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之子,鎮守幽州二十載無人敢犯,玄宗盛讚“有周亞夫之風”

喜歡古典歷史演義小說的讀者都知道薛丁山,他是薛仁貴的兒子,樊梨花的丈夫,其武藝高強,善於帶兵打仗,一生戰績頗豐,演義小說《說唐三傳》(《薛丁山徵西》)講得便是薛丁山文韜武略尚佳表現的事蹟。

然而,歷史上並無薛丁山此人,完全是演義出來的歷史人物。不過,雖然薛丁山是小說塑造的人物,但歷史上卻是有原型人物,那麼薛丁山的歷史原型人物是誰呢?那就是薛訥。

薛訥,唐朝大將,是唐初名將,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薛仁貴的長子,薛訥為人正直,不苟言笑,辦事秉公從不徇私舞弊,深得武則天的重用,鎮守邊關二十餘年,未有敵兵(北部和東北的少數民族)敢來犯界,保邊境大唐百姓安居樂業。

薛訥治軍嚴明,作戰勇猛,被唐玄宗盛讚為“有周亞夫之風”。

薛仁貴之子,鎮守幽州二十載無人敢犯,玄宗盛讚“有周亞夫之風”

薛仁貴影視形象劇照(圖)

將門虎子,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薛訥,最初任職城門郎,後來又被任命為藍田令。武周時期,有一名叫來俊臣之人,是歷史上有名的酷吏,得武則天的信任,故而有許多人總愛巴結他,時有一個姓倪的富商,為了得到某種利益便以重金賄賂來俊臣。作為禮尚往來,來俊臣便下命令讓身為藍田令的薛訥調撥數千石官糧交付於倪姓富商。薛訥認為此舉不合規,他克己奉公堅決不從,頂著壓力上書對來俊臣說道:“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意思說,咱們倉儲的糧食是作為救濟水旱等災害不時之需所用的,怎麼能如此用法,將眾老百姓命當作兒戲,推向危險之境呢?來俊臣看後,也是辦法,雖然多次催促薛訥執行,都被薛訥義正嚴詞所拒絕,這將糧交於富商之事,直到來俊臣被捕下獄也沒有辦成,由此可見薛訥剛正不阿,不懼威脅。

文韜武略,鎮守邊關二十年 突厥不敢來犯 百姓安居樂業

武則天朝代,後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常藉口“奉唐伐周”為名率兵侵襲大唐,搞得大唐北部、東北部邊疆不得安寧,百姓身陷水深火熱之中。薛訥因唐朝名將之後,故而得到武則天的重用,提升薛訥為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命其治理邊境,打退敵軍。薛訥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突厥大敗,懼怕薛訥,紛紛撤軍返回大漠以北。薛訥因功被武則天任命為右羽林衛將軍。

公元701年,薛訥被武則天任命為幽州副都督,後又改任為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睿宗朝,薛訥被李旦升任為左武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著其加強邊防,鎮守邊防,保大唐邊境安寧。薛訥,不負眾望,鎮守幽州二十餘年,東北部及北部的少數民族聞薛訥鎮守幽州,從不敢入關進犯,使得大唐邊境長久相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大唐這樣好的局面,竟然因為與薛訥有矛盾的燕州刺史李進詆譭薛訥而大變。李進素來與薛訥有矛盾,他向朝中侍中、宰相劉幽求詆譭薛訥,劉幽求信以為真便在皇帝面前舉薦時為左羽林將軍的取代薛訥的幽州大都督之職。唐睿宗同意劉幽求的提議,遷薛訥為幷州長史,檢校左衛大將軍。

薛仁貴之子,鎮守幽州二十載無人敢犯,玄宗盛讚“有周亞夫之風”

古代將軍人物影視形象(圖)

