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溯源而上的南下漢人

高高山上一坵田,三個田缺列三邊;

汀江閩江九龍江,三江之水此為源。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將軍山在連城縣曲溪鄉境內,主峰海拔1650米接近山頂處,泉流自石隙漫出,源源不絕。好多年前有山民利用泉水,在此開墾出一坵農田。多餘的水透過三個田缺,分流三方,一方向北、一方南、一方向東,終點分別是閩江盡頭的福州、汀江盡頭的潮州、九龍江盡頭的漳州,這座山頂便被叫作“水流三州頂”,蔚成一景。有意思的是,福建境內不過四條大江,除晉江外,另三條江居然都與這一道泉流相關,令人懷想這“一水流三江”的神奇。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當然,三條江的正源都不在這處山頂,但汀江、九龍江兩條江的正源在閩西卻是無疑。汀江正源在距此不算太遠的賴家山,九龍江干流北溪正源離此更近,就在將軍山下。龍巖地域山深林密,水網縱橫。萬千條小溪近80%以上匯入境內的兩大幹流:汀江、九龍江。古代閩人便沿兩江及其眾多支流逐水而居,並由此逐漸統一語言,統一風俗民情,統一地方文化藝術。這就形成了同在龍巖市這一行政區域內,兩條水系兩樣方言兩種風俗各自特色鮮明的現象,也因之成就了閩西文化的多元與豐富。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與汀江流域的客家人不同,生活在九龍江流域的,主要是閩南語系的福佬人及其後裔。客家先民進入閩西,是沿汀江流域而下;福佬先民進入閩西則是自九龍江干流北溪溯源而上。同為中原南下的漢人後裔,福佬先民入閩要早於客家先民,首次大規模入閩是唐初,陳政帶著12歲的兒子陳元光,率5600名河南光州子弟南下平蠻獠,時在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不久陳政之母魏夫人又率58姓軍校馳援。陳政死後陳元光繼續經營閩南一帶,確立了漢人對土著的主導地位,並於唐垂拱二年(686)建立了漳州,擔任首任刺史。陳元光因之而被尊為“開漳聖王”。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大唐垂拱三年(687年)之秋,也即漳州建立的第二年,一支部隊的喧鬧聲驅散了一條大河的晨霧暮靄。刀光劍影中,沿江的荊莽簌簌倒下,沙石移位,禽獸奔逃。如此的大陣仗持續了一月又一月,大約在冬季吧,部隊順利地抵達上游,一個被稱作“九龍里”的開闊地帶。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這是閩西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軍,標誌著中原漢人正式進入九龍江干流北溪上游地域。這條原本無名的江水,因為軍士駐紮插柳為營,一度稱作柳營江。進入九龍里之後,這條河便有了一個豪氣干雲的名字:九龍江。儘管無法考證,九龍里與九龍江得名孰先孰後,二者必然互為因果,且必然與中原漢人密切相關。其時那些土著,那些以蛇為圖騰的閩越人、以神犬盤瓠為圖騰的畲人,是不可能用中原漢人的圖騰“”來為這方土地這片水域命名的。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九龍江干流北溪水道的疏通,為中原漢人大量進入閩西創造了條件,一批又一批的漢人循水路進入閩西,在九龍江北溪上游的各條支流旁生息繁衍,一代又一代與土著碰撞、融合,漫長歲月之後最終同化了土著,一個帶著閩南文化烙印的民系,在閩西九龍江干流北溪流域形成。

福建龍巖地域的“福佬人”,為什麼是閩南味兒,他們是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