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溼”意江夏 宜業宜居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擦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底色

在武漢,若要問哪裡最“溼”意,江夏當之無愧。位於武漢南大門的江夏,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這裡有三分秀水、三分青山、三分沃壤,36條市級以上河流縱橫交織,22個大小湖泊熠熠生輝,水域藍線總面積368平方公里,佔全市湖泊總面積約45%。溼地面積4。58萬公頃,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的5個溼地自然保護區、6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中,江夏獨佔三席——安山國家溼地公園、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和藏龍島國家溼地公園。

優質的資源稟賦,讓江夏區更加珍視以溼地等為代表的生態環境。2021年底召開的江夏區第六次黨代會提出,未來5年,將深入實施“生態立區、產業興區、創新活區、文化名區、共富強區”的“五區”戰略,奮力建設“五個江夏”。“五區”戰略之首,便是“生態立區”。

於是,人們在江夏欣喜地看到這樣的場景:一邊是湖光山色詩意棲居,一邊是高質量發展一刻不停,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江夏實現了同頻共振。

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江夏區經濟總量跨越千億大關,實現歷史性突破,連續5年榮膺“中國工業百強區”。

江夏區有關負責人說,這是多年來全區上下持續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讓生態優勢轉化為快速發展的優勢,形成帶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優勢,變為增進民生福祉、帶動全域協調發展的優勢的必然結果。

“如今,我們要進一步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未來的發展!”江夏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給他們指明瞭方向,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底。

在《溼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即將在武漢開幕之際,江夏,用實際成績,提交了一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答卷。

■ 植被補植 生態補償 退漁還溼

“鳥兒評委”用腳投票安家百鳥樂園

“冬候鳥先頭部隊已經來了,你看,有豆雁、反嘴鷸……”10月31日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裡,工作人員龍蘇琦一邊透過望遠鏡觀察,一邊興奮地說,“12月和1月是高峰期,那時候才叫壯觀呢!鳥最多的一年是2021年,單小天鵝就達到4900多隻。”那年春節,湖裡到處是來此越冬的小天鵝,住在湖附近的村民們稱這裡為“天鵝湖”。

這一美麗秘境藏在江夏西南隅,良好的生態環境讓503種植物自由生長,335種動物快樂棲息,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鸛、黑鸛、白頭鶴、白鶴、青頭潛鴨都曾在這裡出現。

相隔10餘分鐘車程,便是安山國家溼地公園,這裡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植物16種,鳥類149種,也是一處百鳥樂園。

生態好不好,鳥兒們最有發言權,是什麼讓“評委們”爭相用腳投票?江夏區園林和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揭秘,近十年來不遺餘力對溼地進行植被補植、生態補償、退漁還溼等保護修復是關鍵。

2015年至2021年,安山國家溼地公園一共恢復和提升植被近2000畝:灘塗旁邊種植野蓮、菖蒲、水蔥等挺水植物,水深的地方種野菱、睡蓮等浮水植物,就連看不見的湖底,也種了苦草和黑藻等沉水植物。湖裡投放花鰱、白鰱等魚類,可以吃浮游植物,淨化水質,形成完整的生態鏈。

上涉湖的植被補種成績同樣亮眼:經過近10年逐年修復加上退漁還溼後的自然恢復,目前幾乎整個湖岸線都已經被植物覆蓋,長度約20公里。

生態補償和退漁還湖是另一有力措施。2014年起,上涉湖按照《武漢市溼地保護區生態補償制度》,對溼地保護區範圍內的農田、魚塘等進行生態補償。對保護區內禁止投肥投餌導致的養殖產量下降,和由於鳥兒增多吃莊稼造成的損失,一律按規定由政府“買單”。

2020年,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上涉湖養殖場完成退養還溼,從前的養殖工人全部轉型為湖面管護人員,負責清理湖面垃圾保障水質,對湖岸垂釣、採摘野菱等行為進行勸阻。如今上涉湖的水質已經從劣四類水變成二類、三類水。據統計,安山國家溼地公園從開始實施漁場承包清退工作以來,累計退漁還溼9600畝,取締湖面所有圍網等養魚設施,全面恢復湖面和溼地自然景觀。

