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多磨礪:紐伯瑞獲獎作品“手斧男孩”系列研討會在京舉辦

6月28日上午,“成長路上多磨礪——‘手斧男孩’系列作品研討會”在接力出版社舉辦。與會專家圍繞議題“如何緩解教育焦慮,讓家長既能‘放手’又能放心?——少年冒險小說‘手斧男孩’系列帶來的啟示”,從作品的文學性、思想性、知識性、教育性等層面進行了研討。

成長路上多磨礪:紐伯瑞獲獎作品“手斧男孩”系列研討會在京舉辦

“手斧男孩”系列由接力出版社出版,是一套經典少年冒險小說,講述男孩布萊恩憑藉頑強的毅力,在荒野中歷經艱險,獨自生存,最終成長蛻變的故事。作品曾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100年來100部偉大的童書”和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100部傑出兒童小說”。

作者蓋瑞·伯森(1939-2021)是美國著名作家,曾三度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獎”,其作品涵蓋了生存主題的各種層面,因其在青少年文學創作領域的突出貢獻,被美國圖書館協會授予“瑪格麗特·愛德華茲青少年文學終身成就獎”。

成長路上多磨礪:紐伯瑞獲獎作品“手斧男孩”系列研討會在京舉辦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兒童文學作家白冰:富含精神鈣質的兒童文學作品

接力出版社推出“手斧男孩”系列小說,有四點原因。

首先,接力出版社一直堅持出精品,出力作。“手斧男孩”系列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藝術的真實性尤其突出。作品源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布萊恩生火、做弓箭、捕獵、造木筏的每一個步驟以及險境求生的很多技能,都刻畫得細緻入微,他入絕境時,從遲疑、恐懼、絕望到鼓起勇氣、重拾信心的心理變化都描寫得細膩真切,讓人感動,讓人震撼,給人激情和力量。

第二,生存教育應該是少年兒童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應該是少兒出版的重要內容之一。接力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生命教育內容的圖書,如英國貝爾的“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說”系列、美國的“災難求生”小說系列、原創的黑鶴自然文學系列等。“手斧男孩”系列也是此類圖書中的佳作,能夠讓孩子學會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愛護生命、敬畏生命,樹立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

第三,作品為緩解當今社會的教育焦慮問題提供了思路。許多家長既怕孩子掉隊,又怕孩子受罪,學習上過於重視分數,生活上對孩子百般嬌慣,在閱讀中也只讓孩子去讀描述世界溫暖、光明的一面的童書,讓他們遠離挫折、遠離現實……最終導致孩子的身體成熟了,心智卻沒有成熟。心靈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與其總為孩子擔心,不如培養他強大的內心。透過閱讀布萊恩在“荒野學校”中經受逆境磨鍊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體味到生存的艱辛,從而學會堅強,學會感恩,學做一個大寫的人。

第四,在我們的兒童文學創作中,還缺少像“手斧男孩”這樣富含精神鈣質的兒童文學作品。期待這個系列能為原創兒童文學創作提供啟迪和借鑑,希望有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家致力於生存教育題材的作品創作。

《兒童文學》原主編、兒童文學評論家徐德霞:作品兼具教育性、知識性與文學性

“手斧男孩”系列具備了文學的幾大功能,比如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娛樂功能等,是一部教育性、知識性與文學性兼具的作品。

作品最大的看點是真實,細節逼真,讀來猶如身臨其境,很像一部紀實的非虛構作品。作者總能用精準、簡潔、生動的語言把危急的場景、逼人的情勢、人物恐懼焦灼的心態與行為真實地描摹出來,把讀者帶入現場。

作品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當今我們提倡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是說,孩子脫離了父母,一旦遭遇意外,自己能夠生存下來。而在這部作品裡,勇氣、膽魄、能力、生存技巧和知識經驗的疊加,讓主人公佈萊恩成功在叢林生存了五十四天。“手斧男孩”系列的現實教育意義就在於此。

作品傳達的知識也十分豐富,既有叢林知識、自然知識、動物知識,也有野外生存技巧和生活技能知識。比如,怎麼烤一隻鳥。

隨著故事的深入,作者越來越鮮明地傳達了他的理念--他的自然觀和人生觀:人是自然中的一員,不是人類征服了自然,而是自然塑造了人類,人類應該更加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才是正道。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張國龍:具有生態書寫意識的成長小說

