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爭議的皇帝。

民間很多傳說笑話他是

市井無賴出身,沒有家庭責任感,不夠朋友,兒女可以不要,親爹可以不管,朋友可以出賣,和親哥也睚眥必報,根本不去理會什麼忠孝仁義,他當皇帝是小人得志。但是,正統的歷史評價說他是

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劉邦劇照

的確, 劉邦的一輩子做了很多上不了檯面的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有不少記載。劉邦早年是一介平民百姓,斬蛇起義,“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成為一代開國帝王。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人生際遇非常人所及,但他那種直率而略帶市井的性格終生未改,比起歷史上的偽君子,劉邦實在是一個有點可愛的“真小人”。

公元前204年,劉邦兵敗彭城,被項羽大軍的追擊,連父親、老婆都被楚軍俘獲。劉邦倉皇逃命途中,遇到長子劉盈(即後來的漢惠帝)和長女(即後來的魯元公主),只好用車載上他們一同奔逃。馬車可不比公交車,馬力大又寬敞。這馬車多拉兩個人,速度就慢下來了。楚軍緊追不捨,劉邦心急如火。兒子女兒沒有了可以再生,自己的小命完了就真全劇終了!抬腳把兒子女兒踹下車。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漢惠帝劉盈畫像

這車伕名叫夏侯嬰(又稱滕公),也不是個好惹的主,人特別軸。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偏的把人拉上來!如此,踹下去,拉上來,踹下去,拉上來,好幾次!劉邦一看,再這麼幹下去,車伕就該踹自己了,由他去吧!兒子閨女還算幸運,撿了條小命,不對,是兩條小命。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夏侯嬰劇照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劉邦為了自己逃命居然寧願犧牲自己的親生骨肉,這簡直讓人不能接受。

如果說犧牲兒女是情勢緊急,迫不得已,那他要煮了親爹喝湯時的那副嘴臉,就更讓人不忍不住上去扇大耳刮子了。

楚漢兩軍對峙於廣武時,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劉執嘉。為了要挾劉邦投降,項羽耍起了無賴,特地做了個高腳大俎(即放在高桌上的砧板),把劉執嘉置於其中,把俎放在高處,讓漢軍看個一清二楚。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項羽劇照

然後,項羽向劉邦喊話道:“你識相點,快乖乖投降,否則我活煮了你老爹!”誰知,裝無賴的項羽發現自己遇到了真無賴,劉邦的

回答很場面,也很義氣,他說:

:“你我都是楚懷王的臣子,懷王讓你我約為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殺你爹,那就請你一定分給我一杯肉湯嚐嚐!”項羽一聽,氣得暴跳如雷,本來就是重瞳的他,差點直接變成白內障,立即要殺掉劉執嘉,幸虧項伯勸阻,才留了他一命。不知道劉太公當時心裡有沒有罵這個乖兒子:真是個鱉孫!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劉執嘉畫像

百善孝為先,劉邦對自己的父親竟然如此,還能有誰比他更差勁?明朝造反的朱棣,就因為他老爹朱元璋的像被掛在濟南城牆上,馬上放棄了用紅夷大炮攻城。同樣都是要當皇帝的人,做兒子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捏?

在踹兒子女兒下車的那次逃亡中,劉邦還欠下一個天大的人情。

這個人情和“一諾千金”的季布沒有關係,但是和他的親孃舅丁公有關係。丁公在項羽手下為將。在彭城之戰中,丁公帶領軍隊,窮追劉邦不捨。眼看走投無路,劉邦知道敵眾我寡,

硬拼肯定不行,最終還是落入敵手。他

向來是個不吃眼前虧的主。自己以前和丁公同在項羽手下的時候,有點交情。於是回過頭打起感情牌:“兩賢豈相厄哉”(英雄何苦為難英雄)!丁公聽了,

思考了一番,決定答應劉邦的請求,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劉邦這才死裡逃生,並得以後來身登帝位。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丁公像

