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隱公二年 節選

【經】 夏五月,莒人入向。

譯:夏五月,莒國人攻入向國。

【傳】莒子娶於向,向姜不安莒而歸。夏,莒人入向,以姜氏還。

譯:莒子在向國娶了妻子,向姜在莒國不安心而回到向國。夏,莒子領兵進入向國,帶著向姜回國。

莒國(?—公元前431年),周朝諸侯國,己姓。是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於荊(楚)、吳”。

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後疑似復國,最終為齊所滅。《漢書·地理志》記載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戰國策·西周策》則記載“莒亡於齊”。後齊人以莒為“五都”之一。

在這裡插一個問題,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原型就於莒國有關。這個故事演變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這個事左傳裡也提到了,我在這裡說了,後面就不提了。

春秋時期:《左傳》

中記載:“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莒人形成,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

公元前549年,齊莊公攻打莒國,以杞梁、華周為先鋒。杞梁在戰爭中戰死了。後來,齊、莒談判講和,齊莊公率軍返回臨淄,在臨淄在郊外,遇見迎接丈夫靈柩的杞梁妻,便向她弔唁。杞梁妻認為,如果丈夫有罪,就不必弔唁;如果無罪,則不應該在郊外弔唁。於是,齊莊公就親自到杞梁家中弔唁。

戰國時期:在儒家經典《禮記·

檀弓

》中說,:“其妻迎柩於路而哭之哀”,到此時“哭”這個情節被加入到故事中。

西漢時期:

劉向所著的《說苑》中添加了因“哭”而“崩城”的情節。此後他又在《列女傳》中,又讓杞梁妻“投淄水而亡”。到了西漢時期杞梁妻的故事已經形成“哭夫、崩城、投水”三主要情節。

東漢至西晉時期:

西晉崔豹所著的《古今注》說說“杞都城感之而頹”。但此時的

杞梁

杞梁

妻還都是齊國人。

唐朝時期:唐代貫休的《杞梁妻》一詩中,把杞梁夫妻寫成了秦朝人。至此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從山東變成了北方,時間從春秋變成了秦朝。這個故事發生了重大轉折。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

築人築土一萬里,

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飢魄相逐歸,

陌上少年莫相非。”

元朝時期:

相傳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看見無數白骨,她找不到丈夫的屍骨,於是她就想忘記這些過往的煩惱,就熬製了孟婆湯。上天被她感動就讓她在奈河橋畔熬製孟婆湯,孟姜女至此又變成了孟婆。這個故事越來越離奇,越來越具有文學性了。

明朝時期:大修長城,賦役加重。百姓為發洩不瞞,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範喜梁,新增招親、千里送寒衣等故事情節,使“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基本定型。

這個故事定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又有了新的發生地。現在陝西省銅川市宜君縣還有一個鎮叫哭泉鎮。

地處宜君縣南部,東連棋盤鎮,南鄰印臺區金鎖關鎮,西與太安鎮接壤,北靠

宜陽街道

,總面積135平方千米。在哭泉鎮有兩個個旅遊景點,一個叫姜女泉,一個叫哭泉·孟姜女。

《左傳》隱公二年 節選

向國

,姜姓,在

莒南縣

大店西南,包括臨沂部分,臨沭部分。

透過“莒子娶於向”來說明確了這次婚配是明媒正娶的一次婚姻,娶回來的女子是作為國君夫人的,是兩國為了加強關係,而產生的一次婚姻聯盟。作為婚配的女子,遠嫁他鄉,思念家鄉回孃家,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認為莒子帶兵入向不一定就一定是侵略。而且《左傳》上用的是中性詞“入”,而不是帶有貶義的其他詞。

【經】 無駭帥師入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