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一多半的時間都處在封建君主統治當中,而在封建君主統治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像“千古一帝”秦始皇這樣開創霸業的開啟大一統王朝的皇帝;也有像漢武帝劉徹這樣,為了祖國疆土的統一、安全、擴充套件立下赫赫功績的皇帝;當然也有像隋煬帝楊廣這樣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置百姓民生於不顧的滅國皇帝;還有像唐中宗李顯這樣軟弱不能,讓皇權盡落他人之手的皇帝。而唐朝軟弱的皇帝絕對不止唐中宗李顯一個,其實早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後,唐朝的皇帝就顯示出了頹相,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帝,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接班人,卻沒有遺傳到李世民的英雄氣魄和過人的膽識,最終還是讓李唐政權落到了武則天的手中。有人認為,之所以偌大的王朝落到了一個女人手裡,是唐高宗李治太軟弱了,也有人認為,李治只能說平庸,但絕對不軟弱,只是武則天太強大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歷史上的皇帝不少,但單一的用“好”與“不好”來形容,未免太過片面,人的性格總是複雜的、多面的,而古代的皇帝也不例外,就拿唐高宗李治來說,當年為何李世民要撇開李承乾和李泰,而選擇這個最為“懦弱”的皇子做接班人,正是因為李治具有其他兒子沒有的宅心仁厚,這也是作為皇帝比較重要的一個品質。登上皇位後的李治,在治國理政上絲毫沒有懈怠,從開疆擴土上,對於征討高句麗和百濟,李治採用硬手腕,並且把朝鮮半島都納入了中原版圖當中。而在李治執政期間,唐朝的版圖也達到了最大,這個成績在李世民時期都沒有實現,可見李治在政治上是有一定野心的。

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但是武則天所使用的手段並不是像韋皇后那樣,而是以實力服人。不得不說,在很多決策上,武則天確實在政治遠見上要高李治一頭,而在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相比較其他的大臣,李治更放心把朝廷事務交給皇后武則天來處理,這不僅是對武則天身份的信任,更是對武則天能力的信任。如果這樣就說唐高宗李治軟弱無能的話,未免有失偏頗,只能說唐高宗李治打破傳統的偏見思想,而是把事情交給了更可靠更有能力辦好的人而已。

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而在國家內政上,很多人認為李治被武則天壓了一頭,在某個時期,李治和武則天其實走的時候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路線,兩個人相輔相成,開創偉業。只是不同的是,隋文帝只有獨孤皇后一個女人,因此獨孤皇后大可不必集結自己的勢力,而是心甘情願站在隋文帝的身後。但是武則天和李治又有所不同,李治是性情中人,甚至耳根子還有些軟,早在王皇后和蕭淑妃被打入冷宮後,李治聽說兩人過得悽苦,竟然起了惻隱之心,這讓武則天不得不心有餘悸。要知道,唐高宗李治曾經聯合上官儀等人試圖廢了武則天,雖然最終沒有得逞,但這個念頭卻引起了武則天的無比害怕,所以,武則天必須要強大,才能讓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脅。

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但是在武則天的勢力不斷增強,李治的話語權確實在逐漸減弱,但是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即使武則天佔有絕大部分的話語權,對於唐朝的發展來說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相反,如果換做唐高宗李治當家管事,未必能夠收穫這樣大的效果。所以,即使唐高宗李治展現了“軟弱”的一面,但這種“軟弱”也無害於大唐的發展。只能說唐高宗能夠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個人的權力是小,唐朝的發展才是關鍵。而實事也證明,唐高宗把江山託付給武則天沒有選錯人,雖然在武則天執政的數十年當中,曾差點被野心和私慾所驅使,但最終還是在其晚年,把完整的江山交付給了李氏後人。

因為武則天的襯托,李治被視為軟弱的皇帝,真實的李治果真如此嗎

所以說歷史上真正的唐高宗李治並不是個軟弱的皇帝,而是個理性與感性並存,強硬與審時度勢互通的皇帝,他在該強硬的時候強硬,但是在面臨抉擇的時候也能理性的作出抉擇,他心存仁善之心,胸懷廣闊之量,因此,在唐朝歷史上算是個賢能之君。

—END—

參考內容:

《資治通鑑》

《舊唐書》

《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