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李少兒 一代名士

識李少兒 一代名士

竹林七賢

識李少兒 一代名士

魏普時代風流人物李戎

識李少兒 一代名士

王戎識李

【七律】 頌王戎

文/許剛勇

序:《世說新語》記載,魏末晉初時期名士,竹林七傑中的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和朋友們一起玩耍,看見路邊有一株李子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那些孩子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卻唯獨王戎沒有動。路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路旁,卻有這麼多的李子,這李子一定是苦的。”路人一嘗,果然是這樣。

如雪李花看轉紅, 流光溢彩掛燈籠。

陽春一度溫馨火, 賊亮多方曲意通。

厚道從來能正果, 真知所向不憑空。

甜酸至此唯誰識, 鬧處偷閒小少雄!

(2021-12-01 於長沙怡海)

備註:史上真正的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衝。琅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曹魏涼州刺史王渾的兒子。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長於清談,以精闢的品評與識鑑而著稱。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大將軍司馬昭闢為掾屬。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參與晉滅吳之戰。戰後以功進封安豐縣侯,故人稱“王安豐”。治理荊州時,他拉攏士人,頗有成效。後歷任侍中、光祿勳、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左僕射等職。

王戎年少識李,步入仕途,善能洞察時局,鑑識人心。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認為天下將亂,於是不理世事,以山水遊玩為樂。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時,王戎遠離是非,明潔保身,被起用為尚書令,再遷司徒。右將軍張方劫持晉惠帝入長安後,王戎則掛冠而去,逃奔郟縣。

景元四年(263年),鍾會、鄧艾等率軍伐蜀,鍾會在出師前過往與王戎道別,詢問王戎滅蜀之後,何以自安。王戎識見鍾會心存不軌,便告誡說:“道家有句話叫‘為而不恃’,成功並不難,保持成果就難了。”次年,鍾會自恃有功,叛亂失敗被殺,大家都認為王戎有見識。

王衍曾拒絕品評當時在琅邪作郡吏的孫秀,而王戎卻勸王衍給孫秀好的品級。到司馬倫、孫秀掌權時,殺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倖免。王戎厭惡族弟王敦,經常託病避而不見,後來王敦果然起兵造反。他的有先見之明到了如此境界。

永興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時年七十二,諡號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