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的舊題,創始於南朝陳後主,後人多有仿作。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獨張若虛此詩歷代家傳戶通,張若虛現存之詩只有2首,卻是唐代的重要詩家之一,得力於此詩。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撤回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的筆下,明月、江水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界限而通古今、聯四方,可以成為相思之鉤、相思之媒,遊子見而思歸,思婦見而腸斷,愁人見而增悲,張若虛此詩在立意方面雖無突破,但其構思之精巧卻是出類拔萃的。

全詩以月、水為經緯,以春為質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江月照圖,詩題中春、江、花、月、夜5個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概念,或單獨成元,或兩兩成詞,或五者融為一體。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它們或高或合,時隱時現,彼此錯落,相互疊加,使全詩的意境由淺入深,由深至濃,最後飛躍升華。讀者透過這些概念的離合變幻,會由個別印象得到一組或幾組印象,再由一組或幾組印象逐漸進入一個渾然圓融的朦朧、迷幻、神奇、剛深、靜謐而又略帶愁怨惆悵的藝術天地,從而神思飛舉,浮想聯翩。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在這5個概念中,詩人又著重緊扣“江”、“月”為核心,用濃墨重彩加以渲染。春江、江流、江天,江花、江醉等一連串的意境,呈現出不同色調、形態,包含著不同的內容、情感,可謂極千姿百態、光怪陸離之大觀。如此良宵佳辰,人生能得幾度逢?

然而,普天下不知有多少思婦遊子,卻因離別而將它輕輕虛擲!詩人以景託情的高妙構思,真令人歎為觀止。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在“江”與“月”這兩個主體中,詩人又把筆觸的正鋒落在“月”之上,從初月、高月一直寫到斜月、落月,月在通夜之間的不同形象和執行軌跡,盡在包羅之中。這樣的月,只有在沉浸於離別相思之苦,因而通宵不眠的遊子思婦的眼中,才會出現,並且深深印上離人的情思,在離人眼中,初月是明媚的,高月是皎潔的,樓上月是依戀的,鏡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是悽清的,斜月是迷離的,落月是纏綿的。

張若虛現存詩只有兩首,卻是唐代重要詩家之一

這樣的月,並不是只出現於一時一地,也不是隻出現於少數人的眼中,而是“代代無窮已”,“年年望相似”在古人心目中,這是一個水恆的無法解開的人生之謎。

張若虛此詩的立意就在於透過形象的描繪來反映這個謎,因為它帶有永久性和普遍性,所以詩的意境就顯得特別寥遠和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