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太平公主生於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原名李氏,姓名未明。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女,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之親。太平公主身材魁梧,臉頰寬厚,深受父母和哥哥的喜愛,特別是她的母親武則天。

儀鳳時期,吐蕃曾提出與之聯姻,但由於母親武則天的反對,這一婚約被取消。她與薛紹、武攸暨成親,恩寵逾制,貴盛至極。神龍元年(705),因斬張易之、張昌宗等人立下汗馬功勞,加號鎮國安樂公主,實為五千戶。唐中宗死後,與李隆基聯手,唐隆謀反,支援唐睿宗。廣樹黨羽,權勢滔天,身家豐厚。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將其生擒,並將其處死。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出身高貴,深受武則天喜愛

唐高宗之女、武則天之子太平公主。在所有的公主之中,她是最得寵的一個,可以說是“金枝玉葉”。

太平公主十歲那年,吐蕃國王向她提出了聯姻的請求。武后不甘心,不肯嫁人。與此同時,武后還為太平公主建了一座名為太平寺的寺廟,讓她接受熏製,以絕吐蕃王的貪婪之心。

武后和高宗都不忍心讓孑然一人的太平公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平公主變成了一朵嬌豔的花朵。一日,太平公主身著紫色長衫,繫著玉帶,身穿軍服,在爹孃跟前揮刀。高宗、武后都笑了起來,問她:「你不是男人,怎能穿得像個將軍?」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高宗夫婦這才明白,自己的女兒是怎麼想的。

高宗對駙馬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經過一番篩選,開耀年間,薛紹被選為光祿卿,薛瓘之子。薛紹年年輕英俊,相貌堂堂,是河東的大家族。河東薛氏,是西晉時期的一支,勢力龐大,薛稷、薛元超等位至公卿之人,都是聲名顯赫之輩。

在河東,薛紹是最純正的血脈。皇帝的女兒嫁給土族,這是一種習俗,甚至可以說是一對。從親屬的角度來說。薛瑙嫁給了城陽的女兒,薛家本來就是皇室的人,這一次的聯姻,自然是一件好事。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危機四伏,與李顯並肩而立

太平公主年紀大了,見識也多了,居然和別的公主不一樣,只是政治上的才華出眾。高宗死後,武則天繼位。武則天看不慣昏庸跋扈的中宗,也看不慣被人擺佈的睿宗,十分欽佩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個善變的人,所以武后時常和她討論國家大事。她很聽話,也很聽話,她很清楚,自己的母親是個暴君,法律森嚴,她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太平公主第一次展現出了她的政治才能,那就是她策劃剷除薛懷義的陰謀。薛懷義是武則天的寵兒,十年來備受寵愛。薛懷義生性高傲,又好妒忌,惹得武氏不喜,暗中殺了他。太平公主派了乳母張夫人,建昌王武攸寧,暗中挑選了一百多個宮中的精壯女子,開始著手準備。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公元695年二月四日,薛懷義闖入皇宮,太平公主命令侍女衝上來,將薛懷義五花大綁。宗晉卿將薛懷義綁在一棵大樹上,將他活活掐死。屍體被丟進了垃圾車,送到了白馬寺。這件事情乾淨利落,沒有任何證據。

薛懷義去世後,武則天的性子變得越來越孤單。太平公主在二十多歲時,將自稱“膚白貌美,善唱詞曲”的張昌宗舉薦入宮。張昌宗也帶上了他的哥哥張易之,兩人在武則天面前玩的不亦樂乎。因為武氏有意扶持,他們才能在朝堂之上站穩腳跟。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二張是個流氓,不可一世。因為是武則天的寵兒,所以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都對二人言聽計從。朝中的權貴們紛紛向二張靠攏。從那以後,二張的傲氣就更盛了。

公元701年,十九歲的李重潤和武承嗣長子永泰公主和武承嗣的長子武延基,對武則天的婚外情進行了一場鬧劇。武太后大發雷霆,命人將這兩個人活活打死。

憲臺宋豫數次想要除去二人,卻被武則天阻止。武太后晚年時,二張曾收買過許多大臣,其中有李迥秀,楊再思,蘇味道,李嶠。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長安四年(704)十二月,武氏病危,不能臨朝,而太子又不能治國,大臣們也不能召見,國家大事全靠二張一人說了算。這讓武者們很是不安,李氏的皇族也是如此。太平公主見勢不妙,投靠了李顯,幫助他解決了二張等人。