這是何許人也?唐代將領,是前宰相孫處約的兒子。雖然貴為唐代將領,但說實話孫是個不善於用兵的人,打仗就更別提了。孫佺初任幽州大都督便急於建立戰功,對於薛訥當年所制定的戰略方針全盤否定,並無視薛訥二十年建立穩定的邊境功勞,還說薛訥這麼多年竟然沒建立軍功,沒有給大唐掙得半點地盤。於是,孫率軍出擊奚族(古代東北方少數民族)和契丹,結果可想而知,唐軍大敗,全軍覆沒。幽州大都督孫以及左威衛將軍周以悌被奚族首領李大輔所擒,李大輔害怕唐朝報復,便將孫佺、周以悌送給了突厥,突厥可汗默啜隨即將孫佺、周以悌斬首。

不聽薛訥之言出兵大敗,全軍覆沒 薛訥不聽他人之言亦遭大敗,將士十去八九

據唐代張所著的《朝野僉載》記錄,其實在孫佺出兵攻打奚族時,薛訥還曾寫信力勸孫佺莫要出兵,信中說道:“季月不宜出兵,大凶啊!”然而,孫在接到薛訥的信,看完之後,完全不相信薛訥所說的話,並且還如此對眾將士說道:“六月宣王北伐,這薛訥他知道個什麼!眾將士,有敢言兵出師不利,散佈謠言者,立斬不赦!”。

到了出兵那一日,一條白色的長虹穿過太陽,高高的懸掛在軍營大門的上方,而到了當天晚上,竟然有一顆隕石墜落於軍營之中,將士們親眼看見兩個異象出現,都覺得有異樣,出兵恐不吉。然而,統帥早有軍令,個個也都不敢說出來。等到軍隊開拔那天,幽州的老百姓竟然發現,莊稼地裡原本的老鷹、烏鴉、鷂子等飛禽都不見了,而是都尾隨著孫的大軍前往戰場。半月之後,孫佺果然大敗,屍橫遍野,而那些尾隨的飛禽“食其肉焉”,數日飽餐之後各自飛往他處。此事蹟也被記載於《太平廣記》,真實性不好說,也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的故事,但卻能突出薛訥的軍事預見性。

薛仁貴之子,鎮守幽州二十載無人敢犯,玄宗盛讚“有周亞夫之風”

薛丁山人物影視形象劇照(圖)

薛訥的軍事才幹是值得肯定的,當然也並非說他沒有失敗過。公元714年即開元二年薛訥上奏摺給玄宗皇帝,請求讓他帶兵出擊契丹,以復置營州。玄宗同意,薛訥率領二萬軍隊從檀州出發進攻契丹。此次出征受到了宰相姚元崇,薛訥帳下左監門杜賓客等人勸諫,認為出兵不合時宜。然而薛訥在玄宗的支援下並未聽取他們的建議,毅然決然的出兵,結果中了契丹埋伏,唐軍大敗,將士十去八九,薛訥僅與數十騎突出重圍,薛訥因此被罷官為民。

再度任用,出兵吐蕃,大獲全勝,創造對吐蕃戰役歷史

後來,吐蕃屢次進犯大唐境內,掠奪大唐物資。為了對抗吐蕃,玄宗重新啟用了削官為民的薛訥,讓其率軍出擊吐蕃。與吐蕃的戰役中,先後多次擊敗吐蕃,並最終獲得了勝利,吐蕃大軍死傷數萬,橫屍遍野,唐軍還活捉了吐蕃將領六指鄉彌,繳獲吐蕃物資不計其數,

薛訥率軍大勝吐蕃一役也是唐朝十幾年間取得對吐蕃作戰的最大勝利,薛訥也因為功勞,被升遷為左羽林軍大將軍,復封平陽郡公

,玄宗還將薛訥的兒子薛暢封為朝散大夫。

鎮守邊防,年老榮歸故里

後來的幾年裡,薛訥一直任職邊防大臣,防備突厥等少數民族,直到北部邊境邊患解除,薛訥才以年老致仕歸家養老,公元720年即開元八年,薛訥逝世,終年七十二。一代將門之後,唐朝虎將薛訥蓋棺論定。薛訥曾被唐玄宗比作漢朝的周亞夫,暫且“有周亞夫之風”。唐玄宗評價薛訥道:“家代名將,國朝元臣,智湧泉源,氣橫雷電。廟堂之上,則寬而有謀,旗鼓之間,則勇而無撓。”(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