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虛構的七擒孟獲第二章

歷史上被虛構的七擒孟獲第二章

依照正史記載,諸葛亮是在五月渡瀘之後才和孟獲進行接觸戰。但在野史傳說中,二擒孟獲的戰役,發生在渡過瀘水的時候

被釋放的孟獲,再度集結各“洞”酋長,退到瀘水南岸建立新防線。他的作戰計劃是蜀軍若勉強渡過瀘水,必使戰爭成為長期對抗戰,遠征軍師老則疲,更何況水土不服戰鬥力必急速下降,孟獲將趁機發動猛攻,便可徹底擊潰諸葛亮大軍。

諸葛亮早料到孟獲的作戰心理,因此下令全軍撤離瀘水,到較陰暗涼爽的地方駐紮避暑,對孟獲的積極挑戰,表面上來個相應不理。

葛亮仍暗地裡命令呂凱詳細調查周邊地形。呂凱在瀘水下游找到一個叫做流沙口的地方、流水較緩,河底也較淺,面且對岸的夾山地區,正是敵人運糧的主通道。深知此地利的孟獲,為何會愚笨到把重要的糧道,設定在此不利地形上,顯然是小說家的虛設。

歷史上被虛構的七擒孟獲第二章

這個時候、好負責後勤支援的馬岱大軍(馬超之弟),運送補給品到前線,諸亮便下令這個精銳的生力軍、渡河襲擊孟獲大軍。(戰場上各軍營職責分明,諸惠亮調動沒有心理準備的勤務大軍成為先鋒部隊,其實是兵家大忌,這也可能是小說家想象之言。)

野史記載,馬岱大軍乘夜渡過流沙口,向夾山襲擊,使孟獲軍的糧道遭到阻斷。孟獲下令忙牙長向夾山反攻,卻又為馬俗擊潰,忙牙長當場被殺。

孟獲又下令第二軍的董荼那部眾,迎擊馬岱大軍。由於諸葛亮的主力部隊乘勝渡過瀘水,董荼那曾遭諸葛亮釋放之恩情,無心對抗,便自行收兵向南撤退。

孟獲以董荼那違反軍令,欲斬殺之,幸其他酋長求情,改為處罰一百大杖。令其閉門思過。

受過屈辱後的董荼那,對孟獲更為不滿,特別是其族人,幾乎全部主張向諸葛亮投降,以報受辱之恨。董荼那乃率領自己部落之親信,襲擊孟獲的大本營,再度生擒了孟獲。

諸葛亮似乎早預期孟獲自家陣營中,會有窩裡反的事件,所以輕鬆地等待董荼那生擒孟獲求降。

歷史上被虛構的七擒孟獲第二章

賞賜並遣返董荼那部隊後,諸葛亮問孟獲的感想,孟獲表示被自己人所害,因此相當不服氣,諸葛亮便下令無條件釋放,讓他捲土重來。

此段記載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馬岱的介入違反軍事學上的常識;孟獲對董荼那的處置,顯然屬於漢式的軍法,和南蠻軍的部落式組織規則顯然有出入;孟獲在處分董荼那後,卻又如此疏於防衛,更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