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01 愷撒遇刺:一樁改變羅馬史的“大事件”

在古羅馬歷史上,公元44年3月15日是一個“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日子。

當時,身穿厚重紫邊託加袍的愷撒甫一走進龐培元老院議事廳中,就被一群元老們圍了上了。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他大驚失色:一個人從衣袍中抽出匕首,刺向他的身體。

愷撒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有第2刀、第3刀……在一片血腥與混亂中,愷撒的白袍被鮮血浸染,奄奄一息的愷撒躺在臺階,身旁是高大的龐培塑像。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那位曾經的三巨頭之一、愷撒的朋友兼敵人,似乎在用不無諷刺的眼神俯視愷撒:我被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三世的心腹殺死,頭顱被呈現給你時,你是否會料到自己也有這樣的一天?

愷撒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擁抱死神,也未曾料到殺手中有自己的密友

。他剛一嚥氣,就有人在狂呼:“自由、解放、民主!”然後蜂擁而出,大街小巷都被歡樂的氣氛點燃。

然而,還是有人在愷撒的死發出悲鳴:三個奴隸用轎輿艱難地將愷撒的屍體運走,他的妻子卡普尼亞此時懊惱與痛苦交織,她曾極力阻止愷撒出門,但還是失敗了;情婦克里奧帕特拉和年幼的兒子愷撒·里昂,如今無人庇護,埃及的命運將再次陷入風雲飄搖之中。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愷撒遇刺事件,影響了羅馬的政治格局,之後的300年間,羅馬依舊維持了共和制度的外殼,直到戴克裡先時期,才真正進入專制君主時代。

02 從莎翁到歷史學家:版本繁多的“愷撒之死”

“愷撒之死”,也因此成為文學作品、繪畫、影視劇中,熱衷於表現的題材之一。

莎士比亞的《尤利烏斯·愷撒》中,對與這場陰謀相關的人物,進行了生動的刻畫。愷撒看到自己信任的布魯圖斯也是刺殺者時,他說出的那句

:“布魯圖斯,你也在內嗎”

,其中的悲涼意味更是打動了無數讀者和觀眾的心。

經典電影《埃及豔后》裡,克里奧帕特拉苦苦哀求愷撒留下,但愷撒決意離開,前往元老院時的決絕背影,似乎也在預示著這位英雄將要走向命運的終途。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眾多以“愷撒之死”為主題的畫作,眾元老撲向愷撒、以劍或匕首刺向其身體的場景,或者愷撒倒在血泊中,眾人高舉匕首歡呼的一幕,具有強烈的戲劇張力。

在美國史學家巴里·施特勞斯所著的《愷撒之死》一書中,愷撒遇刺事件得到了全新的解讀:

作者描寫牽涉其中的“人”:愷撒、布魯圖斯、西塞羅、卡西烏斯、德奇姆斯、安東尼、屋大維,他們與愷撒之間或親密或敵對的關係,各自所持有的政治觀念衝突等;書中詳細分析刺殺陰謀的醞釀過程:如何篩選人員,怎樣做到保密?選擇怎樣的刺殺工具,劍還是匕首?地點和時機要如何選擇,行動開始的暗號是什麼?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愷撒之死》不僅以微觀視角解讀愷撒和刺殺者們的個人命運,還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對愷撒死亡前後的羅馬政治格局、利益紛爭,進行了細緻而深入的剖析。

