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1862年中旬的一天,曾國藩又收到了弟弟曾國荃從前線發來的一封急電。但老曾看都沒看便把它扔在桌子上,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又來催我給他買槍炮了”。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太平天國戰爭中,曾國藩的湘軍無疑是大清繼命的第一功臣。因此很多人認為:湘軍當時的裝備是最好的,洋槍洋炮最多。畢竟,曾國藩之前用冷兵器和太平軍交手時,一直都是輸多勝少。

而他後來提出的 “結硬寨,打呆仗”這一戰術理念,如果沒有先進的槍炮來支撐,是萬萬做不到的。那麼,當時湘軍的裝備是不是洋槍洋炮佔主流呢?

我們可以看一看王闓運著的《湘軍志·營制篇》,裡面對湘軍的武器裝備有較為詳細的描述,意思大概是這樣的:湘軍第一哨(部隊編制)下轄八個隊,每個隊大約12個人,使用的武器有一定的區別。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一和第五隊用的是那種老式的“抬槍”,而第三和第七隊使用的是輕型鳥槍。除了這四支小隊以外,另外四支小隊則全部裝備的依然是冷兵器。

從這裡的兵力和武器配置來看,當時湘軍裝備的武器剛好是冷熱兵器各佔一半。換句話說,湘軍當時只是一支“冷熱兵器混雜”的準現代軍隊。

不過,曾國藩作為一個資深儒學家,平時飽讀詩書。成為軍事統領後更是經常看一些軍事古書,他自然知道熱兵器的厲害:例如戚繼光的《練兵實紀》,就是他最重要的一本參考書籍。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曾國藩知道湘軍裝備先進槍炮的重要性,但他的算盤卻打得比較精。首先,他要考慮到當時士兵的文化水平問題。

畢竟在那個落後的年代,很多中國士兵在參軍前,大字都不識一個。他們對於戰爭的理念,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大刀長矛層次上。

而那些先進的洋槍洋炮,絕大多數人幾乎都沒有摸過,甚至都沒有看到過。其實,裝備洋槍洋炮的軍隊,不僅僅是簡單地教你放槍就可以。我們參照當時歐洲的排槍戰術,指揮一支清一色的火器軍隊作戰,是一件十分考驗紀律和訓練的事。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歐洲軍隊的排槍戰術歷經兩百年的發展,而當時清軍雖然能裝備上一些洋槍洋炮,但戰術方面還未能學到一點“皮毛”(參照清軍對八國聯軍的歷史戰績)。

所以說,這種戰術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學會的。曾國藩也看清了這一點,他認為:即使給自己的湘軍全部全部裝備上洋槍,到了戰場上也是“亂放一氣”。

除了曾國藩對士兵素質沒有信心外,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錢。畢竟,買大量洋槍洋炮,是要花很多銀子的。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當時湘軍其實四處缺錢,因此曾國藩對部下的“劫掠”行為,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軍費實在吃緊了,就向佔領區的商人們強徵稅收,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得到清政府默許的。

因為清政府當時也沒有錢,就算有,朝廷也不敢給太多的軍費給湘軍。畢竟,慈禧對曾國藩的這支漢人武裝可不是百分百信任的。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湘軍長年和太平軍作戰,要消耗的財力物力自然不小。所以,曾國藩必須把僅有的軍費花在“刀刃”上。至於購買大量洋槍洋炮的費用,曾國藩“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拿不出,也不願拿。畢竟,對面的太平軍也是“冷熱兵器”混合使用。

當然了,曾國藩雖然打心底不願多買洋槍洋炮。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一點也不糊塗:如果大戰在即,湘軍前線指揮官提出要求,還是會多多少少給他們買一些送過去。

至於他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藩一向都是十分寵愛的!而這一次曾國荃的進攻目標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既然曾國荃幾次開口討要了,曾國藩還是妥協了:買了一批洋槍送過去。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這些好東西也不是白給的:曾國藩給弟弟還附贈了一堂“思想課”。 曾國藩給弟弟曾國荃寫信時一再強調:不要老是依賴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要堅持以“抬鳥刀矛和劈山炮”為根本。

曾國藩是多麼精明的人,他不是不敢用,不想用,而是真的用不起!但對部下和弟弟總不能這麼說吧,要不然顯得他太小氣了,那樣說的話屬下們就會感到很寒心的。

其實從一些史料上來看:曾國藩並不抵制洋槍洋炮,他多次給湘軍各營送洋槍洋炮的記錄也是真的,只是數量都不多而已,每次也就買個幾百支。

曾國藩:洋槍洋炮還是少用為好!其中的苦衷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曾國藩真不知道“洋槍洋炮”的好處,後來也不會去創辦什麼“安慶內軍械所”。而他的徒弟李鴻章,更是對洋槍洋炮如痴如醉了:他麾下的淮軍,火器逐漸成了他們的裝備主流。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