神龍元年(705)的第一個月,洛陽的東都,氣氛十分緊張。宰相張柬之,崔玄啼,相府司馬袁恕己,桓彥範,敬暉,李多祚,五百人,一起攻打玄武門,這是皇帝的特權,她卻要為張易之兄弟報仇,為的就是讓人殿逼武則。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八十多歲的張柬之,狡猾的大臣,提出要處死武士,但是桓彥範,因為政治經驗不足,所以不同意誅殺,右羽林將軍敬暉,也不同意誅殺張柬之。武三思一脈,最終活了下來。

那時的中宗李顯是眾矢之的,沒有李顯的首肯,諸將都不敢輕易動手。太平公主在這件事情上很有魄力,歷史上都說她是“陰謀張易之,進號鎮國的太平公主。”

翦除韋武,匡復李唐立,大有建樹

神龍元年,雖然二張被滅,但局勢卻是雪上加霜。

中宗皇后韋氏,實力大增,與其他武林人士結盟。韋和武集團,以韋氏為中心,橫行霸道,為非作歹。其中以韋氏、安樂、上官婉兒為中心。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韋皇后多年與中宗朝不保夕,情誼極深,中宗復國後,她執掌中宗,勢力迅速擴大。她做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在模仿武則天。神龍三年冬天,南郊祭天,那是皇帝才有的事,她為了提升自己的身份,竟然要去助祭。後來,她竟然不顧自己的婚姻,要當上皇后。韋氏大肆收買手下,先是收買了自己最疼愛的女兒安樂公主,然後又收留了聰慧過人的上官婉兒。

安樂公主乃韋王幼女,生於中宗危難之時,更得她特別寵愛。安樂公主風華絕代,風流倜儻。她的丈夫武崇訓在世的時候,和崇訓的親哥哥武延秀有過一腿,還大肆招攬男寵。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她和武延秀結婚後,竟然還敢坐在皇后的馬車上。安樂公主一去,大臣們立刻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比太平公主還要光榮。她搶走了百姓的土地,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她還修建了寺廟,建造了比皇宮還要多的建築。她自鑿了一座昆池,長達數十里,石山陡峭,處處陷阱。安樂公主雖然才學淺薄,但野心勃勃。

安樂和韋氏聯姻,出賣了自己的官職。在給他發官職的時候,她竟然親自寫了一封赦令,跑到了中宗的面前,將上面的內容封死,讓他在上面簽字。安樂府中的官員越來越多,文武百官也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後來,安樂公主的野心越來越大,逼中宗廢除了她的太子,讓她成為了皇太女。安樂公主痛哭流涕,說道:“武氏尚是周天子,我李氏的女人,又有何不可?”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中宗乃少數昏君,內裡受韋后和安樂的支配,外則受宗楚客、紀處訥等奸臣的支配。上官婉兒一句話,就讓他殺了自己的兒子。忠臣進諫,他只會置之不理,甚至會被處死。

在他的統治下,淫夫淫婦橫行,官僚腐敗,國家弊病,階層衝突加劇。因為忠心耿耿,所以韋武的勢力很大。

景龍四年(710年),韋后見中宗身體健碩,壽終正寢,登基為帝。六月,韋后在中宗喜愛的三酥餅中下了毒藥,中宗因此而死。太平公主提出要讓溫王李重茂做太子,韋氏、武三思和上官婉兒都不同意。韋氏秘而不宣,趁此緊要之機,大開殺戒。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中宗逝世八日,長安城裡一片安靜。到了晚上,薛崇晾和劉幽求在李隆基的帶領下,潛入了鍾紹京的禁苑。李隆基在太平公主身邊有個眼線。二更的時候,李隆基一聲令下,所有人都動了起來。萬騎萬騎葛福順率領一隊人馬乘機擊斃韋氏將領,宣示了自己的忠心,御林軍計程車兵紛紛向李唐求援。

