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夏朝是奴隸制王朝,主要的社會矛盾體現在奴隸與奴隸主之間,而夏朝的奴隸主要來源於戰場所獲的俘虜。在某些部落被夏朝討伐後,其組織形式依然會被保留,但是,其成員整體會淪落為奴隸。比如:夏啟在討伐扈氏一族後,將其族人罰作“牧豎”,說到底就是:放牧的奴隸。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夏朝貴族擁有大量的田地和奴隸,據史料記載,自少康逃奔虞氏之後,除娶了虞氏的兩個女兒之外,也收穫了“田地一成,奴隸一旅”。少康是寄居之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少康成為帝王之後,其擁有的土地和奴隸更是數不勝數。

夏朝發動戰爭,一方面是為財為奴隸,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掠奪美女,以滿足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這其中,最著名的“紅顏禍水”就是妹喜。當時,夏王桀在討伐施氏一族時,族長聽聞夏王好美色。之後,就安排妹喜以“美人計”換取了“免死金牌”。

在妹喜進宮之後,二人的荒唐行為,著實讓人嘆息。總之,夏朝的滅亡與妹喜脫不了干係。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平民是夏朝的社會基礎,他們的地位要比奴隸高,但是,也會受到貴族們的壓迫和欺凌。而平民與貴族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矛盾。平民的基數很大,民眾的意願很可能會左右王朝的安危。所以,王朝與民眾的關係,不能只有“硬手段”,有時也需要“得民心”。

后羿之所以可以篡奪夏朝的王權,不僅僅是因為太康沉迷打獵,荒廢朝政,還因為,他失去了平民的支援。然而,沒想到的是,后羿並沒有吸取太康的教訓,他同樣“不修民事”,不維護與平民之間的關係。最終,后羿重蹈太康的覆轍,終日遊樂,後被寒浞所殺。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少康殺掉寒浞奪得夏朝皇位之後,因為,他尊重民意,願意與百姓交流。最終,夏朝經濟繁榮,國泰民安,少康也成為了夏朝著名的國君。因平民愛戴少康,在他死後,得以享受高規格的祭奠儀式。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夏朝末年,統治階級“無能”,沒有處理好與平民、奴隸之間的關係,這也導致眾人深感壓力之大。最終,雙方矛盾日益加深,社會矛盾空前緊張。尤其是夏桀的慘無人道,不僅經常搜刮民脂民膏,還沒有能力“攘外安內”,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反觀夏桀,不僅不痛定思痛,還大興土木,都是為了討好妹喜。二人營造奢華宮殿享樂,每日餘音繚繞,花重金收伎樂之人歌舞彈唱。更甚者,妹喜喜歡聽名貴綢緞撕開的“斯拉斯拉”的聲音,夏桀便命人安排只為取樂妹喜。不僅如此,夏桀還與妹喜造酒池行舟,做盡荒淫之事。

文人用筆墨鞭打夏桀的行徑,據說,他常年奉女樂三萬人,背信禮義廉恥,喜歡淫樂婦人。且“積攢”了大量美婦人於後宮,甚至,還收侏儒取樂。夏桀倒行逆施,惹怒民眾,連諸侯國也不願臣服於這樣的君王,以至於,他們紛紛伺機謀反。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然而,夏桀非但不知錯,還更加肆意妄為,做出了一些難以想象的荒唐行徑,可謂是冥頑不靈。據《史記·殷本紀》集解引《尚書大傳》記載:“桀雲‘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可見,百姓對夏桀的恨是牙根兒癢癢,恨不得與之同歸於盡。

對此,朝內的有識之士冒死進言,卻卻被夏桀殺害。關龍逢大人勸諫夏桀:“作為君王應該做好榜樣,愛民節約金錢,向您這樣殘殺無數,一定會遭到報應的。。。 。。。”夏桀氣急敗壞,命人囚禁了關大人,最終,把他折磨致死。

商是夏朝東邊的一個屬國,在商湯的治理下,日漸繁榮,國力強盛。尤其是畜牧業,非常發達,而且,他們善於馴養牛馬,作為主要的運輸工具。在商湯的帶領下,商的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了質的飛躍。一時間,經濟實力超過夏朝。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除此之外,商湯知人善用,提拔明相伊尹為宰相,雖然,他出身低微,但是,才華橫溢。商湯非常看重伊尹,而伊尹也為商湯的天下盡心盡力,不僅為其出謀劃策,還出兵征討周圍部落,一時之間“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的美名,就此傳來了。

商湯看不慣夏桀的所作所為,於是,集結鄰國和各部落預謀取而代之。夏桀深知自己氣數已近,就連他的臣子,都紛紛投靠商湯為求自保,夏朝可謂是險象環生。甚至,“九夷之師”早就看不慣夏桀平日所為,面對商湯的大舉進兵,乾脆不再為夏桀而戰。

商湯趁勢追擊,敗走鳴條,夏朝滅亡。之後,商湯立即召開“景豪之命”,得到了三千諸侯的擁護,順理成章地成為天下霸主。

自此,商湯在夏朝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個更強大的統治王朝。

古代若想奪得天下,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不是軍隊、也不是人才

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就此建立。另外,商湯還建立商都斟鄩,為鞏固政權、兵權,商湯集合重臣在斟鄩並對他們嚴加看守,其目的,也是謹防夏朝後裔作亂。

一朝一代,都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在不斷地更替,不斷地變化,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到什麼時候,擁有民心的君王,他的王朝肯定會長久很多。

有道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主張君王執政應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即為天下趨勢,這在先秦時代,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思想了。

參考資料:

【《史記·夏本紀》、《史記·卷三·殷本紀》、《尚書·商書·仲虺之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