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前言

詳察《聖伯丁年代記》和《富爾達年代記》兩部9世紀時的法蘭克年代記中對匈牙利人寥寥七處記載,可以看出

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最初印象即為來自東方草原的所謂“野蠻的”遊牧民族。

公元91年

,原本生活在中國北方草原上的一支遊牧民族北匈奴西遷,推動著亞洲內陸草原上眾多遊牧民族向西遷徙,由此拉開了亞歐大陸游牧民族西遷的序幕。在遊牧民族西遷浪潮中,匈人、阿瓦爾人等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相繼闖入歐洲,給歐洲帶來了長期戰亂和極大的破壞。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在民族大遷徙影響下

,西歐人對亞洲內陸草原的遊牧民族匈牙利人加之以“異族”定位,對匈牙利人的認知也具有明顯的“異族”認知傾向。首先,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最初認知,以劫掠和破壞的入侵者形象最為深刻。

自斯基泰人起

,草原遊牧民族留給歐洲人的最為顯著的印象就是野蠻的掠奪和破壞,匈牙利人也不能例外。西歐史籍中最早記載“匈牙利人”一稱的《聖伯丁年代記》,在短短一句話的記載中就使用了“劫掠”“焚燬”“蹂躪”等詞彙來形容匈牙利人帶來的破壞。

《富爾達年代記》關於匈牙利人的六次記載中

,有五次均提到了匈牙利人帶來的巨大災難,分別出現在892年、894年、896年、900年、901年的記載中。其中尤以“894年”一節中記載最為具體,在該節中,編纂者記載匈牙利人“犯下許多令人恐怖的罪行。

他們往往將男子和老人直接殺死

,而唯獨將年輕女子如同牛一樣的牲畜般劫走,以滿足其性慾,從而使得整個潘諾尼亞變得如同荒漠一般空曠”。

《富爾達年代記》

中僅有“895年”一節中記載匈牙利人時未提及其暴行,該節中僅記載匈牙利人入侵保加爾人的領地,“被保加爾人所驅逐,其大部分兵馬被保加爾人殲滅”,可見,這節中未記載匈牙利人的劫掠和破壞行為,是由於此役匈牙利人很快敗走、未取得戰果的緣故。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匈牙利人給西歐當時及後世深刻地留下了野蠻、殘暴的入侵者形象

。J.P.米涅於19世紀編纂的《拉丁教父文集》中,收錄有當時一位拉丁教父雷米吉烏斯·安提西多倫西斯對入侵西歐的匈牙利人的評價:“無數人相信,他們在匈牙利人之中看到了反基督的祖先戈格和瑪戈的身影。”

可見當時西歐人將匈牙利人視為邪惡勢力的化身

,將其置於基督教世界的對立面。在當時西歐人眼中,匈牙利人的劫掠和破壞行為與在其之前活躍於東歐平原上的遊牧民族匈人、阿瓦爾人如出一轍。

東羅馬帝國出使匈人首領阿提拉宮廷的馬克西米努斯使團成員普利斯庫斯

,在其出使行紀中記載:“當我們到達納伊蘇斯時,我們發現這座城市被廢棄了,並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幾個病人躺在教堂中。

我們在距離河流僅有一小段距離的地方停下來

,在一片開闊的區域中,鄰近河岸的範圍內充滿了在戰爭中被殺的人們的屍骨。”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提及匈人對羅馬帝國的入侵,認為匈人首領阿提拉對東、西羅馬帝國發動多次戰爭,是以劫掠為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兩個帝國向他納貢”。

對此,孟德斯鳩評論道:

“不應當認為,阿提拉留著羅馬人是由於自己有節制,他是按照本民族的風俗習慣行事的。”法蘭克史籍中記載的阿瓦爾人,其掠奪者、破壞者的形象尤為深刻。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9世紀下半葉聖高爾修道院的佚名僧侶所著的《查理大帝傳》中

,記載阿瓦爾人:“傾全力來犯,像一片橫掃而過的烈火蹂躪了整片的土地,然後把全部戰利品帶到一處很安全的隱藏之地。”《王室法蘭克年代記》英譯本的譯註者伯恩哈德·沃爾特·肖爾茲和芭芭拉·羅傑斯稱,法蘭克人深信,“歷經數百年的征戰和劫掠,阿瓦爾人積累了鉅額財富”。

匈牙利人初入歐洲時

,西歐人對匈牙利人最初的直觀認知,便是等同於之前活躍在東歐草原上的匈人、阿瓦爾人一樣野蠻、殘暴的掠奪者、破壞者形象。這一直觀認知深刻影響了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異族”形象的建構。其次,西歐人將初入歐洲的匈牙利人與阿瓦爾人混為一談,是由匈牙利人的草原遊牧民族特徵所決定的。

