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要使用項燕和扶蘇的名號?

秦二世元年(西元前

209

年),秦始皇屍骨未寒,大澤鄉起義就爆發了,不可一世的秦帝國拉開了敗亡的序幕。而在陳勝做起義動員的時候,陳勝為了爭取人心,於是詐稱楚將項燕和秦國公子扶蘇的名號。

為什麼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要使用項燕和扶蘇的名號?

那麼問題來了:陳勝為什麼要選擇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發動起義?畢竟,項燕和扶蘇,屬於沒有交集的群體。

當然,當代很多歷史愛好者認為,扶蘇的母親可能是楚人,所以使用扶蘇的名義可以凝聚人心。但是這種說法多是臆測。而個人覺得,陳勝的目的,主要是分化秦朝的力量。

秦楚爭霸

秦始皇橫掃六國的時候,滅亡齊國是最容易的。畢竟齊國沒怎麼抵抗就滅亡了。而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楚國。楚國曾一度讓秦軍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楚人的韌性也是不可小視的:周朝強盛的時候,楚國就敢於和周天子叫板。所以,對秦的征服,楚人普遍是不接受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十二年左右,在這十二年時間裡,秦始皇將秦的苛政推行到了東方六國故地,這讓東方六國百姓苦不堪言。

在當時的民間,有這樣的傳說:那就是秦始皇的長子公子扶蘇是一個寬厚的人,因為公子扶蘇比較認可儒家的學說,而儒家主張仁政。這和以法家為立國之本的秦國之前的君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為什麼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要使用項燕和扶蘇的名號?

所以,對於天下百姓來說,公子扶蘇的形象,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如果公子扶蘇能夠成為秦的皇帝,或許秦會推行儒家思想,這樣,天下百姓的壓力會小很多。所以,扶蘇繼承秦始皇的皇位,成為了秦朝社會的大眾預期。

而隨著胡亥成為秦的二世皇帝,天下人失望的同時,還腦補出了關於李斯、趙高互相勾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為皇帝的傳說。事實上,秦始皇少年時候便和呂不韋、嫪毐等人鬥爭,且遊刃有餘,又怎麼可能會留給李斯、趙高弄權篡改遺詔的機會?更何況,胡亥稱帝如果不合情理,難不成秦朝的滿朝文武一點質疑都沒有?所以,大機率來說:胡亥成為新的皇帝,還真是秦始皇的意志。

重燃希望

陳勝深知反秦是一項大工程。所以,陳勝在反秦的時候,需要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凝聚人心,於是陳勝提出了項燕和扶蘇的名號。項燕的作用是凝聚楚國故地的人心,讓他們自覺參與到反秦大業中。而扶蘇的意義要更大:扶蘇的作用是凝聚秦人乃至其他五國故地的人心,讓他們覺得,想要擺脫胡亥的暴政,就要支援扶蘇。而扶蘇和項燕並立,也可以讓秦人和楚人都覺得,自己的家園不會被對方霸佔。

第二件事則是點燃人們的希望。項燕作為楚國將門世家出身的人物,讓楚人覺得反秦是很有希望的事情,同時,扶蘇的參與,也會讓秦人以及其他五國的百姓看到儒家仁政推行的希望。

為什麼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要使用項燕和扶蘇的名號?

所以,以項燕、扶蘇的名義參與反秦,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先秦時代,華夏處於世卿世祿的社會,很多百姓認為,幹大事是貴族老爺的事情,老百姓不夠格,而且,平民百姓身份帶頭反秦,很難讓人們信服,所以,用秦公子扶蘇、楚世家將領項燕的名義來反秦,可以打消百姓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