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01

傳說中,黃帝部落聯盟善車乘與遊牧,炎帝部落聯盟喜農耕和稼穡,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從氏族稱謂上即可比較直觀地看到這一點。

上古時期,人類早期文明的演進模式,都是從茹毛飲血到騎射漁獵進而農耕,因此不能簡單地將一個族群歸為遊牧或農耕,遊牧幾乎是所有族群必經的發展階段。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一本書讀懂中國史

¥

52

京東

購買

只是到了一定時期,主要囿於生活所處之地天然的資源稟賦或氣候水文特徵,才使得我們的先民們,逐漸透過樸素的摸索和認知,進而在馴化植物或者放牧動物方面,具有了不同的偏好和擅長,這才逐漸出現了遊牧與農耕的分野。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02

昔夏人出自岷江上源和岷山,一部東遷至晉西南進行農耕建立夏朝。

留在西北地區的夏人族群繼續遊牧,後為羌、氐等,羌氐後演化為吐蕃、党項icon等,其中,羌氐兼有農耕與遊牧,其後的吐蕃、党項亦然;

北方之狄有長狄、赤狄、白狄、樓煩、林胡等,後演化為匈奴、東胡,匈奴與東胡則都以遊牧為主;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元朝原來是這樣 白金升級版

¥

34。86

京東

購買

東北地區的穢貊、肅慎等,後演化為靺鞨、高句麗、渤海等,靺鞨、高句麗兼有漁獵和農耕,而渤海則主要是農耕;

嶺南之閩越、滇越、雒越、百越、吳越等,後來演化為西南夷、擺夷、黑齒、驃等等,主要以漁獵和農耕為生。

姬氏周朝建立後,農耕文化已經發展到嶄新的階段,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們透過建立規範建制的《周禮》,使得中原人與所謂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有了較為明顯的區分,進而發展為以農耕為主的華夏人。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西夏王:英雄之生,當為王霸

¥

44。8

京東

購買

但這種區分主要是文化文明意義上的,而絕非西方以膚色、人種進行族群劃分的觀點。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03

在數千年激烈始終的“華夷之辨”中,處在交接和邊緣地帶的人們,如茫茫大海上的一葉葉扁舟,隨著華夷雙方互相征伐和不斷融合,而變換著自身的族群屬性——

當蠻夷勢力強大時,他們裘毛皮、食胡餅、說胡語,而當中原王朝勢力強大時,他們又識教化、通華音、為蒸煮,正所謂“入夷狄者夷狄之,入華夏者華夏之”。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們

¥

64。3

京東

購買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文化才是農耕與遊牧的分野,而不是春秋戰國即開始建立的長城,更不是人們簡單理解的整齊劃一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區別。

因此,華夏亦有遊牧,遊牧也有農耕。

秦始皇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大帝國以後,農耕與遊牧有了比較清晰的區別,除了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儀軌、服飾、髮式、心理甚至婚喪嫁娶的民俗,也都逐漸產生巨大的不同。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大遼帝國

¥

45

京東

購買

無論怎樣,古代農耕定居、城郭脫胎於遊牧,而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這是不爭的事實。

春秋戰國、南北朝、隋唐,俱為中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於是有云:“千年之狐(胡),姓趙姓張;五百年狐(胡),姓白姓康”。

千年之胡,姓趙姓張;五百年胡,姓白姓康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