匈牙利人自稱“馬扎爾人”

(匈牙利文Magyar)且沿用至今,“匈牙利”(拉丁文Hungri)一稱乃訛傳而成。馬扎爾人早期生活在亞洲內陸草原上卡瑪河、別拉雅河、烏拉爾山的環抱地帶,是典型的遊牧民族。

他們每年秋天遷徙到河谷地帶度過寒冬

,第二年春季遷徙到山地平原或丘陵地帶,以便繁衍牲畜,與中國史籍中記載的匈奴人等亞洲內陸草原遊牧民族一樣“逐水草遷徙”。受民族大遷徙影響,9世紀時,七個馬扎爾部落與三個突厥系的可薩部落在黑海北岸結成聯盟,名為“On-Ogur”。

其中“On”在中亞遊牧民族的語言中是數字“十”的含義

,“On-Ogur”的含義目前學界有兩種主要觀點:一種認為是“十支箭”的含義,另一種認為是“十姓烏古爾人”的含義。“On-Ogur”這一名稱最早由斯拉夫人訛讀為“Венгр”,而後傳到歐洲,轉譯為拉丁文“Hungri”,即“匈牙利”。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定居東歐平原之初

,匈牙利人仍然“以部落為單位,部落內部按氏族劃分”。無論名稱來源如何,從匈牙利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過程可見,匈牙利民族由亞洲內陸草原遊牧民族部落聯盟發展而成,具備典型的遊牧民族特徵。

正基於此,在《富爾達年代記》等法蘭克史籍中

,經常出現將匈牙利人與同為草原遊牧民族的阿瓦爾人混為一談的記載。在法蘭克史籍中,除了含有將匈牙利人與阿瓦爾人混為一談的記載,也有不少將阿瓦爾人與匈人混為一談的記載。

例如

,查理大帝的近臣愛因哈德在《皇帝查理傳》第十三章中記載:“除了薩克森戰爭之外,在所有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就是他(查理大帝)所親自指揮的征伐阿瓦爾人或匈人的戰爭了。”而他在這部著作第十一章中則將阿瓦爾人直接寫為“匈人”,在第十一章中,愛因哈德記載:“塔斯洛與巴伐利亞人的東部鄰居匈人達成盟約。”

據這部著作英譯本的譯註者托馬斯·F.X.諾布林考證

,此處的“匈人”即為阿瓦爾人。同樣的混淆記載還出現在9世紀時結舌者諾特克所著的《查理大帝業績》中,該著作第十七章開篇記載:“還是這位主教,曾在最偉大的武士查理與匈人作戰之時,奉命留守宮中,承擔照看光榮的希爾德伽爾德之責。”

此處的“匈人”也指阿瓦爾人

。匈人是4世紀晚期至5世紀中葉活躍於東歐平原上的遊牧民族。羅馬帝國晚期的一位古典作家阿米阿努斯·馬塞裡努斯寫道:“這個民族的每一個人都終日與馬相伴,在馬背上做買賣,在馬背上飲食,並且伏在狹窄的馬脖子上熟睡,進入夢鄉;當商議重大事情時,他們也在馬背上保持一貫的姿勢。”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

如前文所述

,阿瓦爾人與匈人同為來自亞洲內陸草原的遊牧民族,因而易被西歐人混淆看待。將兩個遊牧民族混為一談的情況,不僅出現在法蘭克史籍中,早在羅馬帝國作家的著述中,就出現過混淆兩個遊牧民族的內容。

5世紀時東羅馬帝國作家普利斯庫斯在出使匈人首領阿提拉宮廷的行紀中

,就曾將匈人與另一支草原遊牧民族斯基泰人混為一談。在其行紀中,普利斯庫斯記載:“村莊中的斯基泰人在吵嚷聲中從他們的茅草屋中湧出來,點著他們用來生火的蘆葦,詢問我們有什麼需要。”

此處的所謂“斯基泰人”

,即指匈人。斯基泰人是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時活躍於中亞以及南俄羅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在中國史籍中被稱為“塞人”或“塞種人”,如《漢書·西域傳》中記載:“民俗衣服類烏孫,因畜隨水草,本故塞種也。”

古希臘羅馬人由於對來自亞洲內陸草原的遊牧民族在認知上的侷限

,因而使用“斯基泰人”籠統指代來自東方的草原遊牧民族,普利斯庫斯行紀中將匈人與斯基泰人混淆,便是典型的一例。受此影響,同為亞洲內陸草原遊牧民族的匈牙利人,在初入歐洲時,就給西歐人留下了先入為主的“異族”印象。

遊牧民族西遷影響下西歐人對匈牙利人的“異族”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