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漢高祖劉邦少小有大志,年輕時便很有出息,怎麼會

40幾歲時才有出息呢?這屬實是偏見,不過是有人更喜歡項羽,而貶低劉邦罷了。

一、雞鳴狗盜

在談劉邦少小有出息之前,必然先要談及一個故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如今也是一個成語,被稱為

“雞鳴狗盜”。

戰國時代,天下列國有四大公子,分別為: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自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開始變法,秦穆公之後衰弱許久的秦國再次崛起,而後面的秦惠文王等人,也是繼承先輩之,奮發圖強,使得秦國凌駕於六國之上,特別是長平之戰後,六國情勢更是危在旦夕。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貴族的明眼人開始網羅人才,增強自己的實力,以圖對抗秦國,挽救自己的國家。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人便是戰國四公子。他們結交能人異士,禮賢下士,十分出名。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當年,秦國扣住了齊國的孟嘗君,不讓其回去,這讓孟嘗君十分著急,卻別無他法,而在此時,他所養的門客就起了重大作用:

他其中的一個門客,擅長學狗叫,深夜之中,將自己偽裝成一條狗,溜入了秦國王宮,將用來獻給秦王的白狐裘給偷了出來,轉而又連忙送給了秦王的愛妃,在這樣一連串的操作之下,孟嘗君算是被釋放了。

被釋放的孟嘗君絲毫不敢耽擱,擔心秦國派人來追,連忙就跑,一路到了函谷關。在古代,若是沒有重大事情,晚上的城門是緊閉的,不能擅自開啟。這讓孟嘗君十分鬱悶,若是被困在函谷關,不能離開,萬一秦王再派人來追,那麼,自己可算是要交代在秦國了。

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孟嘗君的另外一個門客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個門客並沒有別的特長,然而,卻十分擅長學

“雞叫”,當函谷關守城之人聽到雞叫之後,誤以為天要亮了,便打開了城門,於是,孟嘗君急哄哄地趕緊逃走了,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這個事情其實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戰國時代雖然流行

“養士”,而且,戰國四公子也確實禮賢下士,但是,他們也並不是傻子,也絕不是隻要來一個人,說要做他們的門客,便可以的,這自然是需要一技之長的,甭管這特長是什麼,但必須有自己的亮點。

換句話說,他們養門客,必須有一門

“技術活”壓身。為孟嘗君立下大功的“雞鳴狗盜”之徒,一個偽裝成狗可以進王宮偷白狐裘,一個可以裝雞叫騙開城門,足以說明他們的技術精湛,可謂是“爐火純青”。

那麼,為何要談“雞鳴狗盜”這件事情呢?就是想表達一個觀點:養門客的那些人並不是笨蛋,他們的確有財,而且也禮賢下士,卻並非是什麼人都要,你必須表現出自己的優點,哪怕是隻會“雞叫”,但也需要技藝精湛到一定地步,不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門絕活,人家才會接受你。

話題切回到劉邦。

劉邦生在一個農家,父親、兩個哥哥都是種地的,劉邦排名老三,所以被稱為

“劉季”,從小就有一個“遊俠夢”,所以,向來遊手好閒,不願跟隨父親兄長們種地,連自己的父親都嫌棄他是一個“無賴”。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但是,劉邦卻渾然不在意,二十歲出頭,劉邦便離開了家,那個時候,秦國還沒有一統天下,畢竟,秦始皇和劉邦大小差不多,秦始皇當年也還年輕。劉邦離開家,並不是漫無目的亂走,而是準備前去投靠信陵君魏無忌,做魏無忌的門客,畢竟,做了門客之後,就能吃

“白食”了。

或許,這是劉邦想去做信陵君門客的一個原因,但是,應該不是全部原因,而是想要擁有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到了信陵君身邊,無疑這種機會更多一點。

