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②三家者以《雍》徹。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篇第三②-③

②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

:“‘

相維闢公,天子穆穆

’,

奚取於三家之堂

?”

③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八佾②三家者以《雍》徹。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三家者以《雍》徹

三家

三桓。

這裡要注意用詞,

諸侯稱為國

大夫稱為家,大夫的事情稱為家事

大夫的臣稱為家臣。孔夫子有一個

學生

叫做冉有,也

為冉求

是季氏的家臣

孔夫子非常注重禮,所以經常做正名的事情,

正其名分。有一次

冉有退朝回來比較晚,孔子

便

冉有

回來

這麼晚?冉有

說因為

有政事。這時孔子

便糾正冉有,說他的事

不叫政事,最多算是家事

因為

國家

的事才

能稱為政事

孔子對冉有講這番話,

是在警告

區分

在正其名分。

我們再來看

》,《

出自

《詩經》的

周頌

,是周成王祭祀周文王時所唱

的樂歌

,後來演變成天子祭祀先祖時所唱的

樂歌。

天子的先祖都是天子,按照禮制

天子才能祭祀天子

所以季氏

的行為是在越禮。

上一講

八佾舞於庭

這一講

三家者以《雍》徹

”,

都在講

一件事情。八佾舞於庭是

在堂下跳八佾舞

三家以《雍》徹

唱著《雍》的時候撤下祭祀的貢品

而這首《雍》是

周頌

裡面

周成王祭祀周文王

所唱

的樂歌

,這時

三桓

以《雍》徹,又是一個不合禮

越禮的行為。

接下來

孔夫子講了《雍》其中的兩句話:

相維闢公,天子穆穆

幫助

相助。

助詞。闢

侯。以前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

這裡用闢公,

公侯,諸侯的統稱。

天子穆穆是形容天子的容貌,非常莊嚴深遠

我們學習《大學》時講過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

是講

周文王莊嚴肅穆的樣子,充滿

光明,真是讓人敬仰啊

再回到

相維闢公,天子穆穆

”,

因為是祭祀

周文王

所以

天子是莊嚴肅穆的,所有的諸侯都陪在兩側助祭先王

唱著《雍》。但

季氏

作為

大夫,

《雍》徹,是非常越禮的行為。

奚取於三家之堂

為什麼

在三家的堂上

出現這樣的事情呢?

八佾舞於庭

三家以《雍》徹

”,

都是季氏在祭祀魯桓公

發生的越禮行為。一

是用了天子所用的八佾舞

是用了周成王在祭祀周文王

所唱的雍

兩件事情都是越禮的

不光不把諸侯放在眼裡,

也不把

天子放在眼裡,所以後面才會做出造反的事情。

八佾開篇講了兩件季氏越禮的事情,一

是八佾舞於庭,一

是以《雍》徹,接下來才開始進入正題。

子曰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說

一個人

如果內在沒有仁,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內在沒有仁,

怎麼對待樂呢?

八佾②三家者以《雍》徹。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上一講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我們把

解釋為

忍心

如果一個人內心有仁德,

怎麼

忍心傷害他人呢?

同樣,

隨著我們不斷學習聖賢文化

修正自身

我們是不是也

開始變得不忍心傷害欺騙他人,不忍心越禮

這是因為

我們

的內在開始

變得

有仁德,

這時自然

就不忍心

傷害他人。

為什麼很多人會去做違法的事情?

其實就是

因為內心缺少仁德,

所以才

忍心傷害

欺騙他人

所以

人而不仁,如法何?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一個人如果

沒有仁德,

法律、

禮制

和樂對他來說

又能怎樣呢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禮之用,仁為本。

禮是

外用

,但是以仁為本。

一個內心沒有仁

的人

不會守禮的,一個內心缺少仁的人

會不守很多的規則和制度。

在企業中也

同樣的道理

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修養,是不會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想的都是如何在

公司

規定之外的地方,做一些不合規矩

不守禮法的事情。

文化的意義在於提升

的道德修養,提升內在的仁德。

如果

一個人內在有仁德,就會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一個有著君子之風

道德修養的人,不會做逾矩的事情

因為自己

有自己

道德操守,自己會守自己的禮。

尤其到了現在

社會,都是在法律的規定下做事情

生活

而禮的制度變得越來越少,這時

更需要每個人有道德修養

當我們有道德修養的時候,即使沒有禮的規定,我們也知道什麼樣的事情該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該做

但是

如果沒有內在的

仁德和

道德修養,規定的事情我們可能會做,

沒有規定

的事情我們

就不一

定會做。

我們很多剛開始接觸儒家文化,或者沒有深入瞭解儒家文化的人,都會認為儒家

文化不就

之乎者也,

繁文縟節

嗎?認為它

適合這個時代

認為他已經沒有

作用

。但現在

我們

再來

看這句話,

人而不仁,如禮何?是不是有

更多的

體悟呢?

如果一個人的內在沒有仁德

沒有修養,禮

對他來說

又有什麼用呢?所以看似好像是在學禮節,

但其實

內在的根本是仁。

當我們內在有

仁,外在自然就

守禮。

克己復禮為仁

克己就是不停地修正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

禮是

回到有

禮節

的狀態,這

就是仁。所以禮只是外在的體現形式,而要修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仁。我們學習儒家文化,看似在學禮,

其實禮只是一種外用,

修的是自己內在的仁。

八佾②三家者以《雍》徹。③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歷史在不斷的發展

演變,到了今天

我們要恪守的禮比古人

少很多

,但是內在的仁

內在的品德修養,內在自修明德的過程是不會變的

儒家文化講到最後就

一個仁字

孔子說:

吾道一以貫之

”,

這個一,就是仁。

當我們

內在有仁,外在自然就

守禮,

自然

就不忍心去做傷害欺騙他人

越禮越法的事

下一篇

里仁篇

里仁篇的

第一句話就是

里仁為美

。當一個人內在有仁

,內心才是真善美的狀態。

這裡

舉了兩個例子,

出正題,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守禮

是因為內心沒有仁

此時就會做

逾矩犯上

的事

包括現在

是一樣,如果我們內心有仁,我們怎麼

忍心頂撞我們的父母呢

怎麼

忍心不好好對待我們的學生呢

怎麼

忍心不利益我們的客戶呢

怎麼

忍心傷害他人呢

之所以會忍心,

都是因為缺少仁。當我們內心不停

修仁,讓自己有仁愛之心

悲憫之心

我們

自然就

不會越禮越法,

就會

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

有仁愛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