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古代女子,十三四歲就出閣隨處可見,然而與其婚配的男子年齡差距卻相差很大,雖然在現代夫妻年齡跨度大的也存在,但是不多。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而在古代社會,不管什麼樣年紀的男子,對女子年齡的要求都徘徊在十三四歲間。唐朝時候,金城公主也是在13歲成親,丈夫只有七歲。

明朝才女郭愛14歲便入宮為妃,那時明宣宗38歲。清朝富察氏入宮被納為嬪妃也才13歲,但是那個時候的乾隆,已經88歲了。那麼古代男子為什麼偏愛娶這個年紀的女子呢?

01

好女有限,資源爭搶

從身體條件來說,女子一到十三四歲時候,就會有成人跡象,身體也開始產生變化,也具備了生育條件,古人依此判斷,這個時候就是女子可以完婚的最基礎年齡。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有所求必有所圖,現代說娶個好老婆可以少奮鬥十年,其實在傳統觀念下,一個好的妻子甚至會影響丈夫的一生,這就是所謂的旺夫。古人對妻子的選擇十分慎重,不僅關係個人前程,家族興旺,還會影響到後世子孫繁衍。

而可以達到旺夫的女子條件則相當苛刻,不僅要看女方家世,財產,勢力,資源,甚至對女子的生辰,樣貌,健康,修養,聰慧都非長講究。

古代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家庭人口一般都比較多,培養物件重點都在男孩子身上,培養出這樣一個“財貌雙全”的女子必須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在當代社會總是稀缺的,尋得一門好親事,無形中成為一種激烈的社會競爭。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所以,一旦有條件合適的人家,便早早被人說了親,到了可婚嫁之年就會被男子迎娶走。

02

身強力壯,容易教養

優質女子有限,並且也不是什麼人都娶得起的,加上古人三妻四妾,除了身世和附加價值,對女子的需求點更多集中在人身上。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古代的婚姻除了父母指腹為婚,基本都是媒灼之言,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包辦。古代女子深居閨房,幾乎不可能出來見外人。別說未婚夫,怕是鄰居都未能多看上幾眼。

這就導致一種現象,資訊的不對稱,對於女子的身高樣貌個性等個人情況都無從得知,甚至在完婚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也無人知曉。

既然對女子的個人情況無法求真,那麼對年齡的限制就是最保險的要求,成年之際立馬娶進門,對男方來說是利益最大化的時機。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十三四歲的女子正是花樣年華,身體也剛剛開始發育,肌膚吹彈可破,可以滿足男子的欲求。歷朝歷代選秀,為了讓皇帝享受到最好的,女子年齡普遍都為十三歲起步。

迎娶在家的女子也是勞動力的一部分,這個年齡的女子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可以作為家中的生產力,而且這個年紀的女子個人意識未完全覺醒,容易教養,另其一生為男方家庭效力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03

超前計劃生育

自古以來男子的任務是成家立業,女子則是相夫教子。然而古語有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開枝散葉添丁旺火是一個家族最重要的使命。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這就使得男子一生都要在這個要求下生育後代。在女子十三四歲成人之時,也就具備了生育能力,此時也是生命力最強盛的時候。

但是古代醫療條件有限,結婚前無法做產檢,對於女子的生育能力無法確認。嬰兒生育成活率非常低,一旦出什麼岔子,那便是一屍兩命,到時候不僅孩子沒了,還喪失了一個勞動力,可謂得不償失。

加上古代近親結婚現象也是比較普遍,這也導致了出生的嬰孩有很大的風險會有缺陷,為了保障生育質量必須將風險控制到最低,選擇迎娶這個年齡段的女子是最保險的。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古代重男輕女的思想,嫡庶地位的等級劃分下,想要成功生下一名有合格繼承權的男嬰本就十分困難。

於是古人的超前的計劃生育意識就在這個時候發揮了作用,女子壽命普遍比男子短,如果是家族聯姻或者牽扯到各方重大利益的結合,又或者男子為了讓心愛的女子在有生之年順利產下繼承人,在女子成人時儘早完婚迎娶就是最重要的保障。

如果是個權勢財產達到頂峰的家族對後代的要求除了質的完美,更是要達到數量的繁盛。宋徽宗一生擁有80個子女,龐大的家族勢力必須有足夠的血統維持才能穩固。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為求血統純正,血脈保真,男子甚至必須和指定的女子結合才可以誕下符合要求的血脈,這就要求男子必須在提早將女子迎娶進門。

04

多壓並施,女子難留

古代戰爭,國家人口是決定性因素,這就要求人民多多生育人口。生育之前必須提前完婚,歷朝歷代對女子的結婚年齡有了硬指標,普遍在13-17歲間,到了國家指定年齡還沒出嫁,就會面臨罰款加稅,強制婚配,甚至可能會連累到家中雙親。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歷朝歷代的傳統慣性做法讓女子的出嫁年齡成為一種社會輿論,女子如果沒有儘早出嫁則會遭受到市井口舌和非議,這樣的悱惻不僅是對自身,甚至對父母親和家族門面都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古代人的生育觀念導致家庭人口多,如果身為男子尚且可以被保全,如果是女子那在出生那一刻就有可能被掐死。

為了養活一家子,很多窮苦家庭不得不賣兒賣女,比較體面的就是待女兒出閣時候獲得一筆可掛的聘禮倒貼家中生活。

古代成年男子,為何愛娶13歲未成年少女為妻?背後有何“貓膩”?

這樣各種各樣內外夾擊的壓力下,女子一到適婚年齡就會被家族和媒人早早“推銷”出去。所以有時候也未必是男子喜歡,而是多方力量的推動作用。

古代男子娶十三四歲女子似乎已是普遍現象,這也和古人的壽命長短有關。如今社會百歲老人已不是奇聞異事,在古代,能活過七十的少之又少,加上女性壽命比男性短,衰老快,生命週期不得不提前,這也是催促古代男子選擇這個年齡女子的原因之一。