“手斧男孩”系列有三個特點。第一,不同於《魯濱孫漂流記》寫海上歷險,“手斧男孩”系列寫的是陸地歷險。對一般人來說,大海是神秘的。而我們對陸地並不陌生。但讀完“手斧男孩”系列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對陸地的認知特別稚嫩。如果說我們對於海上歷險故事有一種獵奇心理的話,那麼叢林歷險故事對我們起到的作用其實是一樣的,讀完“手斧男孩”系列,我們會發現自己對叢林生活和大海的感知是一樣的。

第二,“手斧男孩”系列是不折不扣的成長小說。布萊恩在叢林中經歷種種磨難,最終脫險回到家中,如果作者寫到這裡就簡單了。小說後來又寫布萊恩回到城市,他感受到雖然身體回來了,但心沒有回來,因為他在叢林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當然他也感受到了恐懼,但他有生存技能,他找到了與大自然共生的生存方式,這種方式有絕對的寧靜以及自由、自在、自為,他發現這才是他的心心念念。這是進一步的成長。

第三,“手斧男孩”系列有生態書寫意識。生態文學是把人和動植物、微生物放到一個鏈條裡書寫,包含生態有機觀念。“手斧男孩”系列就講述了一個男孩被迫在荒野掙扎、慢慢適應荒野,最終荒野走進了他的心靈,他在荒野中找尋到安寧和自在的一個故事。

  自然文學作家、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內心強大的人面對什麼都不會害怕

這是十三歲男孩獨自在荒野中生存五十四天的故事。此書在美國出版的時候,很多讀者甚至認為這個故事是真實的。當然,以一個十三歲孩子的力量,不可能戰勝荒野,所以這是故事,是小說。雖然小說是杜撰的,但是所有的細節都是真實的。如果這本書的書名有一個副標題,我想應該是“少年野外求生指南”。這裡面所有的求生知識,都是教科書級別的。

我去做校園活動的時候,總要想辦法留出一些時間,講一講如何防拐騙、災難自救等等,很多孩子不懂這些求生技巧,學校似乎也缺少這種意識,人們內心永遠認為災難不會到來。但是,如果災難真的發生了,我們的孩子怎麼辦?我特別想跟所有的家長說一句,你對你孩子所有的期待和夢想,都是建立在孩子的生命安全之上。

手斧男孩布萊恩在荒野中很好地應用了自己的自救知識,這是他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另外,除了有媽媽送他的手斧,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勇敢面對困難,永不放棄希望。內心強大的人,面對什麼都不會在乎,不會害怕。這就是這部作品的意義,作者希望少年可以這樣,而且應該這樣。

  生命教育專家、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專:把代表著愛與關心的生命禮物送給孩子

家長不應該過於為孩子焦慮。第一,家長焦慮的事情也許根本不會在孩子身上發生;第二,你焦慮的事情發生了也不一定絕對就是壞事,每個孩子都可能遭遇挫折,但你焦慮的挫折可能也是他成長的機會;第三,你越焦慮可能導致事情越往那個方向發展,我們要多相信和祝福孩子。

結合“手斧男孩”系列作品,我談談自己對生命教育的三點看法。第一,要培養孩子積極的生命信念。比如,不論處境如何,都不放棄對生命的希望和熱愛,這會讓人產生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意志。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在飛機失事後獨自在叢林中生活五十四天,如果沒有這種積極的生命信念,他是無法做到的。第二,讓孩子掌握必備的生存技能。最關鍵的生存技能是適應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手斧男孩獨自在叢林中,他就需要適應環境,需要解決許多問題:要動手做一個住處,要尋找食物,要取火……第三,送給孩子代表著愛與關心的生命禮物。手斧幾乎是男孩唯一的工具,他用這把媽媽送的手斧建造住所,生火取暖,抵禦野獸。手斧不僅僅是生存工具,也是媽媽愛心的象徵。父母送出的代表著愛與關心的關鍵生命禮物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生命影響。

 中關村第三小學圖書館館長、閱讀推廣人胡陽:一部有力量的作品

成人的教育焦慮容易傳導給孩子。家長太關注孩子的學習,似乎忘了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的人,無視孩子在成長時想要的體驗,這令人心痛。作為圖書館館長,我會向孩子們推薦各類圖書,給他們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手斧男孩”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作品情節緊張刺激,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其中也有不少野外求生技巧,兼具知識性。同時,這是一部有力量的作品。主人公佈萊恩流落在那樣一個可怕的境地,他獨自摸索出了各種生存技巧,但最令人欽佩的是他活下去的信念和解決問題的決心。手斧是一個隱喻,它告訴孩子,有時候只需要很簡單但是很關鍵的技能就能夠克服很多困難。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語文名師焦玫: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我很希望小男孩都來看看“手斧男孩”系列。不僅要看書中野外生存的知識,還要看主人公佈萊恩的成長曆程。野外生存所遇到的困難是沒有預見性的,而且困難總是一波接著一波。布萊恩在飛機失事那麼可怕的情境下,都能迅速振作起來,在特別狼狽時也尋找辦法,去解決這些困難。