隨後,禁衛軍攻下了玄德門、白獸門、李隆、基勒兵玄武門,在東邊的凌煙閣匯合。到了三更,李隆基帶著一群人殺進了玄武門。韋氏去飛騎營調兵遣將,飛騎的將士們對韋、武平日的不義之心耿耿於懷,痛下殺手。安樂公主被禁衛軍砍了腦袋。黎明時分,宮中大亂,城門緊閉,緝拿魏武黨人。短短几天時間,韋和武兩大集團就這麼被滅掉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太平公主下了一道旨意,把許多官員都貶了下去。太平公主派人去請相王李旦登基。到了太極殿,李旦在宮中稍等,太平公主領著眾人進入大廳,扶著李重茂下了寶座。李且登基為睿宗,改為元景雲。

睿宗繼位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繼位。宋王李成器是長子,但是他的才智並不高,三兒子李隆基的功勞也很大。該選誰?

睿宗無法做出決定。李成器很快宣佈他不再當太子,他說:“在國家穩定的時候,要立嫡子,在困難的時候要立功。如果他不這麼做,那就是眾矢之的。我是絕對不會做太子的。”

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李隆基的功績和聲望都很高,應該被冊封為太子;李成器沒有任何貢獻,也沒有能力。李成器當上了太子,他的位置就坐不住了。李成器不能治國。李成器之所以這麼說,最大的原因就是擔心自己會被滅族。當時,諸王大臣和太平公主都提出要立李隆基為太子。

宰相劉幽求上疏:“平王李隆基,為皇帝解圍,立下大功,當立太子。”在眾臣的強烈要求下,睿宗將李隆基立為太子。李隆基拒絕了,但被睿宗拒絕了。

睿宗之所以會放棄嫡系的繼承權,也是因為他自己的經驗。無論是中宗,還是睿宗,都是不合常理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關於太子的繼承也就沒有了。

在唐朝初期,李世民因“玄武門之亂”而成為了皇帝。大哥李成器的閃避,避免了一場血雨腥風。

太平公主在公元705至710年間經歷了最為痛苦的六年。但她心機深沉,擅長交際,多次險死還生,以智取韋、武,為匡復李唐立下汗馬功勞。除了她的母親武則天之外,她是整個唐國曆史上,唯一一個在政治上出類拔萃的女人。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權勢滔天,如同武媚娘重生

李隆基繼位後,就常常在太平公主身邊主持政務。太平公主的心機深沉,與武則天有幾分相似。

“從公元七百一十年開始,太平公主的權勢已經達到了頂峰。她自從協助武則天治國以來,最擅長的就是揣摩別人的心思。

睿宗對她的話都是言聽計從。每當遇到軍事上的重大問題,睿宗都會把她叫過來,與她商議。

有時候,她因為事情不能上朝,大臣就會去找她。太平的旨意一出,睿宗便可在上面簽名。每當有大臣上奏,睿宗就會問:“你和太平妹妹談過此事沒有?”

太平公主一直在努力,積極參與軍國大事。朝中官員們懇請她推薦,她也仔細地看了看;她大方地給了那些窮書生。整個朝廷都在稱讚她的人品。

王琚索為太子李隆基,睿宗卻只是給了他一個小小的縣令。太平舉薦之人,要麼晉升為官,要麼成為將軍。從宰相開始,只有太平公主才能罷免,這是真正的“震懾天下”。

這也是為什麼《資治通鑑》上說她是“權傾人主”的原因,《唐書》中說她是“權震天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

李隆基和他的舅媽關係不錯。在這場政變中,他們是內應外合。李隆基之所以能當上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背後有太平公主撐腰。王妃以為她是李隆基的人,但太子才26歲,還沒有什麼政治經歷,所以才會聽她的。

人們常常會在一帆風順的路上跌倒,而在他們最得意的時刻,也會遭遇政治上的挫折。太平公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從權勢的巔峰跌落,慘遭毒手。

太平公主認為,無論睿宗還是隆基,都是李唐的一份子,又有什麼好說的?景雲元年立太子之時,李隆基便派黃門侍郎崔日用去找太平公主之夫薛紹與太子少保薛稷的麻煩。睿宗惱羞成怒,兩人都被革職。太平公主知道李隆基不聽她的勸告,就用廢太子來威脅他,誰知道兩人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激烈。

