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對當時的蜀漢的打擊是巨大的,這個打擊是有兩個方面組成的,這其一就是硬實力上的打擊,當時也是直接損失了五萬精兵,可以說這樣的損耗對於當時家底本來就不厚的蜀漢來說,無疑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重創了。

這其二就是蜀漢大量的人才上的損失,這其中也包括劉備在精神上的一蹶不振,以及後來我們的劉備的生病離世,所以這才是當時的蜀漢一蹶不振,可以說三年內都沒有走出夷陵之戰陰影的關鍵原因吧,當時夷陵之戰劉備的部署是這樣的。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當時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三萬士卒作為先頭部隊進行衝鋒,而自己則是率領一萬士兵在後面跟著,再到後期的趙雲率領一萬士兵作為後續增援部隊進行增援。當時也是在進入吳境之後,當時我們的劉備也是派遣黃權帶領出去部分兵力。

駐紮在江北這個地方,為了防禦曹丕這邊的進攻,也是派遣馬良去勸說五奚蠻族首領沙摩柯帶領一萬人加入這場惡戰。在夷陵之戰我們的劉備被陸遜打敗後,這時的劉備也是隻身逃回白帝城,這時收集一下潰散的部眾,再加上後期趙雲帶來的增援兵力。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一共才兩萬人左右。可以這麼說這就是當時劉備能夠調集的所有人馬了,當時的這部分兵力也是在劉備病逝後,留在了永安這個地方,也是為了防禦東吳當時的入侵。所以說夷陵之戰過後,不僅可以這麼說當時的劉備的精銳部隊幾乎是全軍覆滅的狀況。

而且當時的將軍馮習、張南、傅肜、馬良、沙摩柯等人的戰死,再加上黃權投降到了曹魏,杜路、劉寧等人也是投降到了孫吳。可以說在這種非常不好的情況下,當時的蜀漢已經是徹底崩潰了。而我們的劉備也是惱羞於夷陵之戰的慘敗。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不久後得病離世。當時的夷陵之戰是在漢中之戰之後的,此時的蜀漢可以說是已經精疲力盡了,而且又在襄樊之戰後這種幾乎崩潰的情況下,再次發動的自殺式的戰役,所以嚴謹的說夷陵一戰可以說是徹底斷送了蜀漢的命運。

所謂後來我們看到的一蹶不振,也是在所難免的結局。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時的戰爭,我們想要取勝一場戰鬥,那麼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所謂的軍心和士氣,記得曹劌在論戰中說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這樣的說法就是說打仗完全靠的就是軍心和士氣取勝的,同樣的比如當時的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的破釜沉舟,也正是因為了提升當時的士氣和軍心,這才是鉅鹿之戰為什麼我們的項羽能夠取勝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麼現在的夷陵之戰我們的劉備可謂是大敗,5萬的精銳士兵可以說是全軍覆沒,導致當時整個蜀漢政權直接震動,所以說這場戰鬥損失的不僅僅是人員上損耗,而且所帶來的心理上的損失同樣也是巨大的。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這就具體體現在對未來的憧憬是充滿悲觀情緒的,更體現在對外的戰爭可以說是再也不敢貿然出戰了,更加體現在軍隊上可以說是失去了對戰爭勝利的信心。那麼我們好好想一下一隻沒有軍心和士氣的殘餘軍隊,那麼它還能有何作為呢?

其次換句話說,當時的夷陵之戰也是讓劉備徹底名譽掃地了,我們知道劉備那可是一世梟雄啊,不僅身經百戰,而且作戰經驗還十分豐富,可以說我們的劉備從黃巾起義的184年開始,到最後這夷陵之戰爆發的221年為止這段時間。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已經在戰場上摸爬滾打37年這麼久了,我們想想這樣一個老兵油子,經驗還十分豐富的統帥,並且還能在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兩戰中擊敗過奸雄曹操的劉備,居然在這小小的夷陵之戰中,輸給了那名不見經傳的陸遜,並且還輸得這麼的慘敗。

所以說這讓劉備這張老臉到底往哪擱啊?所以綜上所述,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像劉備這種君主兵敗後憂憤身亡,並且還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幼主的失敗案例可謂是比比皆是的,並且遭遇到這種情況的政權的種族也是不少。

夷陵之戰後的蜀漢一蹶不振,但劉備僅損失了5萬人,這是怎麼回事

比如袁紹這一族,劉表這一族,幾乎當時都是迅速分崩離析,到了二世就亡了。還有就是劉備在臨死前,當時的蜀漢的情況說句不好聽的話,真的是離亡國也就只差那麼半步路了,只不過幸好得到當時魏吳兩方在交戰。

那段時間可以說是無暇顧及蜀漢這邊,而當時的諸葛亮等人也是殫精竭慮的出策略,竭盡全力去保太子劉禪,所以後來的蜀漢也就在這種極其危險的情況下慢慢熬了下來,又延續了其四十年的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