保護還在升級:從2021年開始,兩個溼地不約而同進行智慧溼地建設,在原有的傳統監控基礎上,增設AI鳥類識別、聲紋收納、水質監測等智慧系統,用科技手段助力溼地和鳥兒保護。

■ 城中留綠心

生態品質提升承載詩意生活

11月1日,湯遜湖的湖面上,一朵巨大的綠色“花朵”正在盛放。這是一片人工浮動溼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它由複合纖維構成,上面密佈拳頭大小的圓孔,種著能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透過“截汙控源”,恢復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一系列措施,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專案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形成的1。37平方公里的近自然湖泊生態溼地,魚翔淺底、水清岸綠。

不僅自然風光夠優美,這一亞洲最大城中湖還足夠大,122。8公里的超長岸線,供周邊所有居民平等共享。

“衝著美麗湖景,3年前我選擇安居江夏。這期間,我感到湯遜湖顏值越來越高。”家住湖畔的市民吳女士說,每天晚飯後在湖邊散散步,工作一天的疲憊全被湖風拂去。

不僅市民遊客是“忠實粉絲”,就連“天外來客”也被吸引來——去年11月前後,湯遜湖出現了久違的“萬鷗翱翔”的盛況,大批越冬的紅嘴鷗來到湯遜湖,充足的食物,開闊的水面,成為鳥兒們過冬的天堂。

目前,湯遜湖流域治理還在進一步深化,而未來十五年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藍圖”也已呼之欲出,將透過引水工程、環湖景觀提升工程、智慧水務工程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恢復湯遜湖水生態系統,實現水質穩步提升。

在江夏文化大道與金龍大街的黃金十字交點,坐落著武漢市新城區面積最大的公園——江夏中央大公園。公園總用地面積約1586畝,其中水體面積約460畝。建成公園前,這個地塊曾引來不少知名房企高價競購,一旦開發房地產,將會有巨大升值空間。但經深入考慮,江夏區委、區政府最終決定將這塊寶地留給生態、留給環境、留給民生,才在城中心密集建築群中,闢出了這方令人豔羨的綠洲。

健身達人在沿湖綠道上跑步健身,孩子們在遊樂區嬉戲玩耍,老人們坐在湖邊聊天觀景……如今的中央大公園人氣十足,是周邊居民健身休閒的絕佳去處。

江夏區住建局中央大公園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六水和諧”是該公園的亮點。以城湖共融為設計理念,該公園打造了復層多變、開合有致的濱水公共介面,供遊客近距離戲水玩耍、賞荷觀鳥。3。5公里環湖主園路以及360度全視角親水介面濱水景觀道系統,營造出人近水畔的親水空間。“水資源、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景觀相互和諧,展現群魚戲水、蟬鳴蛙樂、水草豐美、波光粼粼的魅力勝景,讓市民在城市中心享受詩意生活,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該負責人說。

■ 湖岸串“寶石”

產業入駐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綜合效益。”江夏生態之美,是最優營商軟環境,當生態“梧桐樹”枝繁葉茂,自然引來鳳凰棲。

湯遜湖旁,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來了!武漢首批啟動的7大“創谷”之一也來了!強力促動江夏區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

作為騰訊在全國佈局的第5家分公司,騰訊武漢研發中心靜臥湖邊,建築為北斗七星形狀。無論是湖側被稱為“大峽谷”的巨型中庭,還是豐富的露臺、明亮高大的玻璃幕牆,都充分強調著人與自然的互動體驗。

由江夏科投集團投資開發的陽光創谷核心區和創谷晶片產業園,居於陽光創谷中軸線上,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未來,陽光創谷將打造為可容納500餘家企業、6萬人就業的武漢最大產業園之一。