在中宗時期,太平公主建立了一座公主府,收買了一大批大臣。睿宗晚期,“七位宰相,五位出其門下,文武百官,半數歸降。”

姚元之和宋球等忠臣,都堅定地站在了李隆基的一邊。他們欽佩李隆基,26歲,在6月發動的軍事政變中,表現突出,被譽為“社稷之主”。他們和李隆基的政見是一致的,他們對於“皇親國戚和王妃干涉朝政”非常不滿,極力要求改革。

姚元之、宋璩等許多支援太子的重臣,以廢除“弊政”為幌子,在朝堂上活動。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必然會有衝突。

十月,關於廢掉皇儲的謠言四起,一場新的戰爭爆發了。太平公主廢掉太子,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子不能久,所以不能立。”數月之前,太平公主提出要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出爾反爾,以維護嫡長制度為幌子,明顯是違法的。

她想把李成器立為皇儲,但由於他的能力不強,所以支援他長期統治。其邪惡的意圖在朝廷中引起了極大的不滿。

於景雲二年(711年),姚崇和宋璩秘密上奏睿宗:“太平公主掌權,對太子極為不利。請把宋王和豳王貶為御史臺,罷免岐、薛二王左右御林軍統領,左、右御林軍統領。讓她去洛陽。”

睿宗聽到這兩句,心裡很是不舒服,說道:“我沒有親哥哥,我唯一的姐姐是太平,怎麼可能去洛陽?”睿宗很快就對隆基太子採取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張說密報:“一定是有人在挑撥離間。還請皇上下令,讓太子代管國事,免得流言蜚語傳出去。”

姚崇勸了一句,“張先生說的對國家有利。”睿宗聽了張說和姚崇的意見,在二月初下了一道旨意:將太平公主遷往蒲州。宋王李成器被貶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禮被貶為豳州刺史,薛王隆業、左羽林大將軍岐王隆範、薛王隆業,都是他的嫡系子弟。然後,睿宗命他為太子,監督朝政。

太平公主並沒有離長安,而是在等待著復仇的機會。聽說二月一號的聖旨是姚元之、宋璩策劃的,她一怒之下,向睿宗告發了李隆基。李隆基以退為進,上奏姚元之和宋璩,挑撥離間,請求解職。

很明顯,李隆基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雖然他在位,但她的權力依然很大。

睿宗於2月9日將姚元之貶為申州刺史,宋璩為楚州刺史。宋王李成器等人在兩日之後被降職為刺史的旨意也就取消了。但太平公主卻被送往蒲州,不在長安。岐王、薛王兵權盡失,禁衛軍由太子執掌,太平公主的處境極為不妙。

李隆基為了表明自己沒有離間姑兄的意思,提出要把太平公主召回。睿宗准許了他的奏摺,他繼續用舊方法解決矛盾:既保護了太子,也保護了太平公主。

這是睿宗為了保持平衡所做的。這大半年裡,他見太平公主和太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所以他不願意縱容,也不想把他的兒子弄死。他陷入了一個非常矛盾的局面,每當有激烈的戰鬥,他都會試圖調解。為了讓太平公主搬到蒲州,他犧牲了姚元之、宋璩。雙方的衝突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變得更加公開。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四月份,朝堂紛爭愈演愈烈,進退兩難的睿宗居然有了不想當皇帝的想法。他想趁著蒲州的太平公主,把王位傳給了太子。他把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叫來,說:“我平素淡泊,不把皇帝放在眼裡。他的皇位,已經被中宗取代。後來任了皇叔,執意不肯。今日要立儲君,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這個訊息一出,無論是太子集團,還是公主集團,都被嚇了一跳。

這是要“傳位”嗎?李隆基一聽,立刻就拒絕了,甚至還想辭去國君的職務。睿宗身邊的侍御史和支援太平公主的逢堯說:“皇帝陛下年長,年方六旬,年紀尚小,繼位未免太早。”兩個敵對的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在“傳位”上達成了共識。睿宗只得放棄了皇位之事,不再多言。

四月,睿宗下旨:“一切政事,都是由太子處理,軍馬刑政,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先和太子商議,然後上報。”

