的,所以清朝入關後,皇帝的兒子都在下五旗。

最後再說一下宗室

清朝的皇室都是哪個旗的,皇帝有自己的旗籍嗎?

其實宗室可以參考一下皇子,畢竟皇子當不了皇帝就會成為宗室,這樣清朝的皇室宗親也是哪個旗都有。

但是一般來說上三旗的宗室很少,因為只有清朝前期部分皇子分到了上三旗,人數有限。

後來的皇子都是在下五旗,所以清朝的宗室在下五旗的比較多。

綜上所述,清朝的皇室,只有皇帝沒有固定旗籍,其他的無論是皇后、太后、嬪妃,還是親王、郡王、貝勒,都是有自己的旗籍。只不過皇室宗親都會分到下五旗,從而確保上三旗只有皇帝一個王。皇后和太后都會是上三旗的人,畢竟都坐過皇帝的正妻,地位不可能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