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1。

韓信自還定三秦、攻下魏國後,聲名日震。而這一時期,劉邦新敗彭城,退守滎陽、養精蓄銳。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韓信又提出新的作戰戰略:

由自己率兵北上攻趙、燕,東擊齊,之後南下會師,合兵克楚。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劉邦許之,並令張耳帶兵三萬,與韓信同往。

張、韓二人率兵北上,一舉先將位於趙國西北的代地拿下,之後將精兵輸送於滎陽,以供劉邦抗楚,而韓信則又就地招募兵勇,出東南、往攻趙國。

卻說趙國在得知漢兵來犯後,立即命陳餘為大將,在入趙的咽喉處——

井陘口

擺開陣勢,準備迎敵,兵力號稱是二十萬。其實由此來看,趙國在兵力和地利上都佔著絕對的優勢,而還需進一步強調的是,井陘口這個地方號稱是“天下九塞”之一,是太行山進入華北平原的重要關隘。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井陘關

2。

對於眼下的敵我形勢,韓信自然能看得透徹,也因此,他並未冒進,而是在距井陘口30裡處就安下營寨,尋找時機,並不斷派出偵察兵前往打探敵方動靜。

而敵方陣營內,陳餘對自己的打法是十分自信:

佔據地利,以逸待勞,兵力十倍於敵。他還心思著借這一戰好好壓一壓韓信的銳氣

……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陳餘劇照

但是,有人卻持不同觀點,並還直接獻策於陳餘。他說:“韓信、張耳去國遠鬥,連戰連捷,勢不可擋,這對我們來說確實不利。可是,兵法還有‘千里饋糧,士有飢色’之言,故以臣來看,韓信此番必是想速戰速決”。

“而既然韓信想速戰速決,那我們自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將軍您在此深溝高壘、堅壁清野、勿與戰,打一個‘耗’字。除此以外,井陘口此地隘道狹長,車不得方軌、騎不得同列,如此一來,韓信的糧草必在大軍之後。倘將軍能給臣三萬奇兵,允臣從小道襲其糧道,那一旦得逞,韓信前不能戰、後不能退,不出數日,便可將韓、張二人首級獻於麾下。而若否,將軍恐敗”!那人繼續說道。

不得不說,斯言在理。且獻此計者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趙國名將李牧之孫——

李左車

。但可惜的是,對於該計,陳餘卻斷不採納,因為其向來以儒將自居,不恥用此奇計,且說道:“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而韓信之兵號稱數萬,其實不過數千,倘今面對這一小股敵人就避而不戰,那諸侯必將說我陳餘膽怯”……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李左車劇照

3。

韓信派出的偵察兵在不斷的蒐集情報。幸運的是,李左車之計不被採納這一關鍵資訊也已知悉。韓信於是果斷進兵,背水一戰,大敗趙軍,斬陳餘於泜水之畔。

息戰後,韓信下了兩道軍令,其一是擒拿趙王,其二便是下令活捉李左車。

因為有重賞,所以效率高,不久,李左車就被擒於帳下。韓信見狀後,趕緊離座解其縛,並西向師之,問之以破燕、齊之計。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韓信師事李左車

李左車先是報著慷慨赴死之心,不卑不亢,後見韓信以禮待之,誠心求教,所以也就“賢臣擇主而事”了。他說道:“將軍破魏下代、今又未出半日,便克趙二十萬之軍,將軍之名,已震天下。但是,話再說回來,將軍連番作戰,士卒疲勞,倘今揮軍燕城,那燕國必會傾其力保城,如是若久攻不下,糧草難濟,將軍就會有傾覆之危。如此一來,弱燕不服,齊又稱強,劉項之爭,勝負難定”!

韓信聽罷,亦深以為然,於是誠摯地問道:“然則奈何”?

李左車繼續道:“為將軍計,不如按兵不動,安撫趙民,休養生息,而暗中再派一說客往燕,陳以厲害,以軍威招降,燕國必不敢不從,在所謂上戰不戰。如是單剩一齊,已不足為慮,旦暮可下”。

韓信從其計,果然燕國賓服。

就這樣,因為李左車,韓信在兩場戰役中成為了最後贏家,套用時下流行之語來說的話,即是李左車使韓信吃了兩把“雞”。

曾讓韓信吃過兩次“雞”的這個人,竟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

韓信

文 / 起叔

圖 / 網路

參考資料 / 《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