太平公主從蒲州返回長安,因為前車之鑑,她加強了自己的心腹,清除了自己的心腹。她選舉了大量的家族成員擔任要職。益州知府竇懷貞,是韋后的同黨,在朝堂上聲名狼藉。因向太平公主效忠,被益州知府任命為京的宮中監。

竇懷貞於五月晉升為御史大夫,兼平章。竇懷貞於九月晉升為侍郎。十月,降為太守。崔湜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升到了中書侍郎、中書三品。七百一十二年,岑羲被提升為侍郎。太平公主身邊的竇、崔、岑都是她的親信。睿宗應太平公主的請求,把韋安石、張說、郭元振三人革職,貶為東都留守、左丞、吏部尚書。

一步錯,當不成皇后

一步走錯,就是萬劫不復。七十二年七月,一顆慧星在天上出現。古人認為慧星是大禍預兆,太平公主、李隆基都很擔心,睿宗也很害怕。太平公主收買了一個術士,術士對睿宗說:“普故革新,帝座不變,太子就是皇帝。”

太平公主要借普興之手,在睿宗和李隆基之間製造矛盾,從而激怒睿宗,將李隆基趕下臺。卻不料,卻是弄巧成拙。唯唯諾諾的睿宗卻堅定地說:“我決心立下王位,以避免災難。”

太平公主和她的親信們看出了事情的嚴重性,開始勸說。面對眾人的勸說,睿宗堅持道:“中宗之時,大逆不道,驕奢淫逸,天災人禍。當初我極力勸說,要擇一位賢人為太子,以避免天災,但中宗不肯,最終被韋氏所害。”睿宗從中宗那裡吸取了一個慘痛的教訓,表達了繼位的決心。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李隆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他入宮拜見,跪倒在地,磕頭道:“父皇一年前就想退位,現在又要退位,這是什麼意思?

睿宗誠懇地說:“你這麼年輕就能除掉魏武黨人,你的父親是皇帝,你是個有能力的人!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你就是皇帝。如果你是個不孝順的人,那就等著在我的棺木前登基吧!”李隆基淚如雨下。

七月壬辰,睿宗對太子監國一年有餘,政局明朗,國泰民安。然後,將皇位傳給了太子。睿宗之所以退位,是因為他的“無為”思想。早在大半年之前,他就“道經之旨”和天台山的道人司馬承禎進行過探討。睿宗又問道:“不為而不為,為貴。”睿宗聽後,大為讚賞。

太平公主只好勸睿宗將權力交給她。睿宗不得不答應。睿宗以太上皇自居,頒佈了一道“誥”的旨意,五天一次,與朝臣們見面。唐明皇李隆基以“予”為名,頒佈了一道名為“制”的法令,每日都要在武德殿面見大臣。睿宗負責國政,李隆基負責其餘事務。

七位大臣中,有四位是太平公主的親信,郭元振、魏知古、陸象先都不是。大部分的朝臣都是支援她的。

很久以前,李隆基還是個皇子,他就向睿宗建議,讓王琚做諸暨的主簿。王琚到了東宮,表示感謝。李隆基立刻把他叫了過來。王琚說:「韋后在中宗下毒,使他失去了民心,所以很好殺。太平公主跟隨武后這麼多年,也學會了許多謀略,這些年來,她一直保持著不敗的地位,群臣大多都是她的人,我真的很為你擔憂。

李隆基把他拉到一邊,痛哭流涕:“我父親的子民,現在只有太平了,我要勸他殺了她,免得他傷心。如果不殺了她,她會影響到朝廷。這可如何是好?

王琚曰:「帝王不可心慈手軟,要使宗廟社稷安定。蓋是昭王的妹妹,自幼就把他養大。她被漢昭帝殺害。李隆基對他讚不絕口,求睿宗冊封他為太子侍郎。自此,王琚成了太子身邊最得力的幕僚。

李隆基登基,冊封王琚為中書尚書。太平公主身邊有宰相竇懷貞,崔湜,岑羲,宰相劉豳求和右羽林大將軍張啼聯手,殺了三個人。沒想到張啼竟向鄧光賓告發了這件事。李隆基忍著疼痛,將張啼,劉豳求,鄧光賓的罪名上報給睿宗。三個人都被關進了監獄。太平公主的親信上說:“劉豳求等三個人,在外相爭,當誅。”李隆基去見了睿驍,說劉豳求和他的三個兄弟都是大功臣,不能殺。最後,他們三個都被放逐到了其他地方,這才得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公元713年六月,太平公主覺得是時候造反了。她和她的黨羽密謀除掉李隆基,而常元楷、李慈則是羽林軍的統領,時常在公主府中活動。此時,大唐再次處在緊要關頭,若不殺太平公主,極有可能謀反,天下大亂,天下蒼生都要遭殃。

