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作為一個經常在畢節、六盤水方向往返的人,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六盤水和畢節,這兩個地方的風土、民情,甚至包括方言、口音,都是很相似的。

從地緣來看,六盤水和畢節,都位於貴州西部,黔西板塊,在很久遠的古代,當時沒有貴州,也沒有畢節、六盤水這些行政建制區劃,當時是

水西文明

,也就是彝族最著名的文化圈。

在貴州歷史上,夜郎與水西的故事盡人皆知,但漢代以後, 夜郎古國被漢朝誅滅,而水西文明,一直延續了1400多年,擁有幾個“貴州之最”:

建制最早,世襲最長,佔地最廣,影響最大。

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當時,貴州地界上,有水西、水東的劃分。

以烏江鴨池河為界,也就是如今從貴陽清鎮往畢節黔西方向都要經過的

鴨池河大橋

附近,以西為水西,以東為水東(今鴨池河以東貴陽地區及龍里、貴定和惠水等地)。

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水東和水西長期分治,無論是風土民情還是飲食風物,都各有千秋。但無論從統治時間、勢力範圍還是歷史影響上來說,還是以水西土司為盛,甚至有人稱

“一部貴州史,半部在水西”

水西文明,從一世濟濟到八十五世安勝祖,從最初的蠻長、羅甸王到水西安撫使,封號六更,

歷時長達1474年

。如今的畢節,當時就屬於水西地界,歸彝族世襲統治,疆域範圍一度包括了水城、威寧、大方、黔西等地帶,其中就包括瞭如今六盤水很多的地界範圍。

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時至如今,在

六盤水最南端的盤州市

,雲貴交界的地帶,仍然都還有彝族分佈,深受彝族文化影響和薰陶。

水西土司的祖先,源出昆明的滷氏,後來語轉為羅氏,當時,朝廷也以烏江為界,分為水東、水西二部,羅氏鬼主仍居水西,號為

羅氏鬼國

,故有“安氏領水西,宋氏領水東”。

所以說,在古代貴州的西部,沒有如今這種畢節、六盤水兩市的劃分,基本上都屬於同一個文化區域,受彝文化的影響頗深。

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直到後來的明清時期,特別是明朝置貴州宣慰司,到後面的改土歸流,才發生了變化:

1382年,置烏撒衛(今威寧),隸

雲南都指揮使司

。1383年二月,置畢節衛,隸貴州都司,更烏撒府為烏撒軍民府,改隸

四川布政司

。直到1413年,明成祖朱棣在貴州置布政使司,貴州正式成為行省,畢節自此才屬貴州省管轄。

而六盤水,歷史上同樣處於羅殿國、羅氏鬼國的疆界,一直到明朝,都仍然屬於貴州(水西)宣慰司管轄,後來到了民國,才設定水城縣、盤縣、郎岱縣(六枝老縣城)。

建國後,1964年,才在貴州西部煤藏豐富的六枝、盤縣、水城三縣境內建立煤炭基地,六盤水這個組合性的專名由此而得。

貴州六盤水和畢節,為什麼口音那麼像,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因此,如果瞭解了畢節、六盤水這些地方的歷史沿革和建制,就會明白,

至少在明代以前,畢節地區和六盤水地界,都同屬於水西文明,兩地作為一個整體,是一直延續了1400多年的歷史了的。

明朝後才開始改土歸流,

“分而治之”

,讓各區域形成犬牙交錯的疆界,互為犄角,互有鉗制,從明成祖1413年設立貴州行省,距今也才不過600餘年。

所以,六盤水和畢節的

風土民情、口音方言、祭祀傳統、文化淵源

等各方面,甚至有的姓氏都是同出一宗一族,也就是很正常的了,畢竟,幾百年前,大家都還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