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漢高祖

劉邦,晚年

準備廢黜太子,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

廢長立幼

多是取亂之道,

群臣

極力

勸阻。

但是,

高祖都不予理睬。呂后得知後焦急萬分,派哥哥建成侯呂澤一再要求留侯張良想個辦法。

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張良說

“這

不能順從皇意,也不能與皇上做

口舌來爭辯。現在

皇上

的威望尚且

不能招撫的只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年事已高

他們認為陛下為人傲慢

所以隱居山中誓不做漢臣。假使閣下能不惜金錢寶玉,請太子寫一封親筆信

尋一個高士潤色

派一位

能言善辯

的使者去邀諸他們,我想他們會答應來的

若肯出山

他們不時陪同太子入朝,而且

故意讓皇上看到,

太子能與這樣的高士論道,

對打消廢黜太子或許會有所幫助。

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呂后

張良所言

卑辭厚禮迎來商山四皓。

漢高祖十二年,高祖身體狀況日益惡化

因此也就愈發急著廢黜太子。而太傅叔孫通引用古今事例為廢黜太子力爭,高祖表面上答應不廢黜太子,心裡卻不以為然。

這一日

酒宴開始後

高祖讓太子在自己身邊侍奉,四皓

隨侍在太子身邊,年紀都已超過八十歲

鬚髮盡白

器宇不凡。

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漢惠帝險遭劉邦“廢黜”,帝王師一計解之

高祖見這四人不覺奇怪,問

“他們是什麼人

四皓馬上上前各自報出姓名,分別是東園公、用裡先生、綺裡、夏黃公。高祖不由大驚地說

“朕邀請諸公有幾年了,諸公卻為躲避朕而隱居深山

現在諸公為何卻願意服侍我兒

?“

四皓異口同聲說

“因為陛下一向輕視讀書人,經常任意亂罵,臣等不願無故受辱,所以才隱居深山。現在聽說太子為人仁孝

恭謹有禮

尊重士人,天下人無不希望為太子效死命,因此臣等願意出山侍奉太子。”

高祖說

“那就煩勞諸公輔佐太子。”

四皓一同舉杯為高祖祝壽,

然後又一

起向高祖告辭。

高祖望著他們的背影說

“有他們四人輔佐太子

太子羽翼已成

很難再改變了。”

故事評析:

太傅叔孫通引用古今事例為廢黜太子力爭

哪想到

漢高祖是多麼聰明的人,何須叔孫通舉古今例證,才知道不可輕易廢太子呢?舉古今例證,必定會提到某君聖明,所以天下大治

某君昏聵

所以天下大亂。高祖時代天下治亂的徵兆未顯,就已斷定高祖昏聵而非聖明,

誰會

甘心承認自己是昏君呢?

這就是叔孫通太拘泥儒家教訓,以致諫言反而為高租所接納

商山四皓願意為太子效命,那天下莫不爭相為太子犧牲,所以日後治的端倪,已清楚的顯現在高祖心中,既要為漢室千年天下著想,高祖還能顧私情成全趙王母子嗎?

傳記曾記載,張

晚年不吃五穀

專心學習神仙道術

最後隨商山四皓一同仙去。由此看來良與商山四皓屬同一流人物

彼此相契

所以即使張良不輔漢室

四皓中有人因佐漢室而顯達

他四人絕非長久隱沒山野之輩。太子地位穩固,漢室社稷才能穩固

張良輔佐漢室之功圓滿

而後才能了卻與四皓一同的心願

所以四皓不僅是為輔太子而來

也是為成全張良而來。

像這般千古高人的行事

哪是一個只知讀死書的書生依常理而得出的結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