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太子在奉行嫡長子繼承製的朝代,那是相當重要的。比如說明朝,基本上都是嫡子或者長子擔任太子,這叫名正言順。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等10位皇帝,要麼是嫡子、要麼是長子,也基本都在登基前被立為了太子。

可到了清朝,情況似乎發生了變化。都說清承明制,可縱觀整個清朝,卻只有1位太子。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一、清朝立賢不立長。

清朝剛入關那會兒,還不懂中原文化,雖說繼承了不少明朝的制度,可偏偏把嫡長子繼承製給遺漏了。

康熙時期,倒是把這事兒給恢復了,因為康熙所立的太子,恰好就是自己的嫡長子胤礽。本來按部就班地這麼搞下去,似乎也就跟明朝沒什麼區別了。

可偏偏康熙的太子胤礽是個失敗的案例,這使得清朝再次恢復了以前選拔繼承人的傳統,那就是立賢不立長。

繼承人是集團的未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只選嫡長子,那失敗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很顯然,康熙的實驗就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清朝統治者入關前,就是按照立賢不立長的辦法選擇繼承人的。

比如說努爾哈赤的繼承人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就是因為他比較賢能,才被公推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

康熙以後,雍正選擇繼承人,也是根據賢能,選擇了第四子弘曆。乾隆本有17個兒子,可惜這位老哥太能活,熬死了13個。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相對優秀的十五子永琰。

由此可見,清朝選拔繼承人,多數情況下,不會根據你的年齡和出生順序來選,也不會根據你的母親是誰來選,主要是根據你是否有一定才能。

這麼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儘量避免將大位傳給昏庸無能之輩。所以說,清朝的皇帝,大多數還算正常,雖說不是個個都是明君,至少基本沒有太昏聵的君主。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二、康熙發明了秘密立儲制度。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的時候,五味雜陳,他看著二十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心裡挺複雜的。為啥?因為他覺得這幫老六,整天惦記著自己的皇位。

尤其是公開舉薦太子的時候,大家一邊倒,幾乎都倒向了八阿哥胤禩。好傢伙,選拔繼承人,難道不是康熙老爺子的權力嗎?現在給你們點顏色你們就要開染坊啊!跟你們客套客套,你們還當真了?

因此,康熙果斷把廢太子胤礽,再次扶持為了太子。

一來是為了穩定朝綱,讓支援八阿哥的那幫人死了這條心。二來是為了告訴眾人,這個權力只屬於康熙自己。三來,就是老父親的一點私心了,畢竟培養了30年,誰能輕易放棄這個太子呢?

結果倒好,胤礽這個不爭氣的傢伙,再次使得康熙勃然大怒,終於還是被廢了。自此,屬於胤礽的時代,就算徹底結束了。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胤礽沒了,各位阿哥們,再次為了太子之位,爭鬥不休。這可太熱鬧了。主要分成了這麼幾派:

第一派,大阿哥胤褆。

第二派,三阿哥胤祉。

第三派,四阿哥胤禛,背後有十三阿哥胤祥支援。

第四派,八阿哥胤禩,背後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支援,俗稱八爺黨。

第五派,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支援八阿哥,後來八爺黨開始集體支援他。

這麼算下來,再加上原來的太子胤礽,至少有9位成年的阿哥,在爭奪太子的位置。民間俗稱九龍奪嫡。

這可把康熙搞怕了,兒子們這麼搞下去,不僅要家破人亡,而且國家也會受到嚴重損失。而他們之所以這麼鬧,還不是因為太子之位嘛!

此外,不排除前任太子胤礽,就是在奪嫡過程中,被自己的兄弟們,一步步推向了無盡的深淵。沒辦法,誰讓他佔著太子的位置不挪窩呢?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康熙皇帝選擇再不立太子了,他將選拔繼承人的事情,偷摸寫在詔書裡,存在了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等到他百年以後,再讓大臣們開啟來揭曉接班人的人選。這就是大家俗稱的秘密立儲。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三、秘密立儲,避免了許多麻煩。

你別說,這一招是真管用啊!自從康熙不再立太子,這皇宮內外可就清靜多了。畢竟任何一位皇子,都有機會,也都沒有機會。

這就好比康熙讓兒子們各自買了一個盲盒,至於盲盒裡有沒有寶貝,那就要等康熙百年之久揭曉了。

因此在此之前,康熙必須要保守秘密,這樣兒子們才能盡心盡力地博取康熙的歡心,而大臣們不知道該投靠哪一位皇子,因此最後都會把寶押在康熙本人身上。

站隊可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有些人站錯了隊,將會永遠失去政治前途,甚至危及生命。

與其孤注一擲,倒不如倒向康熙,反正康熙選誰他們就支援誰,這麼一來康熙還能繼續掌握最高權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由此可見,秘密立儲,是真好用啊!

雍正看了老爹的操作,覺得太棒了,二話不說照抄了過來。因此乾隆也就成了雍正秘密立儲的物件。

乾隆也覺得爺爺的辦法棒極了,也打算照抄,可惜他看中一個兒子,一個兒子就掛了,一連走了13個兒子,這可把乾隆給氣壞了,畢竟讓人整天爬正大光明匾換詔書,也怪累的。

不過最終,乾隆還是選擇了秘密立儲的方式。哪怕只有4個兒子活著,這個辦法也能避免這4個兒子爭權奪利。嘉慶就這麼成為了帝國接班人。

嘉慶在掌握實權的第二年,立馬就把旻寧秘密選為了接班人。這是乾隆和嘉慶同時看上的接班人,也就是日後的道光皇帝。

道光在選拔接班人的時候,對兒子們還是考

了很久的。每當鬼子六奕得滿分的時候,他那個四哥奕詝都要以仁義禮智信的優勢,掩蓋自己的卷面分落差。

結果奕詝還真的把道光給忽悠了,道光二十六年,終於將奕詝秘密立為了接班人。

此後清朝就沒有搞過秘密立儲了,原因很簡單,因為皇帝子嗣凋零,沒什麼好立的了。咸豐就一個兒子,只能立同治。同治沒有兒子,所以只能立堂弟光緒。光緒也沒兒子,只能立堂侄兒宣統了。

明朝至少有10位太子,為何清朝只有1位?康熙:被兒子們整怕了!

總結:自古太子都是高危職業。

太子在歷史上,能夠順利繼承大統的其實挺多的,但是擔任太子時間太長的,還想繼承大統,那就比較難了。

比如說,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幹了30年太子,結果落得個謀反自盡的下場。隋文帝的太子楊勇,幹了23年太子,結果被弟弟楊廣給拱了。唐玄宗的太子李瑛,幹了22年太子,結果被唐玄宗賜死。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也幹了24年太子,結果英年早逝,被弟弟朱棣取而代之。康熙的太子胤礽剛才說了,也是沒能接班。

所以說,但凡是年長君主所立的太子,基本都無法順利接班。漢武帝活了70歲,隋文帝活了64歲,唐玄宗活了78歲,朱元璋活了71歲,康熙活了68歲。好傢伙,都是長壽帝王。正是由於這些帝王太長壽,導致太子們有些等不及了,有些真心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