圍繞著愷撒遇刺這位古羅馬終身獨裁官的“死”,呈現出了人性的複雜與掙扎、利益與情感的博弈,以及一場充滿背叛與陰謀的權力之遊戲。

03 布魯圖斯與德奇姆斯:最信任的友人,卻變成了敵人

刺殺愷撒的元老中,有 三個人物起著關鍵作用:布魯圖斯、卡西烏斯和德奇姆斯,巴里·施特勞斯把他們比喻為這樁陰謀的心臟、頭腦和耳目。

在公元前44年2月之前,這三位陰謀家還都是愷撒的追隨者,是愷撒信任的友人(至少在表面上),或者是被愷撒施與恩惠、收攏為部下的人,與愷撒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愷撒對他們也都信任有加。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德奇姆斯從青年時代就跟著愷撒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是愷撒最信賴的密友之一,還出任過羅馬的裁判官、高盧總督與執政官等職位,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布魯圖斯原本站在愷撒的對立面,而且出身平民,但在愷撒的寬恕政策下,兩人握手言和,布魯圖斯還一度被委以重任。更重要的是,布魯圖斯的母親塞維利亞是愷撒的情婦之一,還有傳言說,布魯圖斯是愷撒的私生子。

卡西烏斯雖然直到內戰之前,都是龐培的支持者,但在公元前45年1月,他還是改旗易幟,開始稱愷撒為自己“隨和的老主人”。然而,僅僅一個月之後,他們不僅一改先前的姿態,搖身一變成了愷撒的敵人。

這三人組合中,最令愷撒始料未及的背叛,大概就來自於德奇姆斯。

在莎士比亞的《尤利烏斯·愷撒》中,德奇姆斯扮演了“請君入甕”的背叛者角色。龐培元老院中的眾人左等右等,不見愷撒前來,他們擔心策劃已久的刺殺計劃破產,就派了德奇姆斯去說服愷撒出門。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愷撒見到德奇姆斯後,跟他是推心置腹,說自己之所以不出門,是妻子卡普尼亞前一晚做了噩夢,還聽說了很多可怕的異象:母獅在街道上生產、墳墓裂口,放鬼魂出來;兇猛的騎士在雲端交戰,鮮血灑到聖廟的屋頂上。愷撒雖然不太相信這些厄兆之說,但還是聽從妻子的安排。

德奇姆斯對愷撒的性格特點了如指掌,他用兩招就打消了愷撒的顧慮。

他先是告訴愷撒,你要是不出門,會受到眾人的恥笑,這對於愛榮譽如生命的愷撒來說,是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接下來,他又增加了一個“籌碼”:那些所謂的異象,其實都是大吉大利之兆,完全不用擔心。

像愷撒這樣在戰場和政壇都歷經滄桑的資深人士,能被德奇姆斯說動,除了德奇姆斯的能言善辯之外,更重要的是愷撒對他信任有加。只是,他完全想不到,這種信任是裹著蜜糖的彈藥,藏著匕首的華服,只等待圖窮匕見的那一刻。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事實上,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的背叛似乎同樣來得突然,他們受到愷撒的諸多恩寵,卻帶著匕首走進元老院。除了這三位核心人物,還有不少原先愷撒的支持者倒戈,剛剛從愷撒那裡領到豐厚退職金的巴希魯斯,轉眼就加入了反對愷撒的陣營。

為什麼愷撒會招來如此多的怨恨,最終血灑元老院呢?

其中自然有個人恩怨的考量,比如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雖然是愷撒寬恕政策的受惠者,但在羅馬人的眼中,接受寬恕本身,也是一件可恥的事情,與人們一貫信奉的榮譽觀念背道而馳。愷撒在給予敵人恩惠的同時,也在採取“掠奪”策略,拿走了他們的許多土地和權力。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至於德奇姆斯,他的陰險詭詐和愷撒如出一轍,在未來由屋大維或安東尼作為繼承人的情況下,他可能會成為政壇的失敗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除之而後快,他的野心和對名聲的追逐,以及來自家人的鼓動,促使他走上了背叛愷撒的道路。

04 精英派與平民主義者的對立:愷撒之死的深層次原因

雖說刺殺愷撒的陰謀家們各有其私人目的,但這只是愷撒之死的表面原因。在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下,隱藏著的是人們對於羅馬政治體制走向的憂慮:是共和,還是君主專制?

