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隋朝卻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歷代的開國元勳,都不是那麼好說話的。韓信,彭越,英布,建國後,每一次建國,都會有一份大掃除。北宋削掉將軍軍職,南宋斬岳飛,貶貶韓世忠,明代焚掉了慶功閣,這些都是民間流傳的素材。

擊斃有功之人,尤其是將領,以集中兵權,強化君主權威,這是封建制度的原意。因為這是違揹人性和道德的殘酷手段,所以每一個王朝都會使用它,但卻從來沒有使用過。

只有大隋,和功臣的關係不太好,從立國開始,就和功臣較勁,殺了無數,貶了無數,殺了無數的人,殺了無數的無能之臣,大隋也隨之滅亡。

讓我們來看一看隋煬帝和他的兒子到底是誰。

其他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隋朝卻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1、無一倖免

隋文帝登基為帝,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叛變,宣稱要保周朝。隋文帝出兵,滅了尉遲氏和王氏。不管是哪一代,不管是哪一國的帝王,最好的方法就是殺掉對方。這也沒什麼,成王敗寇。

2、功勞過大的人有選擇性地殺死

那如何處置自己的部下,功勞大、兵權大的將領?隋文帝和他的兒子沒有光武帝那樣的寬容和寬容,但他也是一個充滿了懷疑的漢朝高帝。隋朝時期,最大的貢獻是韓擒虎,賀若弼,楊素,虞慶則,王世積。韓擒虎和楊素都是遠離軍隊的人,免得被人懷疑。虞慶在戰事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開皇九年晉升為最高統帥,十七年後,他也放棄了統軍的想法。嶺南土人叛亂,隋文帝本想派他這位老將軍出戰,但他一再拒絕,以至於讓他勃然大怒。他迫不得已,率軍前往湖南潭州,以他的將軍直覺,對地形的瞭解,這裡地勢險要,只要有足夠的兵力,足夠的糧食,就是最好的防守地點。文帝一聽,還以為虞慶有謀逆之意,便將他斬了。

3、立下大功勞但有過錯者,一律處死

其他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隋朝卻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梁士彥,宇文忻,王誼,元諧,這些人在隋朝的戰爭中,都是有目共睹的人物,他們加入隋朝,卻因為對政治一竅不通,與朝廷的關係越來越差。那些人之所以造反,只是因為他們抱怨得厲害,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關注。但他們的計劃落空了,陰險狡詐的文帝,從來不會和他們廢話,直接下了死命令。

4、無用者,亦斬之

劉昉,一位文臣,在宣帝時期,是一位秘密的親信。周隋易朝,劉昉適時將周宣帝的病情告知楊堅,與楊堅等人勾結,捏造了皇帝的遺旨,任命楊堅為宰相。隋文帝能夠在一群北周重臣中佔據上風,劉昉的幫助是巨大的。

但這個劉昉,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投機分子,沒有任何能力。隋文帝一開始收他為親信,但見他無法應付政務,便將他從朝堂上剔除。新王朝成立之後,隋文帝的老部下都成了宰相,而劉昉則是一蹶不振,怨聲載道,甚至和梁士彥聯手造反。事後,皇帝不顧當年的恩情,將劉昉誅了。

5、嘴賤者,也要死!

賀若弼和他的兒子,都是一肚子壞水的人。他對高俅和陽素都是心懷不滿,經常大放厥詞,指責皇帝陛下不識抬舉。還好,文帝沒有被激怒,只降了職,並沒有下死手。在隋煬帝朝時,賀若弼早已退出兵部,成了一個虛偽的老人,雖然嘴巴上的汙言穢語沒有改變,但也只是抱怨幾句,並不會對朝廷造成什麼影響。但當著皇帝陛下的高傲,說什麼都是大錯,更別說朝政了!皇帝下令,斬!

6、忠臣,如果站錯了,就會被處死。

高熲之死,是隋代最大的罪過。高熲為隋文帝時的一員,在謀奪周之策,平定三國之亂,剷除南陳,北擊突厥,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隋朝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都是他一手促成的,在開國之初,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高熲在世的時候,楊素縱然囂張跋扈,但他的地位永遠是第一,楊第二,所以楊見高從來沒有反對過。

隋文帝廢太子,晉王楊光圖謀王權,他堅決支援楊勇,不僅激怒了文帝和獨孤皇后,還得罪了皇帝陛下,他被革職,從朝廷裡除名,一落千丈。煬帝登基後,虛偽地將高熲召回朝廷,但表面上恭敬,實際上卻與大臣們格格不入。後來,高俅屢次指責皇帝大手大腳,揮霍無度,被打入大牢,被處以極刑。

其他朝代都是開國時候殺功臣,隋朝卻從開國殺到了亡國!

7、如果你瘋了,就算是對的人也會被殺死

大將軍史萬歲是一名純正的將軍,很少參加朝中的爭權奪利,也不加入任何黨派,只關心戰爭,所以他更像是一名忠於職守計程車兵。但即使如此,在這個充滿了詭異和變幻莫測的時代,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史萬歲從北方攻入匈奴,因楊素得了他的軍功,便率領一群冤枉的將領上了朝廷,與皇上辯論。偏偏隋文帝為了楊勇被廢,勃然大怒,揚言要嚴懲他的人。楊素藉此機會,對文帝說,史萬歲不是第一次來朝,而是到了東宮。文帝勃然大怒,去了朝會,史萬歲卻是一頭霧水,口口聲聲說楊素貪功,欺壓百姓,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將他處決。後來文帝醒悟過來,懊惱不已,將這件事情發洩到了將軍身上,並且下了旨意,嘉獎了他。但人已將死,說些好聽的話有何意義,滿朝文武看到這一幕,都感到了危險。

8、把異見也殺死

張衡是晉王楊廣的幕僚,與他的關係很好。隋文帝在世的時候,他和楊素勾結在一起,封鎖了皇宮中的風聲,讓皇帝登上了皇位,是皇帝陛下最信任的人。

張衡在易立的時候,雖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畢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對於朝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張衡對隋朝繼任後大肆擴張,對這件事情也是怨聲載道,他多次以自己和陛下的交情為藉口,勸煬帝不要再搞什麼過分的建設了。煬帝對這件事很是不滿,將張衡貶出長安,去汾陽做建築行宮的總管,就是為了氣這個曾經的大英雄。張衡雖歷經磨難,卻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初衷,卻屢屢出謀劃策,甚至在家裡也曾對皇帝頗有微詞。最終,皇帝在家裡被處決。

張衡之亡,不僅僅與帝王情分薄有關,更多地成為了隋煬帝實行國家政策的受害者。以張衡的首級作為開路先鋒,這是皇帝陛下的想法。但這樣一來,所有人都知道,皇上視百姓如草芥,視功臣如過客,很快就會被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