江夏科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不少企業因為臨湖的美麗風景而選擇入駐,如武漢智慧教育產業研究院、華域視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等。談到為什麼選址在此,湖北先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明說:“陽光創谷位於湯遜湖畔,自然環境優美,既能提升我們企業的自身形象,也能為員工提供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湖北滴水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杰則表示:“中國文化中歷來有‘聚水為財’的說法,所以公司在選址時一眼就相中了陽光創谷,優美的環境也能讓員工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及時放鬆,提升工作效率。”

環繞樑子湖這條“綠色項鍊”,一批田園綜合體也來了!農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突破口。

小朱灣、楓香雲堡、雲稼慢鄉等一批坐擁山湖資源的特色民宿,像鑲嵌在項鍊上的一顆顆“翡翠寶石”,成為武漢市民週末網紅打卡地,廣受好評。近年來,江夏區積極申報梁子湖國際旅遊度假區,魯湖都市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示範帶已初具規模,鄉村休閒遊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0億元,利用溼地資源以全域旅遊帶動鄉村振興,實現美麗鄉村、產業調整、生態建設、經濟轉型、群眾增收的有機結合。

梁子湖畔,一顆顆沾滿泥土的藠頭被村民採摘洗淨,潔白如玉地端上餐桌,成為一道名副其實的地標性美食。在江夏區打造的9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鏈條中不乏溼地特色產品的身影,梁子湖大河蟹、子蓮不僅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成為江夏農產品的亮眼“名片”,引得萬千食客垂涎欲滴。今年,江夏區子蓮蓮藕種植面積可達10萬畝以上,總產值約5億元,金水祺良蓮藕、味美呆藠頭等加工農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歐美等地。

■ 生於斯 長於斯 守於斯

書寫更精彩的人與溼地故事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護水而美。生於湖長於湖的江夏人,有著水的善良和堅毅。愛水護鳥,彷彿已成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30歲的李佳緣已巡湖護鳥10年,他2013年到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8年後,又被調到安山國家溼地公園工作2年。冬天候鳥高峰期,他每天巡湖一到兩次,記錄各種鳥兒來的時間、數量和生活狀況等,更要格外留意是否有人傷害鳥,以及可能會發生在鳥群中的疫病情況。

他說自己從小在梁子湖旁邊長大,生活在武漢溼地面積最大的區,他對水感情深厚。雖然頂著太陽或冒著嚴寒巡湖很辛苦,但每天看到水天交接、鳥兒翱翔,讓他感到十分幸福。“以前巡湖還經常有村民撈螺螄、釣魚、摘菱角,總得費好大的功夫,才能勸說他們離開。近幾年,隨著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破壞溼地的行為越來越少,這樣的轉變是讓我們最欣慰的。”

上涉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三樓的標本室裡,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標本,則記錄了龍蘇琦和父親接力巡湖護鳥的故事。

2004年,龍蘇琦的父親龍友福承包了上涉湖的魚塘養魚,冬天划船下湖時,撿到一隻翅膀受傷的白色大鳥,當時不認識,就抱回家養了半年多。有人勸他殺掉吃了,他不肯,買來消炎藥給鳥療傷,每天到湖裡抓魚餵食,使大鳥康復。久而久之,人與鳥產生了感情,相處和諧。每次划船下湖,龍友福都會帶上大鳥。

後來,經武漢大學鳥類研究教授鑑定,這隻大鳥正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全球野生種群不到3000只,在教授的牽線搭橋下,大鳥被送到東湖鳥語林飼養,龍友福先後前往看望過兩次。

這件事情給龍蘇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父親對鳥兒的熱愛所感染,他成為了一名生態保護工作者。如今龍友福也轉型成為上涉湖的護湖人員,父子倆一同合力巡湖護鳥。

不只市民護溼積極性高,江夏區更是堅持把生態立區作為戰略之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的路子就走不快,也難以持續”。秉持著這樣的理念,“生態立區”多年來持續作為各項發展戰略之首,從思想上、行動上都得到了重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夏區將繼續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讓生態成為江夏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在這片同時擁有天賦和努力的區域,人和溼地的相遇必將更加多彩,溼地與城市的共舞定將更加驚豔。

撰文:王夫之姜亮平張晟張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