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連中三元,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所謂連中三元,是指一個人在鄉試、會試和殿試當中,都取得了第一。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在這當中,鄉試的第一名被稱為解元,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殿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能夠取得其中任何一個,都是無比的榮耀。如果能接連取得三場考試的頭名,那就更加難得了。真正能夠連中三元之人,在整個上千年的科舉歷史上,也只有十五個人而已。

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連中三元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難得的成就,叫做連中六元!

所謂連中六元,就是指在六場考試當中,都取得頭名的成績。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除了正常三元之中的鄉試、會試和殿試之外,還有鄉試之前的縣試、府試和院試。這三次考試,也被稱之為童試,只有透過這三場考試之後,才能拿到參加鄉試的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

類比現在的教育體系,如果說鄉試是高考的話,那麼縣試、府試和院試,就等同於小升初和中考。只有通過了這三次考試之後,才能有資格真正參加科舉。

按照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一個讀書人要參加科舉,第一場考試,名叫縣試,由當地知縣來主持。這次考試,考生需要填報自己的相關資訊,包括自己的祖上三代的履歷。同時還要與其他四個人結成保單,五人互保,一旦其中某個人作弊的話,直接實行連坐制。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府試和縣試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監考官由知縣變成了知府。

透過這兩場考試之後,考生就有了最基礎的童生身份。別小看這個最基礎的童生身份,古代很多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只能是這個身份,無法再進半步。比如明代著名的海瑞,就是奮鬥了小半輩子,直到三十五歲的時候,才得以再進一步,然後青雲直上。

之後,接下來的考試,名叫院試。所謂院試,在考試方式上和之前的縣試、府試差不多。但在院試當中,負責監考的,就變成了各省的學政大人。所以通俗一點來說,縣試就是縣裡的考試,府試就是市裡的考試,而院試,則是省裡的考試了。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如果能透過院試,這個時候,考生的身份,就會由童生變成秀才了。

秀才雖然不是官,但這個身份,卻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古代,一直分為士農工商四種人。成為秀才,是作為士的最低門檻。成為秀才之後,可以免除所謂的徭役。別人去幹活的時候,你就可以在家悠哉看書。在見到知縣這種等級的官員時,也無需下跪。更實惠的是,秀才的家庭,可以無需交公糧,這在古代的時候,可是一件令無數人羨慕的事情呢!

如果能夠在縣試、府試和會試三次考試當中,一口氣過關,同時全都摘得頭名的話,就可以被稱之為小三元了。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相較後面鄉試、會試和殿試的大三元來說,小三元的難度,雖然小了很多。但如果將兩者連起來,成為所謂的連中六元的話,那這個難度,可就太高了。畢竟,就算是歷史上那十五個能連中三元的人,他們在透過前面三次考試的時候,往往年齡較小。想要考中頭名,實在是有點難。

所以,在整個上千年的歷史當中,真正完成了連中六元這種壯舉的,就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明代的黃觀,一個是清代的錢棨。

明代的黃觀,是歷史上第一個連中六元的人,時人稱之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黃觀高中狀元之後,曾歷任翰林院編撰、戶部右侍郎等職。可惜黃觀運氣不太好,趕上了明朝那場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打進南京後,黃觀誓死不降,帶著妻女直接投江殉難了。因為黃觀誓死不降,所以朱棣後來直接剝奪了他的名號,直到萬曆年間,才得以平反。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相比之下,清代的錢棨,同樣命途多舛。錢棨出身書香門第,少年時多次參加縣試,都直接落榜。直到32歲那年,才以頭名的成績通過了縣試、府試和院試這三場考試,連中小三元。但接下來,當拿下小三元的錢棨去參加接下來的鄉試,卻又意外落榜了。而且接下來十五年當中,錢棨先後參加了五次鄉試,竟然無一次透過。直到十五年之後,已經47歲的錢棨,才通過了鄉試。不過這一次,錢棨卻是以頭名的成績透過。而且在接下來的會試和殿試當中,也拿下了第一,成了歷史上的第二個連中六元者。

可惜的是,錢棨拿下連中六元的榮耀後,命運卻更加坎坷了。當時正是乾隆皇帝在位,著名的大貪官和珅當權。對於連中六元的錢棨,和珅本來想將其招入門下。奈何錢棨自視清高,直接拒絕了和珅的招攬,也因此在接下來的很多年裡,遭到和珅的打壓,官位始終是升不上去。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直到嘉慶年間,和珅倒臺,錢棨才被嘉慶帝委以重任。但也正是在和珅倒臺的這一年,錢棨死在了雲南任上,終年65歲。

這麼看來,連中六元,雖然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至高成就。但達成這個至高成就的兩個人,似乎後來命運都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