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書生竟然建成了一座長江大橋

被南唐後主李煜棄之不用的書生樊若水,卻在長江上建造了一條便於趙匡胤入侵南唐的浮橋。一介書生竟然會有如此精工巧匠的技術!令人嘖嘖稱讚。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當時南方割據的政 權就剩下南唐沒有被消滅了。

一介書生竟然建成了一座長江大橋

別看李煜精通詩歌,但卻不善於治理國家,要不是長江這條天 然的屏障,阻擋了北宋的進攻,李煜早就被趙匡胤拿下了。然而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樊若水就是蕞得力的內應。

一介書生竟然建成了一座長江大橋

樊若水是南唐池州人士,自幼聰明好學,但是才高自負,總想著揚名立萬,光宗耀祖。可是偏偏科舉考試屢屢不中,一肚子的才華施展不出來。眼看著入仕無望,樊若水向朝廷上書

諫言治國的方針政策,並奉上了自己引以為傲的詩詞,希望能得到李煜的重視。

其中一首詩的開頭就抄襲了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把它變成了一句,大漠孤煙落日圓。這在詩詞高手李煜面前就是班門弄斧了,上書不成,反倒成為了京城無人不知的笑柄。

樊若水屢次碰壁後,心灰意冷,恰逢趙匡胤攻打南唐,於是便產生了投奔趙匡胤的念頭。

拿什麼作為取得趙匡胤信任的籌碼呢。樊若水很快就有了答案。北宋軍 隊來自北方,普遍缺少在大江大河作戰的經驗。水戰並不佔優勢。如果把竹筏和船連線起來,架起一座浮橋,北宋的大軍就可以渡過長江,在陸地作戰了。

方案有了,但是搭建一座浮橋,橫跨長江的浮橋,談何容易。樊若水身上潛藏的橋樑工程師的基 因爆發了。它看重了位於今天安徽省馬鞍山市境內的一個叫採石磯的地方。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要比下游的江面窄很多,很方便架設浮橋。而且這裡距離南唐首都-金陵也只有數十里之遠,直接威脅到南唐的心臟地帶。

要想搭設浮橋,首先必 須要測量江面的寬度,建造固定浮橋用的裝置設施。施工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上是在採石磯把守士兵的眼皮子底下施工,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為了方便檢視採石磯的地形,樊若水扮作了石磯山附近一座寺廟裡的和尚,每天去觀察當地的水文和地形,他乘船去江心測量江水的深淺,用筆記錄下來。測量完後,還悄悄的拉了一條繩子,一頭系在南岸的礁石上,一頭拉著划著小船去了北岸,反反覆覆記錄多次,江面的寬度就這樣測量出來了。

寬度測量出來後,下一步需要在江面上建造浮橋固定設施。樊若水想到了在江邊開鑿石柱來充當固定物。並且把這些石柱都打造成了佛塔。他以向寺廟捐錢的方式來打造佛塔, 美其名曰為造福百姓,在批著善行的外衣下,樊若水可以大張旗鼓的動工了。

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樊若水親 自監工,不到兩個月,用來充當浮橋固定物的佛塔就完工了。

公元970年,樊若水見到了趙匡胤,獻上了自己親手繪製的集水文、建築、軍事於一體的科技文獻《橫江圖說》,趙匡胤見後龍顏大悅,聽取了樊若水的行動計劃,

樊若水建議先造上千艘大船,用來做大橋的橋墩。再大批砍伐巨竹,用麻繩製作出竹筏。

一介書生竟然建成了一座長江大橋

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後,接下來就是正式搭建浮橋了。為了保證主體工程的順利完工,在樊若水的指揮下,北宋軍 隊先在石碑口試著搭建了一座浮橋,結果大獲成功。

有了寶貴經驗後,到了採石磯江面,三天就搭建好了浮橋,尺寸非常精 準,分毫不差。

公元975年,北宋大軍過浮橋攻下了金陵,南唐投降。又一個政 權被北宋消滅了。

毫無疑問樊若水是這場戰役的大功臣,關於他投敵叛國的罪名暫且不論。單單是這座建於長江之上的浮橋,就可以載入史冊了,它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弟一座長江大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