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楹聯展也是書法展覽的一種,屬於書法的一個單項展。有些書法家認為,如果是其它展覽,還可以把字寫得多一些,獲獎的可能性就會很大,而如果是楹聯展,就要寫成大字作品,想要入展或獲獎,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大字作品很難創作。但也有一些書法愛好者覺得,大字作品很好寫,只要能把表現書法的各個元素加進去,在展廳中就有效果產生,入展的

機率

也會高一些。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上面的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入展了第五屆全國楹聯書法大賽,一些書法愛好者看後認為,這樣的作品寫得很隨意,怎麼能夠入展?真是運氣好吧。哪裡能看出來它有什麼優勢?也有一些書法愛好者說,這幅作品與眾不同,按照書法藝術的原則,在墨色、筆法、章法上表現出了很深的功力,獲獎是自然的。還有書法愛好者說,不要看到這幅作品所寫的字不好看,但它的意境美已經表現出來了,有散淡、自然、老辣的感覺,應當入展。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當然,更多的人則認為,不管書法家們怎麼說,但這幅作品能入展,肯定與師承有關係,他的老師可能是評委,或者說,這幅作品就剛好碰到了對口味的評委了,因為評委也喜歡這樣形式的作品,還有人覺得,這幅作品功力欠傳統,根基不牢,基礎不好,所以才把字寫成這樣了,沒有什麼讓人覺得有多過硬的功夫。

對於各種說法,究竟它入展的理由是什麼?現在我們來看看當時評委是怎麼說的: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這幅楹聯作品從學古而來,又脫離於古人,在書法上是自成一體的,從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作者有相當基礎的學古能力,既有“二王”的魏晉散淡之風,也有宋元明時期的意態之美。作者在創作時,不計古風,不計楹聯創作的規範格式,而是整幅作品本著“形散神不散”自然書寫,在字形、墨法、形式上追求自然而然的書寫觀,這是當下比較靠前的創作方法。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首先,這幅作品圍繞的一個主題風格就是“形散神不散”。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創作楹聯作品時,都是以一個格子為主,上下左右都要對齊書寫,而這幅作品並沒有這樣去做,而是採取了有行無列的創作方法,這樣做的目的與古人書寫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它的不同之處,另外,如此以來,作品便凸顯出了散淡自然的書寫感。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其次,在用墨上,按照輕重緩急、濃淡乾枯等方法,在蘸了一筆墨後並不急於去蘸第二次墨,一直寫到乾枯,這樣就有了遠近、空間上的對比關係,讓作品近看、遠看都會出現不同的書寫意境。這是當代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方法,也是評委考量書法藝術的主要標準,在墨色上所運用的效果,與其主題風格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這幅楹聯展上的作品,這幾個方法是入展的關鍵條件

最後,這幅作品在字形也、取法上也是以散散淡為主,不論是哪種方法,總體來說,都是為了這個主題而服務的。誰也沒有見過,這位作者所寫的字形與哪個古人很相似,鬆散、散漫,不是楷書,不是隸書,不是魏碑,也不是行書,但綜合來看,這個書體好像又是各個書體的總的概括,又像是把各個書體提煉出來,形成了自己的一種風格。一些書法家說,寫漂亮字型容易,而想把字寫難看,卻需要一定的功夫,這話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有些道理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他的書法功底有多好?寫成塗抹亂畫風格,獲得蘭亭獎

他專門寫幼兒體楷書,多次獲獎,評委認為作品有格調

他對米芾的風格取捨後,參加全國書法展,獲得了行書書法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