劉邦即位後,丁公自以為對劉邦有大恩大德,前去拜見劉邦。劉邦見到久別的恩公,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小子見我發達,打秋風來了。此時的劉邦,已非彼時的劉邦。他現在琢磨的的是怎麼讓手下的文武大臣遵守忠孝之道,自己的江山怎麼能穩如泰山。如果都像當年的自己那樣,想造反造反,想煮親爹就煮親爹,自己這個君父,很快就得玩完。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劉邦畫像

看著這位送上門來的丁公,他靈機一動,計上心頭,覺得正是個可藉以倡導忠義的反面典型。罷了,原來你幫過我一次,你好人做到底,再幫我一次。便毫無情面地下令逮捕丁公,帶到軍中游行示眾,訓示道:“丁公身為項王臣子,卻不忠不義。使項王失掉天下的,就是丁公這種人!”於是,命人殺掉了丁公,並且又訓示道:“我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後世身為人臣的,不要以丁公這種人為榜樣!”

當了皇帝就是嘴大,怎麼說都是他有道理呀。但是這件事做的總是透著股忘恩負義的小人味。

劉邦不僅僅擅長忘恩,他還特別記仇。

劉邦三十幾歲的時候,還在鄉間瞎混,主要行為包括但不僅限於喝完酒不給錢,好吃懶做不事農桑等等。他的同齡人當公務員的當公務員,當兵的當兵。只有這位被尊稱為“劉三”(在家排行第三)的二流子,還做著“遊俠夢”。太史公曾寫過(敲黑板,這是重點呀《史記》裡的記載),劉邦在青少年的時候,多次跟著張耳去四處遊歷,每次都是一走好幾個月(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張耳是什麼人呢?太史公說過,他們是賢能之人,他們的門客奴僕每個都是天下的英豪而出將入相(

世傳所稱賢者;其賓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國無不取卿相者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張耳畫像

那麼劉邦這個布衣為甚能夠和張耳這個地方名人一起出遊呢?因為他們有個共同的偶像,那就是曾經竊符救趙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這放在別人身上會被當做有遠大政治理想的有志青年。但是,放在整天啥也不幹、吊兒郎當的差生“劉三”身上,就被當做好高騖遠,痴人說夢。

這不但在鄉里人眼裡,包括在他自己的老爹和大哥大嫂眼裡,劉邦都是個十足的敗家子。敗自己的家別人不管,還要經常領著一幫小弟,到大哥家裡蹭飯吃。結果大嫂實在看不下去,於是盛飯的時候,就故意使勁用勺子刮鍋底。表示家裡沒有糧食了,其實就是要趕劉邦走。劉邦雖然敗家,但是並不傻。心裡說,這老孃們,明明鍋裡有飯,你非刮鍋底,當著這麼多小弟的面,這不是打我的臉嗎。我劉邦是有志氣的人,誰家的飯不能蹭,我換一家。從此以後,劉邦再也沒有去大哥家蹭過飯,這個“仇”劉邦算是記下了。

你要是把我爹煮了,請給我一杯肉湯喝,皇帝劉邦乃“真小人”?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之後,當著老爹的面,直接說,您老當年看我不順眼,我現在混的比大哥二哥怎麼樣?老頭氣的直後悔當年自己沒跳進項羽鍋裡去。老爹說你幾句,你**記了一輩子!

這時,劉邦的大哥已經死了,其家人也沒得到分封。後來,劉太公多次講情,劉邦礙於情面,才勉強答應給大哥的兒子劉信封侯。有仇不報非“小人”。劉邦在侄子的封號上大做文章,給的封號堪稱千古一絕。名字很特別,叫“羹頡侯”,羹者,鍋中湯汁也;頡者,用勺刮鍋也(也有史家將“羹頡”解釋為刮鍋底的聲音)。“羹頡侯”,就是鍋裡有飯你還刮鍋!這分明就是報當年“刮鍋之仇” ,你說氣人不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