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所謂的“東周”,實際上是指春秋戰國,而“東周”則是春秋戰國。換句話說,在整個東周,周皇帝的權力並不大,為什麼?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東周第一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他在申國,魯國,許國等國的支援下,成為了皇帝。

誰投資了公司,誰就有發言權。很明顯,在東周建國的那一刻,各大諸侯就已經擁有了主導權。周天子就是個擺設。這也是為什麼東周滅亡之後,他們無法恢復元氣的原因。

一、東周王朝能夠延續515年,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自從周平王遷都之後,周天子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東西了。申侯他們和大戎國聯手,把周幽王給殺了。按照常理來說,這就是叛亂的徵兆。

眾人在周天子的統治下,數百年的時間,突然發現,他們可以聯手對付周天子。如果有人帶頭,那麼他的權力就會大打折扣。

在東周建國的時候,周幽王的哥哥周攜王姬餘臣,也就是周平王。周攜王被虢公翰封為皇帝,這兩個人共處21年。晉國投靠周平王,周攜王被殺,周平王這才坐上了皇位。

在西周的時候,天下不順,周天子都是親自出馬。當時周天子擁有強大的軍隊,強大的武力,讓周邊的國家都不得不俯首稱臣。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但在東周,周天子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想要登上皇位,就必須要藉助諸侯的力量,才能穩固自己的位置。試問,諸位諸侯,會不會把周王放在眼裡?

因此,從東周開始,周天子就成了一個象徵。只靠著忍辱負重,才能保住祖廟。但問題是,為什麼諸王不去剿滅周天子?原因有很多。

第一,周天子能做個和事佬。天下間的諸侯有很多,雖然都成了大勢力,可有些事情,還是要聚在一起開會的。總不能一直打下去吧?周天子可以作為一個墊腳石,讓所有人都放棄戰鬥。第二,周皇帝能為諸侯們開脫。要想得到更多的支援,就必須要有理由。這就相當於,有了聯合國這個靠山,你要對付其他國家,那就是天經地義。第三,周皇帝有權封諸侯。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些妃子,都是要成為正式的,那些普通的貴族,也都是衝著王封侯來的。到了這個時候,周天子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強大的諸侯,要封君,就必須讓周皇帝親自主持,以示自己的正統。第四,可以借周天子之手,向諸侯展示自己的力量。這聽起來有些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那些有權勢的諸侯,往往會去周天子的領地上找他們麻煩,以顯示他們比周天子還要厲害。例如,楚莊王曾向周天子詢問九鼎之重,秦武王也曾舉起周天子之鼎。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由此可見,周天子能在東周生存,完全是因為他的隱忍。如果他們再也按捺不住,那就是死路一條。

二、周赧王耗盡了周皇帝僅有的一點信譽。

人無信則不立,身為一國之君,也是如此,唯有言出必行,方能贏得民心。周赧王,東周第二十五位皇帝,雖然疆域不大,但好歹也是周皇帝!

但周赧王,卻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周赧王時代,東周一分為二,一為西周國,一為東周國,本來就不是很富有的家族,現在更是雪上加霜。此時的周赧王,雖然是周天子,但也只能住在西周公府中,這是何等的悲哀!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當然,西周公和東周公,與周赧王的交情要好一些,因為他們都是老姬家族中,少有的幾位首領。

當時秦國氣焰囂張,接連攻下韓趙魏三國,楚國危在旦夕,於是請周赧王下山,以其名義,聯合諸國聯軍,共同對抗秦國。

周赧王頓時感覺自己的身份一下子變高了,當即就同意了。他不但要將所有的諸侯都聚集起來,還親自招募了五六千人。

問題是,周赧王哪裡來的錢去招攬這些人?如此龐大的軍隊,所需的盔甲、兵器、糧草,都是一大筆錢!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此時,我們不禁對周赧王的想像力表示欽佩,他竟能創造出國庫。周赧王為籌集資金,在國內各大家族中發行一種公債,並許諾一定的利息,在打敗秦國之後,再把它的本金和利息一起還回去,這不就是國家公債嗎?

但周赧王卻是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除了燕國和楚國,其餘四個國家都不願意出兵。區區數萬大軍,如何能敵得過秦國數十萬大軍?

周赧王等了數日,糧食幾乎耗盡,仍不見趙魏韓齊軍隊,只得領兵返回。一分錢都沒撈到,周赧王要怎麼還?

515年的東周被秦國吞併後,還有機會復國嗎?

周赧王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就在皇宮後面的一座高臺上躲了起來!那個時候,人們把它叫做“逃債平臺”。這就是債務的由來。

周赧王的所作所為,讓周天子在沒有實權的情況下,變得更加沒有威嚴。你要是不還錢,那我就不信了。

三、大國林立,民眾對自己國家的國王更加認同。

周代最大的問題,自然是分封制。周皇帝由於分封制度而喪失了對地方的直接管轄。這些領地,都是屬於他們的。

所以,那些生活在這些領主領地裡的平民,也只能認清,他們才是真正的君王。他們對周天子的印象並不是很好。

在《商鞅變法》的末尾,有這樣一段故事。說的是秦孝公為商鞅立下大功,封他為商,將商地賜予他。秦惠文王欲殺死商鞅,商鞅竟能在商國集結數萬兵馬,與秦軍作戰。

所以很多人都不明白,秦國不是屬於商地嗎?為什麼商鞅會讓自己的軍隊背叛秦國?這就是封臣制度的強大之處。商鞅既是商地之主,商地之民,自然不會把他當回事。

秦國都是這樣,周朝又算得了什麼?在東周末年,七雄爭霸,七大諸侯國的子民,自然要為自己的君王效力。

周天子,只能在自己的領地內,召集民眾,卻無法調動七大諸侯的子民。說實話,周天子這點兵力,還真不是戰國七雄虐的對手。你讓他們的後代,怎麼能再做生意?

結論:周王朝的滅亡,是一種歷史抉擇。

很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分封制度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郡縣制度。只有擁有直接管轄地區的君主,才能被稱為一個國家。否則,長久以來,諸侯紛爭,遲早會有一場內戰。

項羽想要分一杯羹,卻被殺了。漢朝在歷史上進行了一次分封,導致了吳楚七國的混亂。西晉在歷史上倒推了一把,造成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明代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行了一次分裂,導致了朱棣靖難戰。從這一點來看,分封制是不可取的。周代只會是一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