只不過,很不巧,劉邦還沒有到信陵君魏無忌那裡呢,信陵君魏無忌便去世了,換做別人,肯定十分鬱悶,但是,劉邦卻不一樣,他十分豁達,此處不能去,便去他處,於是,他轉頭就去了外黃令張耳處,成了張耳的門客。

要知道,張耳曾經是信陵君的門客,見過的門客很多,不管劉邦為何能夠成為張耳的門客,這已經足以說明了劉邦的本事,要知道,劉邦可是種地都不會,家裡只有薄田和世代種地的家庭,他可沒有什麼背景。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邦的本事了,劉邦不僅僅做了張耳的門客,而且,他竟然和張耳成為了至交好友,門客做到這份上,你能說劉邦沒有出息?

多年以後,劉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張耳的兒子。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二、劉邦混跡江湖的那些年

劉邦和張耳結交時,劉邦可謂是一窮二白,什麼都沒有,但是,張耳早就是魏國名士了,也許,正是因為這段經歷,多年以後,身為常山王的張耳背叛了項羽,投靠到了劉邦的麾下,成為劉邦一統天下的重要助力。

不過,劉邦的遊歷天下,在張耳做門客的那些年,的確增長了劉邦的見識和眼光,或許,劉邦識人的本事和駕馭人的本事,都是在那個時候學會的。

後來,劉邦回到家鄉,依舊如之前那般遊手好閒,秦國一統天下之後,劉邦成為了泗水亭長,年代久遠,我們也無法具體考證泗水亭長相當於一個什麼職位,但是,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成為泗水亭長也是需要考評的,並不是隨意安排一個人,秦國變法之後,制度還是很嚴的。

遊手好閒,被人稱為

“無賴”的劉邦,能夠成為“泗水亭長”已經足以說明他的本事了,什麼是出息?並不是封侯拜相才叫做出息,即便是成為一個地方的村長,別人也會高看一眼,我覺得,這其實就是一種出息。

這個時候,劉邦已經與蕭何成為了好友,蕭何是何人?那是沛縣的主吏掾,與

“泗水亭長”可是有本質區別的,那在整個沛縣都是頭臉人物。劉邦後來的岳父呂老太公搬來沛縣之時,各方都去恭賀,呂老太公家大擺宴席,關於座次的排序,便是蕭何一手擬定的。

畢竟,無論在何時,雖然宴席上面的食物是一樣的,但是,主要座位就那麼幾個,自然要分個主次,於是,蕭何就定下了規矩,賀禮達不到

“一千錢”的,就只能在堂下就座。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劉邦呢?他遊手好閒,根本沒有什麼收入,因此,分文未帶就來了,來就來了,還不想在堂下就座,而是大吼一聲

“賀禮一萬錢”,如果是別人這樣喊,卻又未帶分文,肯定是被當做鬧事的,直接給轟出去了。劉邦卻不一樣,呂老太公直接起身,將劉邦親自迎了進去。

這待遇自然不一樣,歷史上記載,呂老太公是看劉邦面相不凡,覺得未來肯定有大成就,所以不敢怠慢,我倒是覺得,事情肯定沒有那麼簡單,什麼都不瞭解,見都沒有見過,呂老太公如果真的有這個本事,也不需要狼狽地逃到沛縣去了。

況且,呂老太公最後還將劉邦給單獨留下,不用劉邦求親,或許,劉邦那個時候還沒有動這個心思,呂老太公就自己提出,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劉邦,這可是大手筆啊。

劉邦是什麼人呢?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被人稱為“無賴”,整日遊手好閒,四十多歲了還沒有成家,無論如何看,都不會覺得劉邦能有什麼大出息的。

呂老太公是什麼人呢?他搬來沛縣之後,各方都來祝賀,什麼有地位,有名望,當時的沛縣縣令想讓呂老太公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可見,沛縣縣令也覺得自己和呂老太公算得上門當戶對。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差距之下,呂老太公卻堅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邦,那個看著一事無成的劉邦。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我覺得,這其中如果沒有蕭何等人的運作,我無論如何是不相信的。

