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絡我授權哦~~~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句。

《東宮》原著裡,男主角李承鄞對女主角小楓說:“我們中原有句話,叫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其實說的是和這個一樣的故事。”表達了戰爭對於交戰雙方的傷害,不僅西涼的勇士戰死沙場、不能回家,中原計程車兵也犧牲不少。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南懷瑾在《開始沒落的西方文化》中說:“殘餘的歐洲文化,除了一些歷史的陳跡供人憑弔以外,過去號稱列強的歐洲‘諸侯’之邦,如德、法等國,只留下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的女多男少景象,使人感慨唏噓而已。”則是用這句詩中的內容,引出了戰爭過後男多女少的現象。

甚至,還有人直接用這句詩後半句做作品的名字。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

除此以外,在很多涉及戰爭的作品文章中,這句古詩也經常被提到、引用。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可見一斑。這14字,可謂是從細節方面道盡了戰爭的殘酷。

這句詩出自晚唐詩人陳陶的《隴西行四首·其二》,全詩如下。

隴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春閨 一作:深閨)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發誓要掃滅匈奴,不顧及自身性命,五千穿著貂錦的戰士,命喪於跟胡人作戰的沙場上。

“誓掃”表明了戰士打敗敵人的堅定決心,“不顧”刻畫了了士兵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形象。

由於唐代羽林軍都是錦衣貂裘,因此,本詩中的“貂錦”其實是用借代的修辭手法,來代指精銳部隊。

“五千”是虛寫,並非真的是死了五千士兵,只是為了反映戰爭中的傷亡慘重。為何是“五千”?

西漢名將、李廣之孫李陵在《答蘇武書》中說自己“以

五千

之眾,對十萬之軍”。司馬遷《報任安書》中說:“且李陵提步卒不滿

五千

……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不知陳陶的“五千”是否取意自此。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本詩前半部分,短短14個字,就為了讀者描畫了一個慷慨悲壯、令人感慨的戰爭場面。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可憐那無定河邊的白骨,仍然是閨中妻子夢中思念的人啊!

“無定”是一條河的名字,叫做無定河,在陝西北部。

本詩後半部分,承接前文。前面說,五千貂錦喪胡塵,這五千貂錦都成了無定河邊的累累白骨,而此刻,他們還是春閨夢裡人,說明他們的妻子還不知道他們已經身亡的訊息,還在盼望著他們能夠早日回來。然而,這樣簡單地與丈夫團聚的願望,可能此生都不能實現了。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如果你現在就面對著那春閨裡的妻子,可能你都不忍心把這個訊息告訴她。那麼,當她知道丈夫身死的那一刻,她的心痛絕望是可想而知的。

“可憐無定河邊骨”是殘酷的現實,“猶是春閨夢裡人”是美好的願望,殘酷的現實與美好的願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讀者以情感上的強烈衝擊,令人讀過之後就印象深刻、難以忘記。於是乎,能夠成為千古名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明代文學家王世貞評價此詩:“用意工妙至此。可謂絕唱。”

戰爭的殘酷,經歷過的人都會不忍回憶。如今,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倍感慶幸,好好珍惜。

這14字道盡戰爭殘酷,成為千古經典,後世文學家評價“可謂絕唱”

參考資料:

匪我思存《東宮》

南懷瑾《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絡我刪除。

猜你還想看:

歷史上的《掌中之物》:民國影后胡蝶,與戴笠之間撲朔迷離的故事

長孫皇后:李淵的貼心兒媳,李世民的高情商髮妻

看高陽公主實力演繹,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乾隆皇帝對她說:如果你是男孩兒,就沒嘉慶那小子什麼事兒了

李商隱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