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引言:

《老子》有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古代的交通比較落後,也沒有現代這樣發達的通訊系統,所以古代的官府想要抓捕逃犯,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發下海捕文書。古代所謂的海捕文書其實跟現代的通緝令作用一樣,上面會記載一些逃犯的基本情況,比如姓名、年齡、籍貫等資訊。除此之外,古代的這個通緝令上面還會有逃犯的互相,也就是““畫影圖形”,以便官民辨識和緝拿。

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古代通緝令上的逃犯畫像其實畫的一點也不像,甚至跟逃犯的面貌有著天差地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個畫師通常都是由縣衙裡的師爺或文書客串的,並不是每個縣衙都能找到專門的畫師,再加上只能透過口口描述的方式作畫,以至於畫出來的形象與真正的逃犯有著很大區別。總之一句話,古代通緝令上的逃犯畫像,基本上都是靠想象力畫出來的。

那麼,這樣一來就很有意思了,既然古代通緝令畫的一點也不像,那這個所謂的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嗎?這能抓到逃犯嗎?

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其實,古代這個通緝令上的畫像作用並不大,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海捕文書上面的這13個字。有了這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更沒有人敢包庇逃犯。至於通緝令上的畫像,古人其實並沒有按圖索驥的愛好,捕快們破案也從來不靠畫像。

在古代的通緝令上,除了逃犯的基本資訊和罪行之外,通常還會有賞金,用於獎勵那些抓獲或者協助抓獲逃犯的人。所以古代的通緝令上,末尾都會有:“詔天下有能告殺人者,賞錢五萬”的字樣。對於古人來說,這樣的賞賜還是非常豐厚的,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難道賞金多就能抓到逃犯了嗎?那這古代的賞金也太好賺了吧。其實,這個所謂的賞金普通人想要拿還是非常難的,古代有專門幫助抓逃犯的職業,這些人就是靠抓逃犯的賞金過活的。雖然說海捕文書上的畫像壓根就不像,可是對於這些以抓捕逃犯為生的賞金獵人來說,這一點其實並不重要,他們只要知道這個逃犯大致逃往那個區域,就能夠追到逃犯。

古代的交通比較落後,人口流動性也很低,在這種情況之下,某個地方如果突然來了一個外地口音的人,很容易就會被當地人給認出來。如果說朝廷下發的海捕文書也發到了這個地方,那麼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外來人會不會是逃犯。在這種情況下,甭管你是不是逃犯,都要先抓到官府去給你驗明正身。只有證明你的真實身份之後,確實不是逃犯的才會被釋放。這樣雖然會抓錯人,但是卻不容易產生漏網之魚。

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古代人口的流動性本身就很低,朝廷對流動人口的管束又十分的嚴格,想要出遠門的話必須得有官府核發的路引。每到一個地方,遇到那些捕快衙役之類的人員,外地來的陌生人首先就要拿出路引,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如果說海捕文書傳到了這個地方,而逃犯當然不可能有路引,這樣就很難逃脫捕快衙役的搜捕。

在封建律法中,對於如何追捕逃犯有著明確的規定,例如《唐律疏議·捕亡律》中,就詳細規定了追捕逃犯的各種手段,以及對各類逃亡者的處罰。而且歷朝歷代,對於追逃的懸賞都比較高,比如經濟比較發達的宋朝,懸賞相對也比較高,達到了五萬錢。這在當時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菲的錢財了,足夠一家三口十數年之需。

古代海捕文書真有那麼管用?瞧這上面寫的13個字,換成你也逃不掉

結語: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古人雖然沒有現代這樣的高科技,可是古人對於刑律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深的,從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十分嚴密的封建律法。古人犯了罪想要逃脫處罰,也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如果真能輕而易舉逃脫的話,那古代的那些大臣被誅九族時,為何不讓家族子弟逃跑呢?這就是因為大臣們知道想跑也跑不了。連這些朝廷大臣都跑不掉,更遑論古代的普通人了,朝廷海捕文書一發根本無處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