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苗阜、王聲合說的《滿腹經綸》,是典型的文哏相聲,而且是這些年來最為成功的文哏作品,可以不加“之一”。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為什麼不用加?在觀眾需求越來越娛樂化的今天,文哏相聲由於演起來不夠熱鬧,在一些大型演出中一般是不進行表演的,在晚會上演一般也不太受歡迎。

然而,苗阜、王聲這段《滿腹經綸》明明是文哏作品,卻演出了很多武哏作品演不出來的效果,也算是非常難得。

文哏是什麼

先來說說,什麼是文哏相聲?

文哏主要包括兩類,第一類是以文學作品為基本內容創作的相聲作品,包括《批三國》、《批聊齋》、《文章會》等等,第二類是以語言文字遊戲為內容的相聲段子,比如《打燈謎》、《對春聯》、《酒令》等等。

文哏相聲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講究趣味,注重內涵。最早相聲藝人在撂地演出的時候,由於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觀眾的欣賞水平也不高,那時候是沒有文哏作品的,後來一些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演員進入相聲行業,才有了文哏一說。

文哏相聲的代表人物包括蘇文茂、馬三立等。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苗阜、王聲的《滿腹經綸》,裡面評說的大部分都是文學作品,因此屬於典型的文哏相聲。但由於苗阜的表演比較外化,因此他們將一段似乎已經不適合當今觀眾口味的作品,演繹得受人歡迎,而且他們兩人也因此一夜走紅。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王聲不認為《滿腹經綸》是典型的文哏

對於《滿腹經綸》這段相聲,以及文哏相聲的特點,2019年4月我在當面採訪王聲老師的時候,他也曾經聊到過。

我把其中一些訪談內容摘錄如下: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問:苗阜老師和您說文哏相聲居多,你們倆的文哏作品和蘇文茂先生、馬三立先生他們的文哏作品有什麼不同?

王聲:第一,我們對文哏這個概念必須先釐清一下。

有的節目屬於文哏,像蘇先生後期就以表演文哏作品為主,馬先生除了個別活之外,其他作品不是我們理解的文哏,

《似曾相識的人》、《十點鐘開始》……

問:《買猴》也不是文哏。

王聲:

這都不是文哏,這都是天津特有的塑造小人物的作品,可不可以歸到文哏裡面,可以,但嚴格區分不是文哏相聲。

馬三立先生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的相聲,也不是文哏作品。蘇先生是大家設立的文哏相聲的標準,文哏是什麼,看蘇文茂就可以。

我和苗阜老師表演的很多節目其實屬於子母哏作品,只是加入了一些帶有文化色彩的元素而已,從表演方式到節目歸類很多不能歸到文哏中去。

當然後來大家對文哏的界限放寬了,長時間以來也沒人這麼說相聲,其實這不算是文哏。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問:正好您說到子母哏,如今年輕相聲演員好像越來越願意說子母哏作品,捧哏也總想露一手兒。

王聲:我沒有向老先生求證過,我沒有這個膽量,但我自己認為,說學逗唱,就是建國以後給相聲定的四門基本功課,這個“逗”就是子母哏。

問:哦?

王聲:對,兩個人得逗起來,你逗我一句,我逗你一句。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問:是這樣的嗎?

王聲:一家之言嘛。

現在年輕人愛這麼呈現,不過他們很多人呈現出來也不叫子母哏,其實就是鬥嘴,子母哏也有三翻四抖。

有些人吐槽《滿腹經綸》說它沒有鋪墊,是直接翻的,但是直接翻也有技巧和手段,不像現在有些節目就是為了鬥而鬥。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問:過去居多的那種逗哏捧哏老少配,現在是不是真的不合適了?

王聲:現在的相聲節奏肯定是比過去快,但還是有個藝術功底問題,真要能達到過去蘇文茂、朱相臣那種表演狀態,老少配肯定還是合適。你現在聽人家錄音還是會樂,誰不樂以後就別聽相聲了,請去旁邊休息看看別的節目,現在娛樂方式這麼多。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我們必須拿出東西來。有的觀眾說我不愛看你這個我就愛看那個,對不起我來不了。

傳播知識不是相聲的責任

問:您怎麼看迎合觀眾這件事?

王聲:觀眾不需要你迎合他,沒有觀眾說你必須迎合我。

問:比如他就要聽那種皮兒薄餡兒大的相聲。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王聲:有啊,需求肯定是五花八門,羅素講話,參差多型乃世界之福。都得有才行,這叫一路宴席款待一路賓朋,沒有人規定相聲必須得這樣,也沒有人規定必須得那樣,你愛聽誰聽誰,愛聽什麼聽什麼,市場多元多型,這才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有說誰不對,或者說誰就是對的。藝術水平的道兒就劃在那兒,到這個級別你就演這個級別的節目。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

問:八十年代知識型作品曾經很流行,劉偉、馮鞏以及馬雲路、劉際都說過這樣的作品,當今時代還需要這樣的作品嗎?你們的《滿腹經綸》有一點點像此類作品,但又有比較強的娛樂性。

王聲:首先不要想傳達知識,這不是你的責任,但你必須知道你作品中用的這幾個東西是什麼,得準確,這是你是素材。

魯迅說“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觀眾一聽還有這個事兒,腦洞開得比較清奇,他回去翻一下書,等於我們也起到一點作用。你說你準備今天在這40分鐘裡講一本中國文學史,那你勒死他他也講不了,而且也沒人聽。

比起蘇文茂相聲,王聲認為成名作《滿腹經綸》,並非典型文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