但李隆基卻是有備而來。王琚告訴他:“形勢如此嚴峻,我們要馬上採取措施。”左丞張說,他從洛陽送了一柄寶劍給明帝,是想讓他主動出擊。荊總督史崔日用向李隆基道:“皇上曾經是太子,要對付她,必須要有手段。他現在是皇上,只需要寫一本書,就可以了。要是被公主搶走了,那可就來不及了!”

李隆基說:「你說的是,可是這樣做,恐怕會給皇帝帶來危險。」崔日用說:「君王之孝,就是要使天下安定。若是公主得勢,天下皆亂,那還有什麼好講的?李隆基聽了他的建議,升他為吏部侍郎。

李隆基一直在謀劃,想要徹底剷除公主的勢力。

公元七十三年秋天,竇懷貞等人和太平公主聯手,做出了一個決議:七月四日,常元楷、李慈帶著禁衛軍,闖入武德殿,竇懷貞、蕭至忠、岑羲等大臣,紛紛出兵,要將李隆基趕下臺。

魏知古是個中立的人,所以他知道了這件事,並將這件事告訴了李隆基。李隆基與岐王隆範,薛王隆業,宰相郭元振,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都是第一個出手的。

七月三日,李基隆、王毛仲、高力士等十餘名親兵,從武德殿、人太極殿出發,召集常元楷、李慈,將他們全部斬殺,將禁衛軍全部掌握在手中。禁衛軍將宰相蕭至忠,岑羲,李猷,賈膺福,都在朝廷和內客省活捉。竇懷貞在逃亡之後,就自殺了。

睿宗聽了這件事,連忙向承天樓逃去。此時,郭元振領兵“護駕”,說皇上奉太上皇之命,斬殺太平公主、竇懷貞等,一切都按照他的吩咐辦好了。沒過多久,李隆基就去了承天樓,睿宗見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也只能順著他的意思去做了。

七月四日,睿宗陛下下旨:“從今日起,軍國之事,由陛下全權負責。”睿宗自告奮勇地來到了百福殿。

太平公主因為住在皇宮之外,聽到變故,逃到了寺廟裡。三天之後,她自知無法倖免,便返回了公主府,被處死。數十名王妃和她的親信被殺害。薛崇簡曾多次因為反對母親的參政而受到打擊。李隆基對他進行了寬恕。

明皇下令,搜刮了公主的產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牲畜。崔湜被髮配到竇州,王晉被處死,元氏在審問元氏的時候,說了一句:“我今天死了,真是冤枉!”崔湜因此而死。

成敗皆是政變,女皇夢難圓,大唐歷史上最不太平的公主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本質上在於是否要進行一場政治上的變革。太平公主和她的親信們極力維護“眾惡不治、律令不振、綱維大紊”的弊端。

太平公主是一種社會上的邪惡力量。她的手下大多都是貪得無厭之輩,像蕭至忠這樣的人,看似窮困潦倒,實則貪得無厭。洗劫他的時候,他賺了不少錢。僧惠範是太平公主的附庸,劫掠民商,連州官員也不敢插手。薛謙光被太平公主陷害,被貶為岐州刺史。這樣的黑暗勢力,早晚會落敗。

大半年後,太平公主的親信被全部剿滅,大唐從動盪走向了穩定。同年12月,玄宗改元為“開元”,並宣告改革,李唐王朝進入了盛世。

太平公主的悲慘命運,既是時代的悲哀,又是她自己的悲哀,然而沒有人能夠否定太平公主的才智與才智,在當時的男權社會里,能夠像武則天那樣敢於發聲,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朝堂之爭,哪有什麼血緣關係,不是登臨巔峰,就是死在半路上!亡者如斯夫,日夜不停,太平公主的故事只能在歷史長河中迴盪,不時地盪漾出一些過往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