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皇家建築,一般沿用《周禮》中

“唯王建國,辨方正位,以為民極”

的慣例,就是說只有帝王才能採用正子午線來使用,“以為民極”說的是帝王用此正位才能形成萬民之上的霸氣,清東陵作為皇家陵寢,按《周禮》,應該採用子午正南正北朝向。

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事實上,在清東陵大紅門、各個陵寢的宮門、明樓均為坐341°,朝161°,偏離正子午線29°,為壬山丙向丁巳丁亥分金,只有兩處例外,一是乾隆裕陵的明樓為亥山巳向,二是被廢棄的寶華裕道光皇帝陵寢,為子山午向。為了驗證測量資料的準確性,透過翻閱有關資資料,在紫禁城研究會研究員於善浦先生的《帝后們的歸宿》一書中,於老引用《清實錄》中的記載,說清孝陵坐向為壬山丙向,巳亥分金,這樣就從實地勘測及文獻記載中找到了可信的證據。

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在皇權至上封建年代,作為福廕子孫的皇家陵寢來講,其選址、設計、營造一定經過反覆論證,絕對不會輕舉妄動,清東陵沒有按《周禮》禮制來營造,一定有它的道理,那就讓我們從古代建築規制角度,來揭示其中的緣由。

古人在營建設計上,首重選址,在選址設計上,注重透過觀察水流方向,來設計建築物的朝向,這種方法就是自先秦流傳下來的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相地之法。所以,研究清東陵朝向,必須從研究清東陵水系入手。

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清東陵水系是由西側西大河和東側馬蘭河、魏進河兩大水系組成。西側西大河在後龍臺彙集後,由西北西砂口出,流經陵區西部、過西南、折向南部環抱陵區,從陵區東南龍門口流出。

東側馬蘭河由陵區東北潛出後,流至南新城,向外流出匯入魏進河,而不環抱陵區,背主而去。

東側馬蘭河、魏進河與陵區無情,用之恐凶多吉少,所以被圈在風水牆外,起到視而不見不為兇的效果,充分體現了當時設計團隊睿智與精明。

西大河為清東陵主水系,為清東陵陵寢所用,蔭及後人的一切吉凶禍福,皆由此產生。

站在陵寢前面,面朝河流,西大河由右手邊而來,陵寢所接收的主氣場,為右手邊氣場,在清東陵案山影壁山處,神道由此轉彎,由右側而來,形成氣從右邊來的格局,充分佐證了當時設計師是按照西大河流向來設計的。

是古人作為建築環境立向的依據,按流水方向不同而確立羅盤二十四山朝向,有些朝向需要左水倒右,有些朝向需要右水倒左,這些都是古人所創造的建築規制,這些規制的創立,使得建築作品與周圍環境達到和諧統一。

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如果按照子山午向設計,需要左水倒右,左面東大河水流背主而去不上堂,俗話說

“山主人丁水主財”

,無水上堂就等於無財,所以沒有采用左水倒右的子山午向。

既然正南正北的子山午向不能用,皇家陵寢講究坐北朝南,就要選擇符合坐南朝北而又符合右水倒左朝向。

坐北朝南正向有子山午向、壬山丙向,上面說了,子山午向與水法不合棄之不用,就要看壬山丙向是否合法。

在壬山丙向中,按楊公五氣分金法,正氣分金丁巳丁亥和旺氣分金辛巳辛亥可以被採用,但是,在傳統規制中,“

壬山丙向正氣分金丁巳丁亥需要右水倒左,旺氣分金辛巳辛亥需要左水到右”

,所以,清東陵採用壬山丙向丁巳丁亥分金,完全符合我國傳統建築規制。

清東陵朝向為什麼不採用正南正北?

關於壬山丙向丁巳丁亥分金,在楊公古法風水中作為秘傳,很少公之於眾,所以說到這裡好多朋友會產生疑問,甚至說我胡說八道,這很正常。

對於古人建築作品進行評判,必須以古人留下的規制作為笵模,而不是憑空臆斷,不然就會進入沒有任何價值的江湖之爭。

壬山丙向丁巳丁亥分金是依據楊公規制而來,並且是經過實踐被認可一套理論體系,作為皇家陵寢營建,一定會選用那些熟練掌握這套理論的學者參與,對於這些學者來說,在營建過程中,必然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差錯,就會丟掉身家性命,比如寶華裕道光陵寢建成後被廢棄而引起的風水公案,致使參與營建的多名官員、建造師流放和喪命,就是活生生例項,關於寶華裕陵寢為什麼建成後被廢棄,是因為地宮漏水這麼簡單嗎?還是有更大的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