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西巡撫範志完的紫雲山情結

紫雲山位於長子縣城南20公里處色頭鎮境內,環峰如屏,松柏簇擁,是長子古八景之一紫岫晴雲的發生地。山上前後有兩座古剎,前為三嵕廟,又叫護國靈貺王廟,後為崇慶寺,坐北向南,有天王殿、千佛殿、東西配殿、地藏殿等,寺內宋塑被譽為“宋塑之冠”,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紫雲山陽坡上生長有白皮松,傳說是后羿射日後栽植的,非常少見。山上有一塊《紫雲山》題名碑,碑身高138釐米,寬69釐米,厚26釐米,碑文很簡單,分三部分,上款書“明崇禎壬午”,正文是“紫雲山”三個大字,落款為“中州範志完題”。這個中州範志完又是誰呢?怎麼會在這裡留下題刻呢?

明代山西巡撫範志完的紫雲山情結

圖為:紫雲山白皮松

山西巡撫範志完

首先來了解一下“中州”的概念,中州是今天河南省的古稱。範志完為明代河南歸德府虞城縣人,崇禎時期任山西巡撫。虞城縣乾隆版《虞城縣誌》卷之六《人物》中記載:“範志完,字叔愷,號成六,父中憲公奇其狀貌非常,英敏好學,逆知其必貴也。母王氏恭人嘗做八行圖以為巡迪,辛未掇科。請建范文正公祠,捐資刊範氏先人遺稿。母病三載,羞膳奉藥必親必力,宗族鄉黨鹹服其孝”,先後刻著了《友善錄》《楚穎集》《理官六箴》《諭士六箴》《勸士六言》《勸農九歌》《漕政八議》《安民十二政事》《六諭觧》《連珠集》《恆安六事》《恆南六議》《愛士箴言》《軍民念苦兩歌》等,被敬祀為鄉賢。

範志完在民間又被稱作“斷頭將軍”“銅頭將軍”,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崇禎十四年春,清兵入關首攻河北省昌黎縣,範志完率領軍民一起奮戰出擊,堅守城池,清兵圍城七天七夜,因急於攻取燕京,遂棄之而去,全城軍民的生命財產得以保全,至今範志完的功績在昌黎人中還廣為流傳。後出關抵禦清兵,當時明軍敗退,錦州等地相繼失守,範志完在寧遠城南筑五城,招當地居民充實軍隊,轉運兵旅糧秣。又修覺華島城,以為犄角,局勢略為穩定,甚受皇帝讚許,受到了重用。當與清兵在薊州城再次作戰時,範志完先膽怯,後率軍與戰不敵,所守州縣均相繼失陷。後被議罪而下獄,朝廷以抗清不力的罪名將其斬首,屍身葬回原籍。家鄉父老為範志完澆注銅頭,於是民間稱其為“斷頭將軍”“銅頭將軍”,留下了御賜金頭、四門發喪的傳說。

範志完為宋代范仲淹後裔,明朝崇禎四年(1631)中進士。任宣府、寧國推官、真定知府、關內道副使。崇禎十四年(1641)冬,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任期為二年。後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軍務。

山西巡撫範志完為什麼要來紫雲山?民間有一段傳說:範志完微服拜訪了崇慶寺,覺得這裡風光尤佳,很有靈氣,想皈依佛門,對住持覺真大師說:“我身居要位,身處亂世,卻並非貪生怕死,而是看破了紅塵,請大師慈悲,收我做弟子吧。”大師將範志完扶起,淡淡地說:“你業習太深,恐怕還不能真正放下。”“大師,我什麼都能放下,家庭、榮譽、地位、權力,我都不想了,請大師為我落髮吧。”範志完又跪在了大師面前,口占一偈:“為除心頭火,清早禮師尊。”大師只是淡淡一笑:“凌晨離夢鄉,不怕妻偷人。”範志完聽後猛地站起身來,破口大罵到:“你個老禿驢,說話太傷人。”大師哈哈一笑:“你想要出家,何怕妻偷人,輕輕一撩撥,怒火又焚燒。”範志完自覺理虧,他誤解了大師的良苦用心,羞愧難當,拿出筆墨,在禪房留下了“紫雲山”三字後,不辭而別。

