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羅馬與迦太基的名將們為何慘淡退場

“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

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和羅馬簽訂苛刻的停戰條約,條約的簽訂給國內帶來了巨大壓力,對元老院不滿之聲此起彼伏,迦太基的民眾紛紛選擇由漢尼拔來治國理政,畢竟他曾經與羅馬打過仗,並且勝多敗少,多少有些知己知彼。

不過漢尼拔的改革方案觸及了貴族階級的利益,他們作為既得利益者否決了漢尼拔提案,甚至將他流放國外。一代英雄漢尼拔終究落得個流落異鄉的下場。

漢尼拔雖然離開了祖國,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幼時立下的“一生與羅馬勢不兩立”的誓言。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與羅馬締結和平條約的馬其頓王國,多年以後與敘利亞王國結成了同盟,並於公元前192年敘利亞向羅馬宣戰,漢尼拔作為敘利亞的軍師再次參與了戰爭。

然而,沒有采納漢尼拔戰略的敘利亞在戰鬥中敗下陣來,從此漢尼拔便踏上了被羅馬追殺的逃亡之旅,據說他不想落入羅馬人手中,於公元前183年自盡身亡了,享年64歲。

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羅馬與迦太基的名將們為何慘淡退場

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相傳迦太基的英雄人物漢尼拔自殺的同年,曾經在扎馬戰役中擊敗迦太基、被譽為“救國英雄”的大西庇阿,也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靜悄悄地去世了。

功成名就也會受到誹謗

在扎馬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西庇阿凱旋時,人們都稱讚他為“阿非利加征服者”,以迎接救國英雄的排場慶祝他的迴歸。人們為了歌頌大西庇阿的功績,多次提議讓他擔任終身執政官或終身獨裁官,可是淡泊名利的大西庇阿都一概回絕了。

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羅馬與迦太基的名將們為何慘淡退場

大西庇阿

因為他清醒地知道,卡米盧斯時期的人們起先也是如此狂熱地追捧立功者,可民眾們越是狂熱,越會催生對這種名人效應心懷不滿的人,這在羅馬都是有前車之鑑的。

果不其然,從古至今人性都是相通的,在大西庇阿受人追捧之際,一位被後人稱作“老加圖”的人出現了,他的原名叫波爾基烏斯·加圖(前234一前149),每次一旦有輿論追捧大西庇阿,他就會危言聳聽道:“大西庇阿是一個想要搞獨裁政治的危險人物。”即便大西庇阿三番五次地以辭職來自證清白,加圖還是不願相信他。

大西庇阿擔心的事情終於出現了,他非常不願意攪和在這些流言蜚語中,因此在固執己見的加圖的中傷與詆譭之下,大西庇阿漸漸開始收斂鋒芒,不願意做一些拋頭露面之事。比如,在敘利亞同羅馬的戰爭中,大西庇阿的弟弟盧基烏斯是當時遠征軍的統帥,大西庇阿以弟弟的參謀的身份隨同出征,並沒有擔任指揮官。

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羅馬與迦太基的名將們為何慘淡退場

儘管大西庇阿謹言慎行努力讓自己不要引人注目,卻終究還是沒有逃脫被彈劾的命運。事情的起因是他的弟弟盧基烏斯被人懷疑有不正當的金錢問題。獲得勝利的盧基烏斯,被人指認有從敵人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三世那裡收受賄賂的嫌疑,且這種懷疑也波及隨軍出征的大西庇阿。

當大西庇阿被誣陷有罪之時,一直沉默的他終於忍不住開口為自己辯解了,他說:“沒有人關心15000塔蘭同的賠償金的來歷,卻一定要追究區區3000塔蘭同的去向,這算怎麼一回事呢!”

心灰意冷

他的據理力爭,使得針對大西庇阿兄弟的風言風語漸漸消失了,不過經歷過世態炎涼的大西庇阿已經心灰意冷,對羅馬的高官厚祿已然不再留戀,他選擇隱居遠離俗塵紛擾,終身不再回到羅馬,最終靜靜地度過了他53年的生涯。

相比起漢尼拔的悲慘結局,大西庇阿算是幸運了,不問世事的退休生活,總比被流放甚至被迫自殺要好太多。但是諷刺的是,古羅馬與迦太基的兩位名將,不僅沒能獲得高官厚祿的美好結局,卻反而以如此悲涼的方式慘淡收場,這樣過河拆橋的情景不得不令人深思。

尤其是迦太基的民族英雄漢尼拔,本有拳拳報國之心,卻落得個被迫自殺的結局,實在令人扼腕感嘆。

更令人諷刺的是,羅馬人善待敗將,對敗軍之將能做到寬鬆,但對大獲全勝的名將卻百般挑剔,各種流言蜚語不斷,實在是令英雄們寒心。

以至於後人們借鑑歷史,看到了這些前人們的倒黴結局,不少後世的梟雄們也就不願意再做聖人了,索性囂張到底,趁著在位置上風光的時候,大撈特撈一把,寧可落得個自己作死的結局,也總比受人擺佈要好得多,起碼享受到位了。

還有些理智的軍事家,從中汲取了教訓:那就是傑出的軍事指揮者不能受困於愚蠢的文官集團,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因此拿破崙弄明白了這一點,透過霧月政變上臺,而南北朝時期的宋武帝劉裕也更是上道,早早就做好了安排。

救國英雄們悲哀的末路:羅馬與迦太基的名將們為何慘淡退場

拿破崙“霧月政變”

墓誌銘

關於晚年的大西庇阿,歷史上幾乎沒有記載,他的死因人們也無從得知。唯一流傳下來的故事是,大西庇阿拒絕被安葬在羅馬先祖的祖墳中,並且他的墓碑上刻有這樣的墓誌銘:

“忘恩負義的祖國啊,你不配擁有我的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