面對困難,甚至面對絕境的時候,一定要不屈不撓,心存希望,這是這本書要告訴每一個人的。在此之後,就是面對困境想種種辦法,有了意志力,就會反覆思考,利用環境去尋找生存的可能。

第二冊《冒險河》中,布萊恩脫險之後,又返回當初的遇難之地。我們都知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布萊恩敢於回到當初的地方。每一次都有新的進步,從能主動把控自己的人生,到開始懂得擔負責任,幫助他人。

其實,家長焦慮是因為他們認識到未來孩子面對的社會可能遠比叢林生存更艱難,更令人擔憂。然而,一切也同樣不可預見,調動孩子的“內驅力”是我們唯一能做的。閱讀“手斧男孩”系列小說,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內驅力,讓他們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有生存的勇氣。

 家庭教育指導師、暢銷書《陪伴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作者劉稱蓮:體驗生命存在的感覺

布萊恩在叢林生存的五十四天裡,培養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品質——謙卑。他和那些動物交手、相處,求生過程中有時還要吃掉那些動物,他能體驗到人和自然是一體的,所以他內心謙卑的部分得以建立起來。

這套書還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和他們生命中那些原始的衝動的部分,和孕育生命力的部分建立連線。我認為我們教育的初心是幫助孩子們能夠體驗到人間值得,幫助他們認識到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讀布萊恩的求生經歷時,孩子們可以體會到原來生命是這樣的——哪怕是那麼艱難地活著,也是一種存在感的體驗。

布萊恩總是說,我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了,我和昨天已經不一樣了--他體驗到了生命存在的那種感覺。在我們的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中,也可以讓孩子時時刻刻體驗到:我不同了,我已經是一個全新的人,而且我的能力是在不斷增長的,我是非常了不起的。

能體驗到存在感是一個人活下去非常重要的動力——感覺自己在不斷地變強大。這套書可以達成這樣一個目標。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讀週刊》主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閱讀推廣人楊雅蓮:面對困境的態度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深度、廣度

家長學會“放手”,就是要轉變教育理念,把目光從“分的教育”轉向“人的教育”,像布萊恩父母一樣做孩子堅實的後盾,不粗暴干涉他們的計劃,最大程度上尊重他們的意見。家長要想放心,則取決於孩子是否像布萊恩那樣同時具備堅韌的意志力、永不言敗的精神,以及豐富的知識儲備與實踐經驗。

在青少年教育中,性格教育、意志力教育至關重要。學校、家庭的倍加呵護,使得許多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其中,許多男孩表現得膽小、脆弱,缺少探索精神、剛毅氣質、擔當意識。緩解這一問題,就需要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具體到兒童文學,可以多一些有陽剛之氣的作品,這將對男孩的品質塑造產生積極影響。

一個孩子的人生高度、深度、廣度,不在於順利時有多麼出色的表現,而取決於面臨困境時他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最恐懼、最孤獨、最絕望的時候,就是心靈成長的時候。”相信孩子們讀完“手斧男孩”後,心靈會產生極大的觸動。當然,這部作品同樣非常適合所有家長閱讀,畢竟家長的教育理念將直接影響孩子。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國際部高中二年級學生許若水:感謝被那個逆境推翻和重塑的自己

“手斧男孩”系列是一部溫暖、細膩而且真誠的作品。它關乎成長,主人公佈萊恩在一次次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建立了對自我和世界的新認知,逐漸蛻變為更加勇敢、強大而充滿責任感的男孩。

也許我們永遠不應該感謝逆境,而應該感謝被那個逆境推翻和重塑的自己,感謝自己的堅持和勇氣,再回首也許我們會發現當初的逆境煥發出了不一樣的意義。

當今教育的單一評判標準,使家長和孩子們都陷入了無盡的競爭和焦慮。而擁有對於人生掌控感的方式似乎也只有獲得更高的分數這一種而已。但是布萊恩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孩子們該如何獲得更加自信和強大的人生?在遭遇中去發現機遇,在機遇中克服困難,獲得成長,明確前路,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是非常值得我去持續思考的。(接力出版社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