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引子

“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意思是說,只要把楚國兵器上的鋒刃摘下來,就足以熔鑄為九鼎。

從楚國背靠銅綠山而迅速崛起的軌跡中完全可以證實,

楚莊王一點沒有誇大其詞

一、貧弱立國

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國的開端極其的卑微與弱小,

封賜時僅僅是

公侯伯子男

第四級:子

疆域不過五十里,小的可憐。當時

熊繹被封為楚子後

祭祀是不可缺少的程式,廟堂建成之後,才發現窮得連當作犧牲的牛都找不到,這還能成果所謂的

“國家”嗎?要錢沒錢,開國君主

熊繹

別無他法,只好率三五壯士到隔壁的

鄀國

順手牽牛盜來一頭。如果

鄀國

找上門來丟人可丟大發了,於是趁著夜黑風高急匆匆殺牛祭祀。按照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規矩,祭祀只在白晝。

從那以後,楚人竟形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習俗:所有祭祀,都在夜間。不能不說這都是弱小和貧窮惹的禍。

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然而,就這麼個最不起眼的彈丸小國,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在幾百年之間,

到春秋初葉的楚子熊通時代

已經不讓於任何一個大國,成為不容忽視紛紛側目而視重要政治軍事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當初的星星之火是什麼?

《左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看似荒唐實則很有意義的著名外交事件:當年鄭文公朝見楚成王,國事完畢歸國,楚成王盡顯慷慨大方,贈送了

1000斤銅給鄭文公,按照今天的價值估算,在人民幣3萬元左右,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說並不算特別貴重的饋贈。但是在

鄭文公返程的途中,楚成王卻後悔了,於是派人快馬加鞭將其在半路攔截下來,與其約定:“此批銅只可鑄禮器不可鑄兵器。”

當時楚成王的心裡

一定

特別想

收回這些銅,但這樣做不僅將得罪鄭國,還將成為天下人的笑話

於是作罷。

二、青銅發家史

青銅在那時最主要的用處有兩個,祭祀和武器。但從戰略意義上講,冷兵器時代,青銅比

石制、骨制和木製的兵器相比,

優越性無以倫比,戰場上更是銳不可當

公元前704年,熊通先發制人周天子,公然要求晉升爵位。周天子自認顏面何在?斷然拒絕,

熊通也是狠人一個,自立為王為楚武王。周平王動遷之後對各路諸侯的統治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敢直接向周天子叫板僭號稱王的,熊通是第一個。

當然楚武王的“無禮”之舉,自然有他的合理性,在政治上就是楚國十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就是擁有極其豐富的銅礦作為物質基礎。

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楚國的銅來自於銅綠山。目前湖北大冶境內。

中國境內的銅礦相對集中,湖北一代的銅礦佔據三分之二以上。

楚國的崛起之路有著豐富銅礦的加持披荊斬棘無往不利。青銅器農具更多荒地被開墾,糧食多了人口也多了,青銅器兵器

伴隨著彪悍善戰的楚人衝鋒陷陣,開疆拓土

戰無不勝。

在湖北隨州境內,因為發現了曾侯乙墓而震驚世人,和現在發現三星堆的震驚程度不分伯仲。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至尊就是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至今還能演奏出動聽音樂、重達四噸的青銅編鐘。曾侯就是當時的曾國國君,曾國就是被周天子分封在湖北境內的隨國。

三、武力征伐

為何周天子會分封隨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就是因為銅綠山的銅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為了確保銅綠山的銅礦源源不斷供應首都,一口氣分封了十多個天子姓氏

-姬姓的諸侯國,

包括唐、蔡、應、息、沈、隨等

故稱漢陽諸姬

主要職責就是防範楚國將銅綠山據為己有,然而,

“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諸姬之中,

當屬

隨國勢力最強,

諸姬之

首領。從楚武王時代就開始的、楚國與諸國爭奪銅綠山的戰亂,隨國就成了首當其中的戰略目標。楚武王不愧是一代梟雄,並未急於冒進,直到

公元前

706

隨國旱災

居民貧乏的隨侯只能屈膝會盟,楚武王的條件就是晉升爵位,同時已經開始染指銅綠山。兩年後,隨國有負盟約,楚武王二次伐隨,隨軍大敗落荒而逃,但周天子斷然拒絕,楚武王冒天下之大不韙才自立為王。

之後的幾年,楚武王征戰步伐不斷加快,先後

鄖國、絞國、州國、鄧國和蓼國等

取得了不可一世的戰場輝煌,然而在公元前

699年,楚國大將征伐

羅國時,

犯下自負輕敵的兵家大忌,被擊敗,

屈瑕

自感愧對楚國

自縊

而死。

這就形成了子所以楚國戰場所向披靡的一個習俗,將帥戰敗,必定自殺謝罪,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最後一位楚人統帥西楚霸王。

此後的八年時間,楚武王的征伐不發並未停止,

先後掃清了羅國、盧國、鄢國、州國和蓼國

等,正式將銅綠山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於是楚武王開啟了第三次征伐隨國的征程,

然而戰前祭祀時突發疾病,一代崇尚武力的君王死在了征戰途中。但是楚國秘不發喪,更加決絕地向隨國開進,隨侯自知不敵,倉皇投降求和,成了楚國的附庸,自此楚國正式逃離了周天子的控制。

四、問鼎中原

楚武王的繼承者楚文王,不遑多讓,

後滅申國、息國和鄧國,屢敗蔡國,北伐鄭國

——楚國

正式開始

問鼎中原

下一代君主楚成王再接再厲,輕易將

貳、谷、黃、英、蔣、房等

十數個小國再地圖中抹去,這才有了鄭文公被贈

1000斤銅險些被索要回去的有趣的故事。

楚成王生不逢時,遇到強大的齊桓公,承認了他的霸主地位。

不過很快,到了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在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不可一世的超級大國晉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強勢入駐名垂青史的“春秋五霸”行列。

揭秘楚國“問鼎中原”的背後:“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

楚莊王問鼎中原時,

曾豪情壯志地

對周天子的大臣王孫滿

說過這麼一句頗帶威脅意味的話:

“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意思是說,只要把楚國兵器上的鋒刃摘下來,就足以熔鑄為九鼎。

從楚國背靠銅綠山而迅速崛起的軌跡中完全可以證實,

楚莊王一點沒有誇大其詞

楚國的聲勢浩大的赫赫武功征伐中,將五十多個諸侯國納入自己的版圖,疆域大於其他諸侯國的總和,如果不是最後幾任楚王的昏庸無道,剪滅群雄的或許就是偏居西北一隅的秦國了,更不會成就“秦王掃四合”的秦始皇了!

(主要參考書目:

《南方週末》

《史記》《左傳》《楚史》《楚國簡史》《春秋史》《中國先秦銅礦》《冶金考古》《中國青銅器》《黃土與青銅》《大冶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