不管什麼原因,以劉邦當時的地位和所作所為,能讓呂老太公那樣的人親自提出要將女兒嫁給劉邦,已經算得上劉邦的出息了。為什麼呂老太公會捨棄縣令的兒子,而選擇四十多歲的劉邦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加神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劉邦沒什麼錢,但是呢,又十分喜歡飲酒,劉邦經常去兩個小酒館飲酒,每次喝完都記賬,而到了過年該清賬的時候,酒館的老闆卻將賬本直接撕了,不需要劉邦還了。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劉邦威脅別人了嗎?

其實不是,因為酒館老闆發現一個神奇的事情,只要劉邦光臨,小酒館的生意就會特別特別好,顧客會非常非常多,這些人可不像劉邦那樣每次都賒賬的。

劉邦只要常來,他喝的酒錢與帶來的生意相比,自然是不值得一提了。

劉邦混跡於江湖的那些年,可謂是格外出彩,雖然人家看似什麼都不做,但是,身邊卻聚集了各種朋友,而這些人都成為了漢朝的功臣。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三、劉邦的膽色

由於項羽的存在,很多人都覺得劉邦沒有人品,就是一個無賴。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項羽是一個悲情英雄,本來大好的形勢,鴻門宴一時心軟,放了劉邦,最終被劉邦取而代之,所以,人們很同情烏江自刎的項羽,從而鄙視劉邦。

但是,劉邦真的那麼不堪?項羽真的光明磊落?在我看來,項羽鴻門宴放過劉邦,並非是什麼心軟,一個坑殺二十萬秦軍的人,絕對不是心慈手軟之人,他只不過是看不起劉邦,覺得劉邦不足為慮罷了。

事實上,蕭何、韓信、張良這些人追隨劉邦,劉邦又豈能真的會只是一個

“無賴”?蕭何,可是歷代丞相的標杆!韓信是歷代兵家的標杆!張良是歷代謀士的標杆!

劉邦到底有多猛呢?孤身入韓信大營,什麼都不需要,直接就將韓信的大軍全部帶走了,不知道為何很多人看不起劉邦。不過,韓信也很猛,大軍被劉邦帶走了,人家自己迅速又發展一批出來,繼續戰無不勝。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其實,劉邦的膽色並不是後來才看出來的,在過去就可以看出來:

一個農家子弟,文化也沒有,卻敢遊歷天下,卻敢與魏國名士張耳成為好友!

在呂老太公、以及沛縣各方大佬面前,直接胡說自己

“賀禮一萬錢”,都算得上膽大包天。

他最大膽的是,他奉命押著一部分人去驪山,但是中途有人逃跑,劉邦也很乾脆,不是跑嗎?我乾脆放了你們所有人,都跑吧。當然,這樣也是有代價的,劉邦是有家不能回,只能躲在山裡。

不過,一般人肯定嚇死了,也只有像劉邦這樣的人,才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這就是劉邦的膽色,而他後來起義的之初,所需要的力量,大部分都是依靠這些人,這些他放跑的人成了他起義的成本。不要覺得,這些人跑了之後,一直跟隨劉邦的,當時跟隨劉邦一起走的,只有十來個,後來那些人是聽聞劉邦起義後,又來投奔劉邦的,可見劉邦的魅力。

有這樣的膽色和魅力,豈能說劉邦沒有出息?

為什麼劉邦四十幾歲才開始有出息?這和“亂世出英雄”是否有關?

最後

在我看來,劉邦雖然不務正業,但是,能和張耳那樣的名士成為至交好友,便算是出息了,成為

“泗水亭長”也是一種出息,娶了呂老太公的女兒更算是一種出息。

只不過,劉邦後來成為了漢高祖,可謂是有大出息,往往讓人忽略了之前他的小出息,所以,才會誤以為劉邦

40多歲後才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