巴里·施特勞斯在《愷撒之死》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有兩股政治勢力的對立,一邊是精英派,另一邊是平民主義者,他們的領頭人物都是不折不折扣的精英,透過向民眾提供各式各樣的福利,來爭取他們的選票。

愷撒是平民主義者的代表人物,他擔任羅馬獨裁官期間,做了很多改善普通人生活狀況的事情。

在羅馬行省,他興建許多大型城市公共建築,如直到今日仍被人津津樂道的朱利亞巴西利卡、愷撒廣場,很多人因此有了新的工作機會;他開始推廣使用《儒略曆》,實行365天加閏年的歷法,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他增加了300個席位,讓更多的人擁有公眾話語權。在羅馬行省之外,他不斷開疆拓土,擴充套件羅馬的疆域,同時透過給予許多外省人以羅馬公民資格,來籠絡人心。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與此同時,愷撒的平民主義政策取向中,卻帶著某些君主專制的色彩。

在透過一些法令時,他甚至略過元老院,直接宣佈法令生效,這種被忽略的滋味讓許多元老大為光火,認為這是對民主與自由的踐踏。畢竟,在羅馬共和時代,真正的權力屬於SPQR,即元老院與人民。

愷撒的個人做派中,“神化”和個人崇拜傾向也愈發突出。他開始在公開場合穿紫金色的長袍,戴上桂冠,這是隻有眾神之王朱庇特才能享有的尊榮。他發行印有個人頭像的硬幣,把自己的生日宣佈為公共假期。人們變得愈發恐慌:因為這是君主制下的特有做法之一。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英國曆史學家瑪麗·比爾德說:

一邊是個人的成就與名望,一邊是精英階層名義上的平等和分享權力的原則,如何平衡兩者是整個羅馬共和時期的一個重大難題。

愷撒的種種“仁慈”之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二者的平衡,人們擔心他對權力的使用跨過了某條界限,從此羅馬的共和制度會被徹底摧毀。

布魯圖斯、卡西烏斯正是心懷此種恐懼的人,他們或由於家族淵源、或自身經歷,對專制獨裁深惡痛絕,愷撒在成為“事實國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促使他們萌生了刺殺愷撒的念頭。

歸根結底,愷撒的死,是一場關乎利益與權力分配的鬥爭,是一場充滿刀光劍影的權力遊戲。

05 結語:愷撒死後的世界,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政體

愷撒遇刺之後的羅馬,在短暫的狂喜之後,陷入了新的混亂之中,因為陰謀集團原以為愷撒去世,可以還政於元老院,從此恢復平靜的生活。但是,不同利益團體的訴求,各個派系的對立,以及共和制已經走向衰落這一不可挽回的趨勢,共同使得他們最初的願景顯得幼稚而粗糙。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之後的3年間,新的三巨頭成立:屋大維、安東尼、李必達三分羅馬天下的局面形成,刺殺者們或陸續以各種名義被處死,或死於戰場。曾經的愷撒密友德奇姆斯,被自己最信任的卡利米烏斯背叛,歷史在短短的時間內重演,令人感慨萬千。

2000多年後的今天,愷撒被無數人推崇,他對平民的關注、推行的新曆法,以及與埃及豔后的羅曼史,使他成了堪與亞歷山大大帝媲美的英雄人物。那些身份尊貴的“刺客”們,揹負著背叛的惡名,做出了荒唐的刺殺舉動。

這是一種解讀思路,但當我們從更多重的視角來分析,會發現他們都是複雜的歷史人物:愷撒在開疆拓土中,曾殺戮劫掠無數,罰沒敵人財產時毫不手軟,他的“暴君”作風早已四處樹敵,這對於習慣了元老院權威的羅馬人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布魯圖斯等陰謀家的刺殺行動看似倉促,缺乏縝密的後續安排,但也讓屋大維等後繼者從中汲取了經驗教訓。

愷撒之死:古羅馬獨裁官遇刺始末,一場背叛與陰謀交織的權力遊戲

屋大維謙稱自己為“羅馬公民”,讓元老院掌握國家控制權,儘管實際仍由他來主導。但無論如何,羅馬共和制的形式得以繼續保留,這便是巴里·施特勞斯所稱的

“和顏悅色的君主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