明代山西巡撫範志完的紫雲山情結

圖為:紫雲山題名碑

書風獨特世上奇

範志完在多處留有墨寶,如省外,在真定知府任上,在真定府陽和樓留下臨摹朱熹的“容膝”碑刻;在秦皇古驛道東天門西閣邊山腰間留下“淮陰談兵處”石刻;在欒城境內洨河畔的唐朝“建永橋碑”旁,寫就“眉山發跡”四個大字。

在山西省內,如平陸縣聖人澗傅相祠舊址,有“明崇禎壬午,傅崖,中州範志完題”碑刻;在絳縣文廟碑廊,有“明崇禎壬午,絳侯封邑,中州範志完題”碑刻;在襄汾龜山張良祠,有“明崇禎壬午,留侯故里,中州範志完題”碑刻,等等。

結合《紫雲山》碑刻,聯絡範志完在山西留存下的題記碑刻,呈現五個統一:一是書寫工具統一。據記載範志完書寫時所用工具為竹筆,其利用竹子作為筆尖,具有書寫流暢的特點,所創作的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二是書法佈局統一。整體上分右、中、左三部分,右為題寫時間,中為題記內容,左為落款及鈐印。三是書寫年份統一。題記中所書年份均為明崇禎壬午年,即崇禎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範志完是在崇禎十四年冬天到任山西巡撫,題記所書年份是他到任山西巡撫的第二年。四是題記落款統一。碑刻中的落款均為“中州範志完題”。中州是河南的古稱,由於範志完是河南歸德府虞城縣人,遂自稱“中州範志完”。五是書寫風格統一。其字風格古樸蒼勁、凝重端莊、氣勢開闊、豐潤飽滿。

明代山西巡撫範志完的紫雲山情結

圖為:紫雲山白松坡全貌

后羿射日種白松

《紫雲山》碑所在地紫雲山,山的陽坡生長大片白皮松,所以叫白松坡,又名高廟坡、端午嶺。在當地,白皮松很少見,何況是這麼多的白松,這麼粗的白松。據說這一棵棵白皮松與神話故事後羿射日有關,傳說“后羿射日”時一口氣射了九個太陽,留下最後一個太陽,把剩下的箭桿就插在紫雲山上,後來就繁衍生長為白皮松。白皮松不僅樹皮發白,更有趣的是每個松針呈三支狀,一般松針分兩支,這裡一針分三支,奇松奇色奇狀奇聞,匪夷所思。古人視白皮松為“白龍”“神松”。傳說后羿是端午節種下白皮松的,後人在每年端午節的時候,舉辦隆重的紫雲山廟會以示紀念。

紫岫晴雲唐王封

紫雲山上紫岫晴雲是長子古八景之一,這又是怎麼回事?傳說,紫雲山是印證唐明皇李隆基發跡的吉祥地,當年李隆基在出任潞州別駕的時候,多方延攬人才,收取民心,顯示了傑出的政治才能。在一個重陽節前後,李隆基一行在上黨門登高遠眺潞州大好河山,發現西南方向山巒紫紅,彩雲飄搖,瑞氣上升,狀若仙境。隨從說這是吉祥之兆,預示李隆基前途無限,必將大展宏圖,於是李隆基命令隨從官員按方位去找,找到了今天紫雲山一帶,於是就將該山命名為“紫雲山”。後來,李隆基即帝位,開創了與“貞觀之治”齊名的“開元盛世”,為紀念當年的情景,御筆親書“紫岫晴雲”,成為長子古八景之一。

紫雲山,奇碑、奇人、奇書、奇景、奇聞,為今人開發旅遊提供了豐富資源,現已建設了白松坡公園,供人們去遊玩休閒,感悟紫雲山深厚的人文積澱。(

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