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刺史和益州牧哪個大?

荊州刺史和益州牧哪個大?

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刺史,什麼牧?

漢朝的地方行政機構,大體上沿用秦朝的郡縣制,將天下分為幾十個郡,郡下設縣,形成中央、郡、縣三級管理機制。

秦朝的郡級機構,設有守、監、尉三套班子。守是郡守,主持工作;尉是武官,負責治安;監則是監御史,負責監察官員過失,考核官員政績。漢朝最初也設立過監察御史,但是到漢文帝時期,發現這些御史長期駐在地方,屁股指揮腦袋,實際上沒有起到監察的作用,於是“遣丞相史出刺”,也就是派丞相史監督這些御史老爺。這應該是刺史一詞的最早起源。

丞相史是丞相下面的屬官,編制二十人,俸祿四百石,不及一個縣長高,按現在的行政體制,最多是個副處級幹部。到了漢武帝時期,將天下諸郡分為十三州,“部刺史”,行使監察權力,才算是正式有了刺史這一官職。其監察物件,一是郡一級官員,二是轄區內的大大小小的王公貴胄。

但那時候的刺史,俸祿也僅僅是六百石,相當於正處級幹部。以正處級的身份監察俸祿二千石的正省級幹部,而且還要監督諸侯一級的王公貴胄,實在是有點勉強。所以到了漢成帝時期,改刺史為州牧。這個牧字,最早見於《尚書》,在上古虞舜時期,是天下十二州的管理者。從名字上看,牧顯然比刺史要尊貴得多了。更重要的是,牧的俸祿也提高到了二千石,一躍成為省部級幹部,行使職權便硬氣多了。不過,到了漢哀帝時期,又將牧改回了刺史。

總的來說,西漢時期,牧的俸祿遠遠高於刺史,但是職責和刺史差不多,都是中央派駐地方的監察官員。

荊州刺史和益州牧哪個大?

到了東漢時期,情況發生變化,刺史開始直接干預地方政務,甚至取而代之,將郡守完全擺到了一邊。特別是到了東漢中後期,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刺史又被賦予了兵權,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州數郡的最高軍政長官。

漢靈帝中平五年,為了加強對部分重點地區的控制,又改數州刺史為州牧。劉焉就是那個時候被任命為益州牧的,同時還有黃琬任豫州牧,劉虞為幽州牧。此後,牧與刺史同在。從職位上講,牧無疑高於刺史。但是由於中央集權被削弱,牧和刺史實質上並無區別,都是所轄區域的最高統治者,甚至於父子相襲,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荊州刺史和益州牧哪個大?

現在可以回答“荊州刺史和益州牧哪個大”的問題了。簡單地說:實際權力一樣大,但益州牧在職位上高於荊州刺史。

回到東漢末年的歷史環境中,荊州刺史劉表,原本是北軍中候,被董卓推薦擔任了荊州刺史。北軍中候俸祿四百石,荊州刺史六百石,算是提拔使用。而劉焉原來就是二千石的太常,位列九卿,當了益州牧,只能算是平級調動。當然,平級是平級,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和沒落朝廷的太常,委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