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作為領軍人物,要有慧眼識英才的能力才能創造大業,這一點我們從劉備身上就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時期,劉備本身的特點與優勢比起曹、袁兩家並不突出,但是相對來說,劉備識人的本領卻是別人無法媲美的。

諸葛亮作為千古風流人物,一直備受關注,無論是他的空城計還是借東風之事都讓人讚歎不已。然而他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太過念舊情。

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從《出師表》中就可以看出,儘管阿斗無法扶持,諸葛亮依舊盡心盡力效忠,這既是優點也是弱點。

不聽良言終出錯

三國中劉備與諸葛亮的配合可以說是如魚得水相得益彰,識人加上計謀,幾乎是戰無不勝。然而相處越久,劉備越是發現諸葛亮對有才華之人的賞識和認同太過感性識人有誤。

當時馬稷還是一個小小從事,雖然有才卻一直無法得到重用。後因為馬稷對軍事敏感、喜好學習謀略再加上才氣逼人,所以進入諸葛亮視野,得到賞識。

多年處事,劉備對諸葛亮與馬稷都非常瞭解,於是他擔心自己去世後,馬稷會得到重用。便在臨終前特意提出此事,告訴諸葛亮不要重用馬稷,這個人言語輕浮,如果重用容易才不配位,做出錯事耽誤大事,需要再考察一下,仔細斟酌再用。

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諸葛亮聽後雖然放在了心上,但是卻沒有聽從。一來馬稷確實有才幹,二來諸葛亮多年來對馬稷細心培養,對他如同子侄一般親近,自然是信任他的。

因此在馬稷多次出謀劃策後,諸葛亮完全信任了他,給予重任。這一次讓諸葛亮多年策劃功虧一簣,再無力為蜀漢鞠躬盡瘁,不得不說天意弄人。

痛斬馬稷殺猴敬雞

馬稷身為“馬氏五常”中的一人,自幼便才華橫溢。然而頗有才氣的他到了劉備手下卻並沒有被重視,而是做了從事。後從縣令、太守做起,慢慢展露頭角。

建興三年,諸葛亮採用馬稷意見,在討伐雍闓時,採用了殺一放一的計劃,除去了將領雍闓,放過了孟獲等人。

恩威並濟讓南邊的百姓將領心服口服,不敢再造反。馬稷意見得當,讓諸葛亮更加的賞識這個好學聰明的年輕人。

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此時劉備早已經去世,諸葛亮自認為考察完畢,十分信任馬稷,就在出發前不顧眾人建議,提拔他為先鋒統領各軍。

原本只需要堅守水源就可以取得勝利,然而馬稷自命不凡,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造成部隊分置排程混亂。

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卻被責備。

魏明帝曹叡派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最終造成諸葛亮腹背受敵的局面。

這次戰敗後諸葛亮意識到劉備的遺言十分有道理,而且一旦有人不聽調令軍隊將會散亂無章。於是他下令斬殺馬稷穩定了軍心,也打消了一些人的念頭。

文盲大將

祁山之行讓諸葛亮看清馬稷,也讓諸葛亮看到了王平。王平本是曹操部下,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派黃忠對戰夏侯惇,最後將其斬殺。

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王平隨曹操出戰爭奪漢中不幸被捕,後來投入劉備門下。建興六年,王平在馬稷不聽勸後,堅守陣地鳴鼓自持,用一出空城計嚇退了敵軍,保下部隊。

王平被提升後,多次隨諸葛亮出戰取得勝利,讓人們對他更加信服。

延熙七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此時王平已經被委以重任。面對敵眾我寡的現象,諸多將領驚慌不已,想要放棄關隘。王平不同意,冷靜分析情況。

最終馬忠在南中,防備南蠻;鄧芝駐守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在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確保蜀漢安然無恙。

王平一生不識字不會書寫,卻能聽明白歷史典籍,也能口述書籍讓人代寫。儘管出身低微,無才學,但是遇事沉著冷靜可以從容對待,有大將之風,從始至終行得端坐得正。

諸葛亮斬殺一個曠世奇才,提拔一個文盲大將,16年後挽回蜀漢江山

然而王平也有弱點,性狹侵疑,為人自輕,於公元248年去世。

小結

諸葛亮破格提拔文盲大將的無意之舉,卻為蜀漢留下一線生機。這位不識字將軍,在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最終鎮守漢中,等到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王平一舉退敵,累封安漢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