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嫉妒別人怎麼辦?這個觀心的竅訣很殊勝,千萬不要忘記!

生活里人們面對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煩惱情緒。比別人優越的時候,會滋長出高人一等的傲慢;跟別人不相上下的時候,會產生不甘落後的競爭心;別人比自己好的時候,又會產生憤憤不平的嫉妒。傲慢、競爭、嫉妒這三種情緒,如果不加以認識和控制,就會引發強烈的貪瞋煩惱,最終造成損人又害己的結局。所以,要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人縱然可以面對千軍萬馬,如果不能面對自己,也會一敗塗地。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五毒煩惱中最難認識、最難控制,危害極大的一個——嫉妒。

佛教:嫉妒別人怎麼辦?這個觀心的竅訣很殊勝,千萬不要忘記!

什麼是嫉妒?“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一個優秀的人,必然會遭人嫉妒。而對嫉妒的人來說,在對別人的功成名就憤懣難安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一種煎熬。嫉妒是很常見的心態,世間人把它叫做“紅眼病”,佛教裡則稱嫉妒為煩惱。那什麼是嫉妒呢?《德護長者經》中曾說:“嫉妒痴濁故,則失於善心。惡見三毒緣,如是貪增長。”《顯揚聖教論》一卷中雲:“嫉者:謂於他所有功德名譽恭敬利養,心妒不悅為體。能障慈仁為業。乃至增長嫉為業。”也就是說,嫉妒是一種恨,使人對他人的才能、成就感到痛苦,對他人的不幸和災難感到快樂。嫉妒的人不能容忍別人的快樂與優秀,以至挖空心思,用各種手段破壞別人的幸福,用流言蜚語中傷別人的名譽。

佛教:嫉妒別人怎麼辦?這個觀心的竅訣很殊勝,千萬不要忘記!

怎樣消除嫉妒呢?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深的竅訣。其實,我們修行進步的一個標準,應該是越來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有的念頭:煩惱的、嫉妒的、傲慢的、歡喜的……看到念頭之後,自然安住在其本性中。有些人看到很多負面的念頭時,還在繼續想:“哎呀,真糟糕。是不是百字明念得不夠呢?”於是就用力地念“嗡班匝爾薩多薩瑪雅。”這樣的修行方法,佛經裡形容,就像是在水面上想要把籃球壓到水裡去,當壓到筋疲力盡時,放開它又彈回來了,而且彈的力更大。念頭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念頭本身只是一個念頭而已。

佛教:嫉妒別人怎麼辦?這個觀心的竅訣很殊勝,千萬不要忘記!

當這麼多念頭生起時,不要忘記看一看它背後的天空。就像霧霾很嚴重時,就算超標到兩萬倍,天空的本質一直都是很清靜的。如果天空的本質會被霧霾汙染的話,那不管風怎麼吹,天空還是髒的。因為霧霾不是天空的本質,只要有一個外緣,風一吹,天空就恢復本來面目了。過去我們只看到念頭和情緒,現在要練習看到在唸頭的後面還有一個很寬廣的覺知。我們一直在負面的煩惱裡、在流轉中惡性迴圈,並不是因為業障太重,只不過是我們的心不習慣安住在它該安住的地方,這是習慣不好的問題而已。

我們唯一需要改變的是習慣、慣性。同時,也要覺得很慶幸,我們有一個像天空一樣寬廣的覺性。我們能夠覺知到的所有的煩惱與情緒,跟天空比起來,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百分之一都不到。但當我們的心無法認識到背後這個寬廣的虛空時,它的影響力就很大,給我們很多的不安全感和焦慮。因此,能夠認識這點時,我們的修持就不會只停留在外在的、類似幫規教條和形式上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